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中学乡土小说教学中的有机融合

2021-12-12查洁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故乡

查洁

摘 要: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开创者,他所创作的乡土小说《故乡》以独特的语言和风格开拓读者视野,呈现深厚的地域文化,帮助读者领悟生命的真谛,作品展现的民族性和历史性更是有助于提升爱国情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关注学生思想世界的构成,基于社会实际培养新时代人才。在《故乡》教学实践中,融入生活教育理论,构建出适合当代学生的教学设计,加深语文教学策略的理解,以鲁迅作品为典型,总结乡土小说教学规律,不断优化语文课堂,提高课堂实效性。

关键词: 生活教育理论;乡土小说;  《故乡》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录了诸多经典的乡土小说,浓郁的地方色彩,鲜明的异域情调,动人的民风民俗,一笔一画都凸显着美学艺术,帮助学生感受浓厚的乡土文化精神,领略民族精神,积极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民族文化心理。在不同初中语文教材中历久弥新的必定是鲁迅先生的佳作,而那些传世的名篇,对于中学生来说确实艰涩难懂、趣味寥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有助于消弭学生与作品之间的鸿沟,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在基于学生已有学习生活经验的条件下,笔者将生活教育理论融入乡土小说《故乡》的教学中,转变传统乡土小说教育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生活即教育,構建生活与作品的桥梁

陶行知先生将杜威先生的“教育即生活”理论翻了个个儿,改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优秀的教育应摆脱单一的书本教育,扎根生活,服务生活。重视学生的身心需求,在充满活力的生活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幸福生活。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受面包的教育……以此类推,照加上去:是那样的生活,就是那样的教育。”《故乡》一文过程中,笔者尝试贯彻落实生活教育,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努力构建生活与作品的桥梁。

童庆炳认为“描写人物,是小说的显著特点。诗和散文可以写人物也可以不写人物,而小说则必须要写人物。着重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乡土小说中,独具乡土色彩的农民形象毫无疑问是作者塑造的主角之一。《故乡》中典型农民形象莫过于“闰土”,这位淳朴善良、忠厚能干的农民,是“我”故乡美好记忆的代表,也曾是“我”精神家园中平等友爱精神的代表。笔者在教授课文之时,也“无法免俗”地与学生一起学习分析了这位经典人物形象。

师:在小学阶段,同学们都学过《少年闰土》这篇课文吧?在你的印象中,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记忆不深刻,只记得月夜他叉猹,应该是勇敢、英勇的孩子。

师:那我们不妨一起来回忆一下这个小英雄。请你朗读一下第12段。

生: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

……

同学在朗读少年闰土刺猹这一段落的时候,笔者还力邀班上的一名男同学手拿扫把“真实还原”了一下书本。本是一个展现闰土勇猛干练、怀念美好童年的时刻,同学们纷纷笑场,好不热闹。笔者并未制止同学们的调笑,对于这群生长在城市、终日在手机里度过的少男少女们,也许真的难以体会“我”在浙东水乡农村与少年闰土的幸福童年,同样他们也无法认可这样一个孩童怎么就是“我”心中难以忘怀的小英雄呢?

师:孩子们,你们心中的小英雄是谁?他是什么样的?请仿写第12段向我们诉说一下。

生1:在一阵金色光芒闪现过后,一个红蓝银三色的巨人出现了,强壮的躯体屹立在地上,摆出了战斗的姿势,身体上的红色代表着力量,蓝色代表着敏捷,银色代表着新生,金色代表着光芒!没错,他就是迪迦奥特曼!

生2:那个外貌俊朗阳光的大男孩儿,笑起来眼睛弯弯仿佛盛满星辰,跳起舞来魅力四射轻易就夺走人的注目,舞台上光芒万丈私下却彬彬有礼笑容满面,他就是×××。

……

同学们心目中的“小英雄”大多是虚幻的网络人物,抑或是虚无缥缈的明星偶像,他们虽有拯救世界的“大能”,也有撼动人心的“魅力”,却往往脱离实际,远离现实。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少年闰土“小英雄”形象的意义,笔者接连设置三个问题:为何对于儿时的“我”来说闰土是“小英雄”?为何多年后在旁人提醒下“我”回想起闰土出现的第一个图画便是月夜叉猹?成年闰土的出现是否摧毁了“我”心中少年英雄的形象?

