有机蔬菜种植技术要点及发展对策探析
2021-12-13□晏芳
□ 晏 芳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0)
随着生活品质的逐步提高,人们将更多目光放在了饮食安全和健康生活方面,绿色有机蔬菜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新宠,这种蔬菜与普通蔬菜不同,具有非转基因、无激素、无化肥农药残留的特点,种植期间严格遵循有机农机作业,是一种与人们健康标准相符的新型农业产品。有机蔬菜除了确保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外,还可推进生态农业的体系建设[1]。由于有机蔬菜种植对技术有着严标准、高要求,产品本身有着重要价值,基于此,本文依据有机蔬菜种植技术要点,提出合理化改进措施,这对于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机蔬菜种植技术概述
有机蔬菜的种植,离不开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标准,作为一种新兴蔬菜种植方式,是从生态化农业建设衍生出来。通过采取科学有机的种植方式,使得蔬菜更具有优越性。有机蔬菜具有较高的品质,且纯天然、无污染和残留,更加满足人们健康食用的标准。有机蔬菜基础原则是严格遵循作物的生长特性,根据本地实际气候,包括环境、地质、温度等,创建明确的耕种方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农作物生长期间,应完全打破传统种植方式,不能使用任何有激素的产品,包括农药、化肥等,以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一切出发点,最大化地遵从自然环境,选用与之相适应的控制技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性。
有机蔬菜种植工作,贯穿蔬菜整个生命周期,从前期的择优品种到套种及轮作,都需要将栽培技术与自然条件有效结合起来,为蔬菜创造有力的生长条件。从现阶段我国有机蔬菜整体种植趋势而言,虽然已取得显著成果,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亟待解决,如病虫害控制、气候环境等,需要科学运用有机产品种植技术。
二、有机蔬菜种植技术应用要点
(一)择优品种
蔬菜种植的第一步,就是要选择好种子品质,严格遵循相关行业标准及规定,尤其是要注意种子的非转基因特性,同时,还要密切关注种子的活性,结合相关认证机构及部门要求,严格筛查种子的抗药特性。因此,选取有机产品种子,应首要注重品质,确保种子完好无损,满足预期的种植效果。
(二)优化生长环境
在有机种子的生长过程中,良好的生长环境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也是确保有机蔬菜品质的基础和前提。有机蔬菜的种植需要结合蔬菜生物特性、生长规律,创建与生产特性相符的环境。温度、湿度、土质、轮作等因素,如果不严格遵循相关条件,就会阻碍有机蔬菜的生长过程。
(三)管理施肥环境
在蔬菜种植期间,肥料是起到输送养分和能源供应的作用。为进一步促进蔬菜的生长过程,需要规范管理施工工艺,严选肥料材质,特别是在施肥控制环节,作业人员应结合实际种植情况,创建对于有机蔬菜适宜的施肥标准,在遵循科学化应用原则的基础上,总结蔬菜的生长特点,选取合理的肥料及规定用量标准,使其具备基本的无公害特征。
(四)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贯穿于有机蔬菜整个生长周期,在整个蔬菜系统中,除了选择与环境相符的蔬菜品种,考虑本地气候因素,还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病虫害的概率。与此同时,要形成作物轮作机制,根据蔬菜生长特点以轮作耕种的方式为主,遏制病虫害的产生。针对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应选取深沟高垄的方式,疏导排水情况,结合蔬菜病虫害发生规律,不仅要改善温度、湿度及环境等条件,还要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创造适宜的通风条件,这样一来,有机蔬菜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虫害问题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三、有机蔬菜种植的主要问题
(一)种植把关不严
有机蔬菜种植作为一项系统性工作,应迈向科学化、标准化种植方向,如果有机蔬菜缺少有效依据,或是未能结合实际情况,就会引发种植不规范的情况。比如,有些有机蔬菜的种植,在种植时间上有着严格要求,但实际上人们都没有从现实情况出发,或者是在种植区域,还存在夹杂着其他农业活动,有机蔬菜与其他农作物之间会产生相互制约的关系。再如,有些有机蔬菜的种植范围比较狭窄,会选在人口比较聚集的区域,或者由于疏忽规范管理,使得种植区域与污染源相近,从而阻碍有机蔬菜的生长。因此,对于有机蔬菜良好的种植环境来说,既要确保充足的水资源,又要选择相对肥沃的土壤,这对增强有机蔬菜品种的抗病性十分关键,还能够及时输送养分,所以应优选种植基地,使其符合相关标准。
