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纳络酮对重度酒精中毒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2021-12-13杨雨贝

人人健康 2021年19期
关键词:内啡肽酒精中毒纳洛酮

杨雨贝

(彭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四川成都 611930)

酒精中毒主要是指饮用了大量酒精或含有酒精的饮料,导致神经系统处于抑制或过度兴奋状,对循环与呼吸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在急诊类疾病中酒精中毒是较为常见的[1]。酒精中毒的临床表现有呼吸系统麻痹、昏迷等等,生命安全受到了很大威胁,有效院前急救可挽救患者生命,对预后有着重要意义[2]。此次研究主要分析纳洛酮在重度酒精中毒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如下。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择2019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收治30 例重度酒精中毒的院前急救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14 例患者为对照组、16 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中,男性10 例、女性4 例,年龄在18 岁到53 岁,中位数年龄为(35.5±2.2)岁;实验组中,男性13 例、女性3 例,年龄在18 岁到51 岁,中位数年龄为(34.5±2.0)岁。将以上数据信息输入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对比,结果显示P>0.05。

1.2 方法

在接到求救电话后医务人员尽快整理赶往现象,在到达现场之后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予以吸氧,并监测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等指标;若患者有呕吐现象,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因误吸导致窒息;通过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现象,使酸碱处于平衡状;当患者有烦躁不安症状时肌肉注射10mg 安定;在去往医院途中约束性保护兴奋期及共济失调期患者,确保患者安全;密切关注患者重症昏迷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取粗大血管及时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可以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通过大量补液方式加速酒精排泄等。

对照组:静脉滴注100ml 葡萄糖溶液(浓度为5%);实验组:静脉注射0.4mg 盐酸纳洛酮,在去往医院途中予以静脉滴注100ml 葡萄糖溶液(浓度为5%)。到达医院后以1.2mg/h速度静脉滴注补液,直至患者症状有所好转。

1.3 疗效判定及观察指标[3]

1.3.1 疗效判定。

优:1h 内意识彻底清除,临床症状彻底消失;良:4h 内意识逐渐恢复,临床明显改善;差:超过4h 意识才有所恢复、临床症状改善。

1.3.2 观察指标。

在治疗1h 后监测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并进行对比;统计且对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监测且对比治疗前、治疗后1h 血清β-内啡肽水平。

1.4 统计学应用

所有计数数据皆以例(n)、率(%)的模式阐述,并采用卡方(X2)检验方法,另外以()作为计量资料数据的代表,使用t 检验方法。统计学软件使用SPSS19.0,P<0.05 认定差异存在显著性。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的对比

对照组治疗优良率71.5%与实验组治疗优良率100.0%相比较,实验组治疗优良率高,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具体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的对比[n(%)]

2.2 动脉血气指标变化的对比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pH 值、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指标变化比较,实验组改善更加,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具体见表2。

表2 动脉血气指标的对比()

表2 动脉血气指标的对比()

?

2.3 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

对照组总不良反应57.1%与实验组总不良反应18.9%相比较,实验组发生率更低,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具体见表3。

表3 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n(%)]

2.4 治疗前后血清β- 内啡肽水平

治疗前对照组、实验组血清β- 内啡肽水平分别为(540.3±21.5)ng/l、(544.1±21.8)ng/l,数据之间对比无差异t=0.555,P>0.05;治疗后对照组、实验组血清β-内啡肽水平分别为(417.1±15.8)ng/l、(228.3±7.5)ng/l,数据之间对比差异显著t=48.276,P<0.05。

3 讨论

现受到各种原因影响,酒精中毒发生率渐渐增加,根据一项统计发现,在院前急救案例中,酒精中毒排名第一[4]。重度酒精中毒主要是在是短时间内一次性的饮用了大量乙醇所导致中枢神经兴奋、共济失调或昏睡、昏迷等症状。按照酒精中毒表现分为兴奋期、共济失调期与昏迷期,机体一次性摄入乙醇浓度超过2500ml/L 时会陷入昏迷,也就是昏迷期,在这期间,血压快速降低,且角膜反射消失,一旦没有及时救治,死亡率极高[5]。肝脏是代谢乙醇主要场所,一旦乙醇量过大,肝脏最先受到损害,也是较为严重的,极易导致肝毒性病变,一旦乙醇超过了肝脏代谢能力,那么乙醇会蓄积在体内,对机体各系统、器官造成影响。处于酒精中毒状时,机体中的内吗啡肽被强化,随之血浆与脑脊液中内吗啡肽增加,前列线索与儿茶酚胺调理生理作用受到干扰,精神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变得严重。血液中高浓度的乙醇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造成了强烈刺激,进而释放出大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糖皮质激素,中枢对5-HT 的释放也有所增加。在酒精中毒状态下机体是应激状,垂体中贮存的内源性阿片肽会进入到血液中,乙醇代谢物所代谢的产物乙醛在机体中与多肽啡肽生成了内源性阿片肽样物质。内源性阿片系统被激活后内啡肽系统活性明显提升,在脑内阿片受体直接或间接产生作用,进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最终引发肝、呼吸、循环功能障碍,严重时因麻痹会死亡[6-7]。

通过研究发现重度酒精中毒院前急救中应用纳洛酮取得了极好的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②实验组动脉血气指标改善比对照组好;③实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④实验组血清β-内啡肽水平比对照组低。

纳洛酮为羟二氢吗啡酮衍生物,是特异性吗啡受体拮抗剂,与吗啡或脑啡肽比较其亲和力比较强,与吗啡结合有着专一性,发挥出拮抗吗啡作用,解除了β-EP 抑制前列腺素E2 对循环、呼吸的兴奋作用,以此增加心脏输出量,呼吸功能得以改善[8-10]。此外纳洛酮也能快速通过血脑屏障,避免且取代了吗啡对呼吸及循环产生的抑制效果[11-14]。β-内啡肽为内源性阿片肽,广泛参与了神经系统调节,重度酒精中毒患者机体中β-内啡肽极高,抑制了神经中枢,不仅会导致患者昏迷,更会让患者丧失运动功能[15-17]。血清β-内啡肽水平降低后会有催醒作用,让患者尽快清醒、恢复意识。重度酒精中毒患者机体中蓄积的大量乙醇会对氧合造成影响,产生大量有机酸,导致严重代谢,使用纳洛酮后患者血气指标改善较好[18-19]。

总而言之,在重度酒精中毒院前急救中使用纳洛酮不仅有着较高的安全性,更能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内啡肽酒精中毒纳洛酮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急性酒精中毒的内科急诊治疗分析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内啡肽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发生急性并发症特点分析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纳洛酮联合NIPPV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院前急救中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救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