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哈尔滨大豆”品牌的对策研究
2021-12-13朱立丽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10
□ 朱立丽(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大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性、战略性物资,是世界农产品贸易领域最重要的商品。身处大豆之乡的哈尔滨市,经过多年探索走出了一条以满足食用为主的发展道路。同时,大豆品牌的缺乏也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因此亟待打造“哈尔滨大豆”品牌,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不断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哈尔滨大豆的国际知名度。
一、打造“哈尔滨大豆”品牌的困境
(一)“哈尔滨大豆”品牌尚未形成
作为农业大市,尽管哈尔滨有类似“哈高科大豆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这样的大豆深加工企业,但尚未形成自己的大豆品牌。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九三大豆”则隶属于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
(二)大豆产业发展面临挑战
哈尔滨作为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之一,由于受国际大豆企业全球战略影响,消耗逐年增加,产业自身却在萎缩。据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总队对全市9区9县400户种植户的调查显示,2018年哈市大豆种植面积下降33.9%,自2019年开始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由于大豆亩产低,没有种植玉米的比较效益明显,仍需要进口弥补国内大豆消费缺口;因受困于资金投入,在加工环节,市内油脂加工企业多半处于停工状态;因科技转化率低、产品同质性突出、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意识不强等,导致大豆产业不具备品牌竞争力。
在国际竞争中价格也不占优势。9月22日,我省克山县大豆装车价格2.87/2.88元/斤;美湾大豆(10月船期)价格612美元/吨,约为1.98元/斤;巴西大豆(9月船期)价格554美元/吨,约为1.78元/斤。国际转基因大豆的低价格更是对哈市大豆造成极大冲击,损害豆农利益。
(三)大豆精深加工能力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哈市虽然是产粮大市,但目前还不是加工大市和经济强市。一方面,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导致对初级农产品的改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的研发能力不强,许多农产品长期以初级产品形态存在。另一方面,由于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无力对产品进行精深加工,不能充分体现产品的特质。精深加工能力不足还导致产品的技术壁垒低,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大豆品牌,品牌认可度不高,自然缺乏品牌效应。
(四)品牌的发展战略不清晰
近几年,哈市很多地方尚未形成发展品牌农业的思路。从地方政府的农业部门到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普遍缺乏发展品牌农业的新思维,多数企业对农产品品牌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认知不足。对宣传推广品牌、维系品牌价值的策略知之甚少,未做到切实维护已经形成的品牌。倾力打造的品牌,因为某些不合格产品,损害了品牌价值,如“五常大米”曾风靡全国,但短短几年后,市场在售的“五常大米”数量远超出五常地区的产能,使消费者难辨真伪,大大降低了品牌的价值。
二、打造“哈尔滨大豆”品牌 保持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一)保持哈市大豆产业独特性
作为粮食市场开放的“先行者”,世界大豆市场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豆”争。必须通过差异化来提高哈市大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保持大豆产业的独特性。哈市大豆的竞争力在于天然基因和高蛋白:天然基因源自于哈市大豆是历经千年种植、自然筛选的农作物;哈市大豆的非转基因特性决定了其蛋白质含量丰富。因此保持天然基因、高蛋白的特性是打造“哈尔滨大豆”品牌,保持哈市大豆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二)保护“哈尔滨大豆”品种
产地、品种是决定农产品品牌成败的第一因素。哈尔滨大豆具有非转基因优势,在国际获得高度认可。因此要保护非转基因大豆原产地品牌,就需要严格规范种子公司和相关研发机构,并通过《种子法》保证哈市大豆固有的非转基因特性。建议从政府层面打造“哈尔滨大豆”品牌形象,发挥大豆品种、资源优势,使“哈尔滨大豆”及“哈尔滨大豆食品”走向国际市场。同时,还要防止假冒伪劣产品、药物残留产品流向市场。
