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医学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路径探析

2021-12-12尚振中金山祥吉丽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7期
关键词:人才队伍问卷工作者

尚振中 金山祥 吉丽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基本建成了城乡全覆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但在农村基层,医务人员存在数量和质量上的缺陷。从过去的医学教学实践来看,农村医学人才培养中存在教师自身能力无法适应教学现实需求、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等问题。未来要想持续提升农村医学教学质量,必须合理配置课程,构筑更加科学的课程实施模式,完善实训基础设施等。除此之外,国家和政府也应予以资金、政策等多重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农村医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关    键   词]  农村医学;教学改革;发展路径;人才队伍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7-0042-02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卫生体系的发展逐步健全,农村医学领域的发展也对医学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诉求。医学专业学生需要提高自身的临床实践水平,在自身专业化的指引下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工作岗位相匹配。在进行本次调研之前,课题组通过问卷发放的形式对100名受访者进行了调研,有效回收问卷数量为98,2份问卷为无效问卷。通过对问卷中的内容进行归类整理,我们对于当前农村医学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留住医学人才可实施的办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问卷中没有涉及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电话连线等方式进行适当补充。此次调研为我们了解当下农村医学人才队伍现状提供了一扇窗口,也为未来实施医学教学领域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农村医学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此次调查主要针对农村医学人才队伍建设而开展。在回收的98份问卷中,通过对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当下,大多数农村医生年龄都在40岁以下,只有一小部分农村医生的年龄在30周岁以下。需要注意的是,30周岁以下农村医生占比仅为总人数的14%。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鲜明地看出,农村医学人才的后备力量存在一定的缺口,年轻农村医生占比严重不足,容易造成基层医务工作者难以及时补充。从学历的构成来看,在被访者98人中,初中学历的人数为5人,在总人数中占比为5.1%;拥有中专及高中学历的农村医生总人数为79人,在总人数中占比高达80.6%;其他14人擁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农村医学工作人员学历相对较低。较低的学历导致自身整体理论知识不足,对于农村卫生健康发展产生较为明显的制约。此外,农村医疗工作人员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医学院校教育,往往是通过进修考试取得了行医资格,部分地区甚至存在未经过系统医学教育的人员也在从事乡村医生工作的情况,这造成了技能与医学发展需要难以匹配,村民的医疗需求很难被较好地满足,看病依然需要外出求诊,进而导致部分农民看病难度增大,甚至出现病情延误等情况。

二、农村医学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自身能力与任职岗位的匹配度有待提高

对于农村基层卫生工作者来说,他们需要具备基本的临床技能:诊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等,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紧急事故处理、协调问题应对等能力,同时也要求对所从事的职业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待病人要有足够的耐心。后期还需要做好随访,将数据及时纳入档案,这些都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医务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问卷调查显示,当前不少工作经验不足的人员对于岗位无法更好地胜任,缺乏一定的岗位匹配度。

(二)专业课程设置有待探索

通过分析可知,受访者中有90.4%的人认为他们所接受的医学基础课不是完全合理,其他9.6%的人则认为他们所接受的医学基础课是十分合理的;51.44%的受访者认为在医学专业人文课程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空间,31.56%的人认为人文课程设置相对较为合理,其他受访者则表示他们所接受的医学人文课程是十分不合理的。从中我们能够看出,对于广大的医学专业学生而言,医学课程设置应该充分考虑专业发展、学生成长、社会需求、课程特色等方面的要素,建立在上述要素基础之上的课程才更加符合现实的诉求,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岗位需求。

(三)整体人员队伍年龄结构有待优化

农村工作的条件和环境整体相比城市医院而言较差,农村医务工作者的待遇也整体偏低,出现了“下得去,留不住”的现象:农村医学毕业生工作满足合同年限后,往往更愿意去大城市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长期以来,农村医疗工作者没有新鲜的血液加入,造成农村医疗水平长期停滞不前,后备力量严重匮乏,不利于整体队伍的长远发展。

三、农村医学教学的创新探索路径分析

(一)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确保临床技能教学效果

动手能力较弱是此次调研中反馈的主要问题,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提升教学效果的硬件保障。学校应完善临床技能实训设备,同时制订结合农村对于人才现实需求实际的实训计划,扎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此外,为使人才培养机制与农村实际紧密相连,学校可以与当地医疗条件先进的医院进行合作,提高农村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为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二)明确专业定位与教学目标,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为使医学人才能够真正扎根农村,在培养农村医务工作者的过程中需要对职业能力进行详细的分解与归类。不管是在工作岗位的适应方面还是在学习内容的制订方面,都应将掌握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紧密相连。要规范人才培养机制,以理论引导实践,以实践夯实理论,让学生所学贴合岗位诉求,贴合专业医务工作者的专业成长需要,这样才能使培养的医务人员符合农村医疗发展实际。

(三)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医学教学水平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农村医学人才的培养要充分考虑行业发展需求,课程以有用、实用为目标,确保培养的医学人才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掌握必备的临床医学技能,确保所培养的人才是应用型而不单单是理论型。在进行教学改革探索的过程中,应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以基层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作为中心,打造围绕核心的基础知识课、技能提升课、素养培育课等,彰显实践为主的教学特色,以学习促进实践,以实践指导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情境学习、案例学习等多种途径,结合临床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利用多元化方式,让学生真正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相协调、知识掌握与临床实践相同步,将学生培养成能够服务社会的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人才。

农村医学卫生条件的改善、专职农村医学人才的培养是当前医疗发展的关键,而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培养相应的临床实践动手能力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这需要我们顺应新的发展趋势,结合新变化去探索与实践,为培养更多合格的农村基层卫计工作者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張潇铭.健康中国战略下基层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以遵义医科大学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为例[J].品牌,2019(9):15-16.

[2]邓子河.农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实施分层教学的探索: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观察,2019(6):43-44.

[3]徐浩轩.六位一体融合,五段递进育人:南昌市卫生学校农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探索[J].才智,2019(8):51-52.

[4]薛长敏.提高面向农村基层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9(11):18-19.

[5]赵立冬.关于构建三年制农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9(5):77-78.

[6]李久菊.农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20(2):31-34.

[7]李诗函.订单定向医学生专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J].右江医学,2021(2):77-80.

[8]赵向华.基于CIPP模式的订单式农村医学专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病理学为例[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88-91.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问卷工作者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5·30,致敬最美科技工作者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
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改进方法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福建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