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等农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
2021-12-13李超耿艳秋陈世纪何心洁董宪武
□ 赫 兵 李超, 姜 龙 耿艳秋 王 帅 陈世纪 何心洁 杨 波 董宪武
(1.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省 吉林市 132101;2.吉林农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8)
校园文化是构成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校园内全体人员为主体,涵盖了精神、环境、制度等多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文化观念,思维行为特征,以及文化群体活动等[1]。究其本质表现在校园风气和精神,具有提升素质、塑造情操、营造氛围等功能,可谓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2]。对学生培养具有重大影响,其代表的文化育人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于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其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都会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3]。不同高校之间由于学源、教学机构、知识体系等的不同,都会孕育出校园文化的不同“个性”。其中农业高校作为向社会提供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农业人才的教学育人基地,肩负着推动农业发展、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同时还担负着产学研结合、推进农业新技术转化的职责。农业高校应该研究怎样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构建一种适合农业高校本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目的[4]。然而,现阶段高等农业院校以校企合作为大前提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和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急需开展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针对高等农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符合当前教育事业发展、企业急需且适用的农业人才。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国外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校园文化的概念开始逐渐出现。校园文化的特殊作用得到了普遍的承认,相关理论研究取得了迅猛发展[5]。然而“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社会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在大学校园的折射和反映。”不同国家社会文化的整体差异都会影响进而导致该国家高校的校园文化的不同[6]。在全球化多元化的浪潮中,通过了解其他国家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发达国家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和科学内涵,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会有所借鉴[7]。
我国与美国校园文化的根本差异是由于“性本善与性本恶论,集体主义取向和个人主义取向以及求稳与求变”的不同[8]。美国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在于强调个人追求。主要表现在尊重校园文化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了学生永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其次,由于美国是一个人口组成成分来源丰富的移民国家,所以其构成的社会文化的特点就决定了在构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国际多元文化教育的交叉和融合。因此美国大学校园文化是多元的、宽容的及兼收并蓄的,强调国际多元教育要素。对于我国的高校校园文化,应该在坚持主流价值观的大前提下,允许价值多元,并不断引进国内外优质文化建设资源,更新更加符合当前时代潮流的文化素质教育资源库。第三,美国校园文化建设强调和重视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美国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基于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相比之下,我国高校教学过程中相对更偏重于理论学习,缺乏对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日本战后教学育人体系全盘学习美国,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特点基本和美国相似。但由于日本高校更加强调高校对社会服务的责任,所以其相比美国还具有“对外开放”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开放,主要作法就是学校的教学课程及图书馆等相关设施均对社会开放,并通过设置假期参观接待制度等让社会各方面人士走进校园。主要通过基础设施和校园文化的开放力求与社会接洽融合。而英国的牛津和剑桥大学没有隔绝校园和城市的围墙,与城市融为一体,从环境上根本做到了开放并存的原则。通过优美环境来强化师生与外界的联系,有助于消除闭塞,培养开放、包容并存的心态。并通过午后茶会等方式,强调导师制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我国针对校园文化的研究同国外一样也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不同学者都从本学科的角度来展开针对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丰富充实的结果。而从不同学校学科的特点和培养方针来进行分析,高等农业院校作为专门培养企业适用的农业人才主阵地,培养的是同时具备理论素养和实操能力的高层次的应用型农业人才。所以,从高等农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的社会角色上来看,其校园文化必然要带有强烈的农业色彩。而新形势要求农业院校培养出符合农业发展的创新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校企合作、产学共融是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经。但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特别是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着差异和不同步,特别是农业高校的有些学生缺乏对农业的感情,缺失核心的动力。因此,必须要针对农业高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三农”情怀。其切入点就是要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开展针对高等农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探讨校企文化的通融结合,并针对高等农业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开展研究,梳理总结大学生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思想、心理特点,并探求校企文化建设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途径。
二、目前高等农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三农”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而“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就是农村经济的发展,而离开了最根本的人,农村经济将无从发展。因此,农业院校作为专门培养农业技术人才主阵地的作用日益凸显,如何不断地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农业专业技术知识,并且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成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任务。然而目前高等农业院校教育培养输出给社会的人才并不都能很好地符合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无法适应企业文化。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脱节,导致校园文化没有充分发挥其影响引领学生的作用就是重要因素之一。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07年的吉林中等农学堂,至今已经一百多年。是一所面向社会培养应用型农业人才的地区性农业高校。学校设有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中药学院等9个办学学院,学校围绕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中心,构建了“平台+模块”理论教学和“三实一研”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深度进行产教融合,联合企业成立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理事会,建立了产业学院并签订人才合作培养协议。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作为一所高等农业院校,同当地企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学校应该开展针对如何在校企文化融通的合作模式下构建具有农业高校特色校园文化的相关研究,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以校企合作为出发点构建高校教育教学的培养体系与方针,不仅明确了培养人才的目标,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在丰富了高等农业教育理论的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校园文化,为其增添了新的内涵。因而,开展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等农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极具人才培养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发展建议
(一)构建校园环境建设的氛围功能
学校在建设校园基础设施时,要重视环境设施烘托的文化氛围,将具有农业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融入到建设中去,建设例如农业作物标本园圃等具有农业高校特色的标志性特色构筑物,更要将“厚德图本,励学笃行”的校训融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同时,还要考虑学校师生的基本生活需要,以功能合理、使用方便为前提,建设具有标志功能的校园特色物质文化。
(二)凝聚校园精神建设的引领功能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经过百年历史发展所形成的校园文化,凝聚了一代代学农人的历史使命和精神,更应该是对未来学校发展的引领,深厚积淀的学校历史为农业高校的特色校园文化体系构建奠定了基础。应该以此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提升学校的影响力,设立收获节、学农日等具有农校特色的文化节日,提升校园凝聚力,弘扬优秀校友的光荣事迹和优良品质,重视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农人精神的延续与继承,培养热爱“三农”的优秀人才。
(三)强化校园制度建设的指导功能
校园管理制度是一所高校正常运转的基石,校园制度建设应以学校内人员生活便利为出发点。同时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到制度建设中来,并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搭建师生交流平台,邀请学生代表对校园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真正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
(四)提升校园行为建设的育人功能
高校除了对大学毕业生进行一定专业知识水平的培养之外,更应该注重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在校期间应以学生为主体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广泛宣传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多方面技能和素质能力,也可以将活动向整个社会开放,不仅可以提升学校的影响力,更能全面的让学生进一步接触社会来培养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