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呼吸机联合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结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1-12-13孙洁徐燕通讯作者
孙洁 徐燕(通讯作者)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南京 211300)
创伤性休克是指因外力导致机体组织受损的急性全身危重症,如若不能展开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可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从而造成生命危险[1]。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指在抢救工作中为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急救措施,稳定患者病情,为抢救做好准备工作,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但是在操作上具有一定难度[2]。近年来便携式呼吸机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弥补了院前急救的诸多不足。本研究旨在探讨便携式呼吸机联合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9 月至2019 年8 月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41 例,设为对照组,另选取我院2019 年9 月至2020年11 月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42 例,设为试验组。其中对照组男性25 例,女性16 例;年龄25~48 岁,平均(37.48±5.37)岁;致伤原因车祸22 例,高空坠落5 例,刀伤3 例,其他原因11 例。试验组男性24 例,女性18 例;年龄26~49 岁,平均(38.55±6.23)岁;致伤原因车祸26 例,高空坠落4 例,刀伤2 例,其他原因10 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
纳入标准:符合《外科学》[3]中创伤性休克的诊断标准者;有严重创伤者;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等。
排除标准:合并心、肾等器官功能严重衰竭者;合并严重感染者;休克失代偿期者等。本研究已获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医护人员接诊后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患者身边,并与电话人员保持联系以了解患者发病情况;到达患者身边后及时评估病情,并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血氧情况;检测血压、脉搏,防止患者失血性休克;现场处置结束后尽快将患者送入医院,并及时向医院介绍患者病情,请院方做好接诊准备工作。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便携式呼吸机(JIXI-H-100Cjogger 型急救呼吸机):
①使用前检查仪器:检查电源、连接、仪器各部分器件等是否能够正常运转。
②仪器使用前准备:检查管路连接是否漏气,气源能否正常供应,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是否能够正常呼吸等。
③操作程序:连接氧气、电源、氧气压缩机,打开呼吸机主机设置系统,按下通气待机健,根据患者呼吸情况调节模式,SIMV、PSV 等模式用于不能够自主呼吸的患者,A/C 模式用于不能自主呼吸的患者,打开氧气电源及空气压缩机调节各参数,成人潮气量9ml 左右/min,通气频率12~20 次/min,呼吸量0.9~1.3L,通气触发压调节1~3cmH2O。
④操作后处理:按照与安装相反的顺序拆下管路,用环氧乙烷进行消毒,并用95%的酒精擦洗仪器表面污渍后,重新安装管路,用干净的纱布包裹气体输送口,测试仪器功能是否正常,之后对仪器进行充电。
1.3 观察指标
①抢救结果:干预后统计两组患者救治时间、会诊时间、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率=抢救人数/总人数×100%。
②生理指标:检测两组患者干预后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
③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期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总并发症/总例数×100%。
④满意度:两组患者分别于出院后填写患者满意度调查表[4],总分100 分,60 分以上为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以()及[例(%)]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 及X2检验。
2 结果
2.1 抢救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救治时间、会诊时间短于对照组,而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结果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抢救结果比较()
?
2.2 生理指标
试验组患者HR、SPO2、SBP 高于对照组,而RR、DBP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理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生理指标比较()
?
2.3 并发症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的24.39%(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比较[例(%)]
2.4 满意度
试验组患者满意人数39 例,满意度为92.86%,对照组患者满意人数31 例,满意度为75.61%,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创伤性休克具有病情复杂、发病迅速等特点,患者体液渗出和血液丢失,生命体征发生急剧变化可出现循环衰竭现象,从而威胁患者生命[5]。院前急救护理干预从多个角度出发,为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可稳定患者病情,但流动性强、随机性强、急救环境差等特点,给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便携式呼吸机体积小,重量轻,功能强大,能够弥补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的不足之处。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的救治时间、会诊时间短于对照组,而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便携式呼吸机联合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能够缩短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时间及会诊时间,从而提高救治效果,满意度较高。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情危急,生命体征不稳定,易出现低氧血症、酸碱平衡紊乱、循环衰竭、脏器损伤等多种并发症,所以急救时需要维持患者生命体征,保持患者有效的气体交换,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HR、SPO2、SBP 高于对照组,而RR、DBP、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便携式呼吸机联合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生命体征,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有利于患者后期治疗与恢复,与杨明[6]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便携式呼吸机联合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能够缩短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时间,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救治效果,且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