(三)品牌定位“专、精、特、新”
一直以来,哈市大豆没有体现优质优价是源于品牌定位模糊。建议将大豆产业提档升级,产品定位力求“专、精、特、新”,提高哈市大豆及大豆产品的竞争力:
一是“专”,专品种。实施专品种种植,每一品种针对自身的目标市场,按质论价,按种分销;
二是“精”,实施精准种植。确保品牌精准锁定市场经营主体,避免大豆出现“五常大米”一个品牌多家经营的混乱现象;
三是“特”,打特色牌。充分利用哈市拥有的寒地黑土、富硒土壤等资源优势,通过产学研对接开发特色产品,创新转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是“新”,产品创新。不能将大豆产品仅停留在豆腐、豆干、腐竹等品类,还应努力提高大豆的利用价值和产品品质,如培育做豆浆没有豆渣的“无渣豆浆豆”。此外,高档“大豆子叶油”因其消除了一般植物油中易含的黄曲霉素,也将成为“三无一高”(即无黄曲霉素、无农残、无转基因、高ω3)的大豆新产品。
(四)走深加工道路
大豆是健康的食用植物油源和优质植物蛋白资源,素有“田中之肉、营养之王”的美誉,被加工成豆腐、豆奶、豆浆等豆制品、调味品。但哈市却很难叫出本地加工企业生产的豆制品品牌,究其原因,目前哈市豆腐多为小作坊加工生产,能够形成规模的豆腐加工企业和品牌凤毛麟角;至于豆浆,目前台资企业永和豆浆使用的原料全部是黑龙江的非转基因大豆,而哈市却没有一家加工企业能把豆浆做出品牌;大家耳熟能详的豆奶品牌“维维”,其大豆原料产地也在东北。可见,大豆深加工产业拓展空间极大。
大豆蛋白因其不仅拥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还因具有水溶性、黏性、胶化性、乳化性、脂肪吸收性等多种特性,在食品、美容保健品、制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成为一个新的大豆深加工增长点,发展前景不容忽视。
此外,可将哈市非转基因大豆深加工制成大豆磷脂软胶囊、组织蛋白、蛋白活性肽、卵磷脂、低聚糖、皂苷、异黄酮、天然维生素E等营养品。其中,卵磷脂的价格昂贵,纯度在50%的卵磷脂的价格一般在1000元/公斤左右;而纯度达到95%以上的卵磷脂售价每公斤可达上万元,将极大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实施差异化战略
紧跟市场需求调整产品供给是打造品牌的基础,是更高层级的品牌发展战略。建议哈市通过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对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型消费者,培育、推广不同消费档次、不同品种的大豆及产品,如:为满足民众“优质、多样、营养、保健、安全”的消费升级的趋势可培育、推广高蛋白豆;为实现企业更高的利润可培育、推广高油大豆;还可为餐饮企业培育、推广芽菜豆。同时产品形式上也应具有差异,如外观设计、包装尺寸等方面应力求新颖别致、区别同类。
(六)引导独特的品牌消费理念
近年来,人们对旅游形式的选择已由传统的观光游扩展到了休闲游和体验游。建议哈市抓住这一机遇,促进大豆品牌建设与特色旅游产业的融合。可以借助广告在宣传大豆产品的同时宣传以大豆为主题的田园游,既可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也加强了大豆的品牌宣传。
(七)大豆服务社会化
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是提高大豆产业化和规模化水平的重要条件。哈市可以建立健全大豆良种推广、科学施肥、合理施药,以及技术和资金等五大社会化服务体系。首先,为保证种子的纯度和净度,建议大豆优良品种统一供应销售;化肥、农药等其它生产物资也均通过农技推广部门等主渠道统一经营销售;在资金服务体系上,充分发挥信用社支农主渠道作用,农贷投入重点向大豆产业倾斜。其次,完善优质大豆技术服务体系,一方面进行各级各类技术培训;另一方面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进行全程技术服务。再次,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以政府网站和农业信息网站为平台,及时整理有关科技和市场行情等各类信息,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大豆生产与销售活动。
(八)大豆流通市场化
建议哈市各县域对大豆实行市场化购销,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拓展市场空间。一是做强、做优贸易龙头。通过建立大豆集散地,吸引大豆贸易客商,辐射带动周边市县的大豆销售。二是建立集产品展示、贸易结算、信息发布和商贸洽谈于一体的大豆批发市场。三是建立专卖店,出售小包装大豆及制品。
(九)完善标准支撑品牌
标准是构成品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在保障产品质量、提高社会信任、促进商品流通、维护公平竞争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打造哈市大豆品牌则要不断完善大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创建或树立同品类的行业标准,引领行业发展,做同品类产品领头羊,助力哈市大豆产业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