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2021-12-12谢卫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0期
关键词:因素活动教育

谢卫华

[摘           要]  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要求每一位高校教师应在讲好基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为学生灌输更多创业理念,引导更多大学生在毕业前参与更多创业实践活动,并为学生后期更好地开展创业工作奠定基础。然而,从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具体效果上看并不乐观,创新创业教育的绩效往往受到一些内在、外在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教师必须深入挖掘影响创业绩效的具体因素,并以此探寻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绩效的具体途径。

[关    键   词]  高校创新创业;绩效影响因素;分析;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0-0066-02

绩效是管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其本身是成绩与成效之间的融合,是一定时期内工作行为、方式、结果及其产生的客观影响。创新创业绩效是指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工作所收获的成绩以及具体的成效。高校创新创业绩效目前已经成为验证某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一、制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的因素分析

通常情况下,制约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绩效的因素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一)外部因素

创业是一项社会综合性实践活动,因此创业本身不仅仅涉及学生、教师及高校,还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支持。一般情况下,影响高校创新创业绩效的外部因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政府因素,主要体现在政府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支持度。通常情况下,当政府愿意投入较大精力在高校创新创业工作之上时,高校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绩效,相反则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政府制定的各种政策,如创新创业资金支持政策、税收减免政策、大学生创业财政支持政策等。创新创业舆论引导工作,政府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公开发表一些言语支持的态度以更好地提升高校创新创业的绩效。

第二是外部资源因素,主要是指除高校内部资源以外的各类资源,主要涉及已经毕业的校友学生资源、合作企业资源以及兄弟学校资源等。每年高校都会有一部分大学生毕业走入社会,这部分学生就由在校学生转换为校友。校友资源是高校创新创业中的一个重要资源,这些校友中不乏一些事业有成、创业成功的人士,这些校友对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支持程度自然成为推动创新创业绩效的重要因素。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一些企业的支持,只有当高校找到一些能够给予学生部分资金、技术支持的企业时才能推动高校创新创业绩效的有效提升。兄弟学校资源也是决定高校创新创业绩效水平的关键因素,只有当兄弟企业能够实现相互帮助、资源共享,才能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加开放的、有效的创业环境。

(二)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是创新创业活动中的基本因素,通常可以分为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及学校因素三大类。影响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绩效的内部因素主要涉及学生、教师及校园三个方面。

学生因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学生自身所具备的创业意识及态度。其中创业意识是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或积极程度,只有当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创业兴趣,才能在后期的创新创业过程中寻求更好的发展。也只有当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创业态度时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创业态度则是指学生对创业这一问题的看法及创业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一般情况下,当学生持有积极向上的创业态度时往往会取得较好的创业成绩,反之则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宣告创业失败。其次是学生对创业过程中的投入时间。大学生在校期间可支配的时间往往可以被分为上课时间、业余时间和生活时间几大类。在这几类可支配时间中,大学生能拿出多长时间从事创新创业活动将决定着学生创新创业绩效的质量。最后是学生对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渴望程度。只有当学生具有较强的创业欲望并对创业有着极强的胜利欲望时才能取得创业的成功。

学校因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即学校对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具体文件的体现。高校任何一个政策的制定都会对高校创新创业管理带来巨大的影响。为此,只有当学校建立一个正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取得较好的创新创业绩效。第二是良好创新创业教学环境的建设情况。创新创业活动本身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创业者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尽管高校创新创业活动是在学校开展的具有一定模拟性的活动,但也需要高校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项目的孵化。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条件及教学环境是影响创新创业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是学校管理模式的个性化特点。根据不同高校的专业特点,高校必须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创业管理模式,建立对应的选拔机制、奖励机制及运行机制,才能有效地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的途径分析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创新创业活动绩效的提升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社会、高校及高校师生都应作出巨大的努力。通常情况下,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的策略涉及下面几点内容。

(一)完善外部因素,抓住更多机遇推动创新创业质量全面提升

在外部因素方面,高校、教师及学生是很难干涉的,但这并不代表创业者无需考虑。相反,高校、教师及学生必须要善于抓住创新创业的外部机遇展开创新创业活动,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创業绩效的提升。

第一,高校应积极引导教师、学生参与政府举办的各种创新创业比赛,特别是对于一些资金奖励大、举办影响力高的比赛,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更多学生和教师参与到其中。第二,高校应积极宣传政府推出的各种创新创业支持政策,引导更多学生借助这些政策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升自身创业质量。第三,政府应加大创新创业宣传力度,积极引导高校及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共同提升创新创业绩效水平。

(二)优化内部因素,全面推动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有效发展

创新创业活动的主体是高校学生及教师,因此,要想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首先需要考虑内部各个因素。

首先,优化学生管理资源,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及能力。高校教师应积极引导每一位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将自愿参与创新创业课程转换为创新创业必修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尝试引导学生对创新创业产生一定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创业的价值。其次,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提升学生投入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具体时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适当增加创新创业的投入精力,为学生创业成功奠定一定的时间基础。最后,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渴望程度,通过制定各种优惠策略、展示往届获奖学生风采等方式引导创业学生提升参与创业活动的欲望。

其次,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增强教师创新创业综合素养。作为教师来说,其本身扮演着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角色。因此学生创新创业绩效的质量与指导教师有着紧密的联系。为此,高校应为教师提供一些良好的创新创业培训机遇,组织更多教师加入创新创业培训或体验活动之中。同时,鉴于大部分高校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高校可以与合作企业建立教师挂职锻炼的合作关系,定期输送教师到企业挂职,提升教师实践经验。最后,高校应鼓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并允许成功创业的教师拥有自己的副业,进而提升教师指导学生的欲望。

再次,对高校来说,应努力为高校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一方面高校应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并对基地中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每一位学生提供各种技术、政策方面的支持,帮助学生完成最终的创业活动。同时,应与当地创业孵化基地建立合作关系,帮助大学生解决贷款难、交税难等问题。另一方面高校应加大创新创业技术投资,通过改善创业教育环境、购置创新创业基础设备、优化创新创业教学条件等方式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为增强创业绩效提供良好的技术或后备支持。

三、总结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响应国家“全民创业”政策,更是為了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求而形成的一种教学理念。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能让学生在大学期间积累更多创业经验,对学生毕业后找到更好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当前很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绩效成绩却不是很好,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一种“少数人”的学习活动,且教学内容倾向于理论讲授,使得很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无法在短时间内有所提升,从而给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提升创新创业绩效,高校应从优化内部因素、全面推动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有效发展,完善外部因素、抓住更多机遇推动创新创业质量全面提升两个方面出发,真正提升创新创业工作绩效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燕娜.大学生创业绩效提升路径初探[J].产业科技创新,2020,2(17):123-124.

[2]陈芳,林凤.创业团队中影响创业绩效的因素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20(16):168-174.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因素活动教育
“活动随手拍”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