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

2021-12-12廉政陈林山韩京海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7期
关键词:工程机械协同校企

廉政 陈林山 韩京海

[摘           要]  依托工程机械运用技术国家级骨干专业优势,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基于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特点,与上海宏信、苏州诚亚等企业深度合作,共建校企合作培训中心,共建教学标准和课程资源,构建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平台,共建共育、订单培养,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形成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效运行机制。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协同育人;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7-0124-02

德国双元制[1]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一种有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其“双主体育人”包含学校和企业两大育人主体以及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或实际生产融合的机制,而引导并激发企业参与办学的活力,是践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方针和落实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前提[2-3]。

本文针对我校工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针对性不足,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实际契合度不够,教学资源零散,不能有效满足教学需求等问题。同时,基于交通工程机械行业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及留得住、用得好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直接动力的基本认知,破解企业参与办学动力不足的难题,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基本载体,协同开展工程机械专业特点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一、基于专业特点,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针对工程机械产品本身的“体积大”“质量重”“结构繁”等现实情况和企业对专业人才的业务能力方面的上手快、技术硬、沟通强的职业技能素养的高期待。同时考虑到“企业远”“交替难”的实际培养层面的问题,为了提高人才的市场适应能力,借助并创新“双元制”人才培养思路,并围绕以下两点探索。

1.建成与实际工作环境一致的培训中心,以实际整机工作对象和总成部件(解剖台架)为教学载体,并将初级服务工程师标准嵌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建立双元育人师资队伍,融合专业教学标准和技能标准分解课程模块,试行课程“1+1”双导师负责制,发挥校企师资优势,根据岗位技能要求,明确校内讲师平台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企业讲师善于实践的特点,由其负责实践技能模块。

通过多轮校企订单班人才培养为切入点,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深化合作内涵,形成师资、基地、课程资源、文化、训练项目等以校企融合为核心,校校、校内融合重要支撑的专业建设格局,逐步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二、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协同创新平台

立足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通过建立“一个平台”,实现“三个融合”,明确“11项任务”,对接两个标准(专标、初级工程师标准),保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初级服务工程师职业标准重塑课程体系,畅通专职教师企业培训机制,共建与实际环境一致的企业培训基地,增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针对教学资源零散,打造一个平台(如图1),依靠三个融合,明确“三融”目标任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强化专业建设要素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支撑作用。其中校企融合以学徒联合培养为核心,实现师资、课程、基地等多元共进。校校融合以教学资源库和职业资格标准共建共享为目标任务,提升校内资源建设水平,保障学徒培养质量。校内融合,以學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科研项目为载体,组建跨专业师生队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并对接企业初级服务工程执业资格标准,形成螺旋渐进的闭环系统,不断优化协同育人创新平台,提升“三融”的运行成效。

三、面向岗位,构建“基本专业能力+岗位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岗位拓展能力”的课程体系

共同探索了工程机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范式(如图2),该课程体系立足于工程机械技术服务初级工程师岗位,将原校内行政班课程进行动态调整,在保持基本专业能力和岗位基本能力模块不变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岗位内容对拓展能力模块做相应调整,从原始职业面向的宽口径具象到实际工作岗位,而岗位能力拓展模块调整到企业定岗实习阶段,根据企业人才培养晋升通道和岗位业务内容外延,实施基于岗位类别的资源包课程培训,提升了学徒企业内的业务工作能力和拓宽了成长通道。

四、形成协同育人机制

(一)探索工程机械岗位特征的现代学徒培养及内在相关运行机制

订单组班,学徒培养,校企共同成立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组建校企师资混编团队,共同制订学徒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强调准员工培训环境创造,建成与企业培训中心一致的校园分中心。以初级服务工程师岗位职责和标准进行能力分解,重塑课程体系和内容,遵循“工学交替”“能力进阶”的培养原则,将能力单元的培养与初级服务工程师的实践技能单元相统一。以任务驱动,模块教学的方法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

(二)形成校企利益共同体,共构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专业及企业互促共进机制

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人才精准供给和质量提升为主线,建立校企利益共同体,刺激和调动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强化专业内涵和外延同步建设,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在师资培养、人才质量、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改革、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建成了企业培训中心2个,搭建协同创新平台1个,师资混编队伍2支,混编教材6部,开放企业培训资源账号5个等,有效支撑了专业高质量发展。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陆续建成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认定的国家级骨干专业,交通工程机械省级实训基地,获得江苏省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立项等。

已面向深度合作企业组建订单班累计9个,人才精准供给和质量提升成效明显,截至2020年10月,学徒在职在岗人数116人,其中高级管理岗10人,服务营业网点店长、见习店长、服务主管等基层管理岗位31人,技术服务及各类服务专员75人,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信任和好评。在离校前均顺利获得企业初级服务工程师资质认定,连续五年专业协议就业率均在95%以上。

参考文献:

[1]朱涛,吉智.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现代学徒制育人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0):90-92.

[2]张智辉,韩志孝.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2):52-54.

[3]王书暐,门洪亮,刘炜.现代学徒制学生双重角色认知的质性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10):24-29.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工程机械协同校企
高职院校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京津冀协同发展
工程机械液压控制技术的研究
浅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