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发展性心理问题现状以及心理教育成果研究
2021-12-12刘兰兰曹春梅黄琼李元军
刘兰兰 曹春梅 黄琼 李元军
[摘 要]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主要是“00后”,他们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心理活動非常活跃,极易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从而表现出异常的心理行为。主要从学生的发展性心理健康问题入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时比较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状态,来总结本校心理教育的成果,为今后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提供指导。
[关 键 词] 护理专业学生;发展性心理问题;心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7-0056-02
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职业人才的主要基地,随着 “00后”学生步入高职院校,给校园增添了一些活力和生机。然而“00后”学生有他们独特的成长环境,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非常值得关注。马川对近两万名“00后”学生进行了健康水平研究,发现这些学生思维和行动上具有创新性,同时也更加自我和有利己倾向。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有更重的学业任务以及更严峻的就业压力,与普通本科大学生相比,有更多的心理问题。客观地、有针对性地帮助这些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进行正确的心理调节,引导他们塑造健康的人格,是当前高职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需要完成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职护理学生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除了有普通大学生相同的问题外,还有学习负担更重、学习生活适应困难、学历和就业问题以及护理专业特有的压力。潘亚姝等采用SCL-90测评工具对2011年至2017年中国大陆地区102篇文献中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高职生的心理问题逐步增加,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李红霞针对黑龙江省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在人际敏感、焦虑、抑郁三个方面存在突出的心理问题。
二、发展性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学习、生活以及社交活动有着较大的影响。然而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他们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就会被心理问题所困扰。根据心理健康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性心理问题是指个体本身不能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各方面能力、素质以及潜能没有正确有效的引导和发展,从而影响到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心理健康问卷
个人的心理发展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本学院进行了一次发展性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来了解目前在校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首先本次问卷设计借鉴了国内外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成果,综合了各类发展性心理问题的特征,包括学生对自我心理素质的认识、自我能力的认识、自我潜能的认知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几个方面,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了心理健康测量表,如下表所示:
本次问卷中,单选题分五个选项,其中非常不同意得1分、不同意得2分、不确定得3分、同意得4分、非常同意得5分,共有26个题目,满分为130分。
四、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本学院为了帮助学生更加了解和认识自我,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把课内外教育与课外管理相结合,引导学生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首先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使学生充分认识心理健康问题的危害,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其次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和目标,帮他们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一方面减轻护理学生的学业压力,另一方面也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最后学院还聘请了专业的心理专家来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走出困境。在进行心理干预的同时,学院还组织了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彼此建立信任,改善新生之间的恐惧和焦虑。
五、研究结果
(一)研究对象
本次问卷统计了两个年级的学生,一个年级是已经入学一年的2019级学生(n=132),另一个是刚入学的2020级学生(n=214)。问卷时间是在2020级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完成,然后进行统计和分析。
(二)研究方法
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同时比较2019级与2020级学生心理状态的不同,本次结果分别统计了两个年级的总得分和四个分数段的人数比例,来对照两个年级的差别,间接反馈一年来本学院心理健康活动的成果,观察分析经过一年的大学生活和学校心理教育,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有明显的改变。
(三)研究结果
按上述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根据图1、图2的结果,2019级学生的平均心理成绩明显高于2020级学生,而且2019级学生在90~130分的人数比例更高,在89分以下的人数比例更低。说明经过了一年的大学生活和心理教育活动后,2019级学生的心理状态更加积极向上。他们可以更加从容地面对当前学习生活上的压力,有更好阳光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可以很好地与同学、室友、老师合作交流,对未来也有更加清晰的规划和憧憬。
六、讨论及启示
本文从新形势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入手,力求营造教师全员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良好氛围,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群策群力,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新局面,对培养心理健康、技能过硬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高职教师中的一员,适当的心理引导和关心,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发展性心理问题。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康、完整的人格,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合格个体,培养出适合新时期发展的技术人才。前文结果中,本学院的心理指导教学方法在2019级护理专业学生中取到良好的效果,同样可以用于其他专业学生,甚至全校学生和其他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发展性心理问题研究,帮助更多学生走出心理困境,使他们在将来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蕾.探析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学辅导[J].科幻画报,2020(10):247.
[2]马川.“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证研究:基于近两万名2018级大一学生的数据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9,480(3):97-101.
[3]隋欣言.高职院校学生异常心理问题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8(5).
[4]孙爱华.高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与心理健康教育措施[J].卫生职业教育,2003(9).
[5]潘亚姝,周应龙.大数据背景下连续7年跟踪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5(2):1-6.
[6]李红霞.基于SCL-90量表的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1(4).
[7]刘华山.心理健康概念与标准的再认识[J].心理科学,2001,24(4).
[8]李虹,林崇德.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J].心理学报,2003,35(2).
[9]虞强.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1(36):179-180.
[10]吴越,马福,刘娟娟.陕西某大学新生2002—2016年心理健康普查结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8(3).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