(二)缺乏防控措施
有机蔬菜种植不同于常规蔬菜种植,应兼具科学性和种植质量,表明提高种植技术含量的重要性。结合有机蔬菜实际的种植过程来看,存在技术手段不够创新的问题,因而不能优选种苗,在选择种苗渠道上具有盲目性,无法保障有机蔬菜的品质。对于有些蔬菜极易出现的病虫害问题,在对种植计划的规划上,没有结合实际创建病虫害防治方法,会造成病虫害问题频发,或者是没有形成严格的监管机制,无法处理好各种细节和问题,会埋下一些隐患,后期给有机蔬菜种植农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如果有机蔬菜种植缺乏有效的规范化管理,难以收到预期成效,尤其是对种苗的选取缺乏预见性和科学性,或是轻视育种环节,都会降低蔬菜整体的品质。此外,对于潜在的病虫害问题,应遵循无公害原则,创建合理的监管措施,实现对有机蔬菜的精细化管理。
(三)种植技术未得到足够重视
关于有机蔬菜种植技术应用期间不合理之处,除了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外,还体现在种植技术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由于技术是有机作物的保障,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农业人员认知不到位的问题,特别是有机蔬菜种植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对作物生长规律、周边环境、土壤土质及天气气候等做综合性分析,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技术手段的应用,没有结合实际进行规范开展。比如,在有机蔬菜的种植区域内,存在其他作物夹杂种植的情况,会使整个生长过程滞后,甚至直接降低有机蔬菜的产量及品质。对于农田的选取,需要具备科学合理的判断依据,如果有机蔬菜选在土质污染严重的区域,在种植环境不达标的情况下,会降低安全性,或是降低抗病能力。
四、有机蔬菜种植发展对策分析
(一)拓宽销售渠道
应结合实际情况,重视对有机蔬菜种植技术应用期间的优化,提高种苗优化选择的力度,强化土地整理工作,改进施肥作业工序,提高种苗的抗病能力,种植期间一旦发现蔬菜残存病残体,要及时销毁或运出种植基地,后期确保肥料供应,做好土地整理,注意对有机肥的无公害处理流程。
对于有机蔬菜的销售,应创造形象品牌,依托于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提高品牌影响力。同时,创办一些与有机蔬菜相关的食品展会,增加招商引资的机会,还可以大力鼓励当地龙头企业与种植农户的合作,采取线上、线下双向结合的销售方式。
(二)提升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在有机蔬菜种植基础上,要创建良好的产地监测环境,根据相关条件,加大对农业产品的投入及监管力度,同时,要对有机蔬菜的种植情况,做好详细的生产记录及档案等登记工作。此外,还要对生产企业、认证机构及监管单位等,依法查处各种不正当行为。当然,为进一步维护有机蔬菜的质量安全,要制定追溯体系、诚信体系及质量体系等,实现相关行业之间的自律。
(三)创建完善的服务体系
应依托于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创建与有机蔬菜土壤大环境有关的大数据平台,采取养土肥田的做法,积极引进先进的种植及管理理念,如生物除草剂试验示范等。同时,对于广大种植农户及相关人员,要定期举行技术培训,并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内容,尤其是新品种及新技术,要深入研究相关重大技术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推广应用。
(四)科学治理农业污染
目前出现的农业污染问题不容乐观,给创建环境友好型新农业带来不良影响,对此,应科学治理农业污染,既要合理使用农药及化肥,又要注重对秸秆的循环利用,还要做好环保教育宣传和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同时,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尤其是要升级波动设备、灌溉设备和收割设备,实现现代化农业水平。
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的倡导,与国家农业发展号召相符,既是一项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重要举措,又是可持续化的重要保障。关于有机蔬菜的种植技术,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的综合工作,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种植技术要点,总结种植期间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有目的性地探讨有机蔬菜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