不同身份下成长的孩子,拥有不同的命运。少年闰土与“我”相比,是一个赋予表现力的孩子,拥有更多鲜活表达的少年。相较于我们从书本、网络中获得生活知识,他的知识只从大自然中,是穿梭林间、翻腾水中、扎根土壤中真真切切感受、学习到的。他的一切行为举止比刻板单一的我们更像一个生活的“艺术家”。少年闰土对于“我”来说,是无忧无虑的自由,是朝气蓬勃的生命,是善良友爱的精神。少年闰土对于现在的同学们来说,应该是抛弃虚化的真实,是脚踏实地的忠恳,是常怀尊重的敬畏。

二、社会即学校,打磨社会与作品的镜子

“社会即学校”同“生活即教育”相连,是相通的学理。陶行知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的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不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增加教育内容,丰富教育的重难点,重视社会经验,从根本上改善学校教育的社会意味。“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论,要求教师关注社会发展动态,在了解社会发展需求的条件下,适应性地增加学生的实践训练,从而帮助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进步发展下得到快速提升,不断增强学生的心理素养、生活能力。笔者认为社会与作品互为镜子,照应出现实的真善美丑,《故乡》中反映出20世纪初中国乡土的真貌,折射人性的愚昧与无知,教学中应不断让学生在社会与作品中反复跳脱,在大时代背景下理解现实社会意义。

豆腐西施杨二嫂无疑是《故乡》中最引人发笑的人物,仿佛印证了那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同学在对比回忆中的豆腐西施杨二嫂和现在圆规杨二嫂中,加入模仿、比较的学习策略,领略鲁迅先生超高的人物塑造笔法。杨二嫂再次成为了同学们口中嘲讽的对象,嘲笑她年老后圆规式的身体,讽刺她尖酸刻薄的话语,唾弃她造谣生事的坏心。杨二嫂为什么可恨?因为她淪为物欲的奴隶。为了物质生存的保证,她不断通过一些非正常的、为人不齿的手段获取这一切。年轻时卖豆腐,不需说一句话,擦着白粉,静静坐着,就能招揽十里八乡的生意。这时美貌是她的利器,也成了落后鲁镇美好的代名词之一。年老的时候,她能捞就捞,能骗就骗,能偷就偷,能抢就抢,沦为一个没有道德、为人不齿的妇人。

师:杨二嫂为何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

生:是动荡的社会,是贫困的生活,是情感的缺失,是自私的内心。

师:当时对传统女性的社会要求是什么?

生:顾家,守礼,缠足……

师:当代又赋予了女性怎样的使命或定位?

生:独立、自尊、自由、平等……

……

“辛苦恣睢而生活”,准确定位了杨二嫂的人物特征,辛苦的生活,压碎了残存的道德良心,她彻底失去了信仰与自信,臣服于物质的欲望。她可恨同样也可怜。同学们在细读文本,挖掘背景之后,开始可怜这个自私狭隘的妇女。封建传统礼教熏染下,“三从四德”“三纲五常”限制中,她早已无法成为自由的人。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投放《祝福》中祥林嫂的人物片段,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帮助同学们理解同时代下、同一作者笔下,贫困劳动妇女所受的摧残。通过想象的方式,促使同学们大胆假设杨二嫂最终的命运,也许也是在一个纷飞的雪天,消失在寒冷的夜色里,孤独地死去。

为了充分发挥“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论作用,笔者有意提前组织同学回家观看了电影《夺冠》,影片讲述了中国女排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再次夺冠,诠释几代女排人历经沉浮始终不屈不挠的英勇传奇。在观影后的周记里,许多同学写到观影感受都有:自豪、坚强、感动、振奋……那些无数美好词汇都是从女排姑娘们身上传递给同学们的。笔者希望同学们走出文学作品,带着“当代女性需要什么品质?”的疑惑,借助社会生活的力量获得灵感和动力,以此来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和挖掘。

三、教学做合一,解放学生与作品的锁链

生活教育理论的实施就在于“教学做合一”。“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既然是以“做”为中心,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教学过程中要加大学生的“做”,也就是训练、实践,从而达到“创造”。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解放学生双手、头脑、嘴巴、眼睛、时间、空间,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管理教学,达到“学生问,学生答”的理想课堂。

《故乡》选录进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九上第四单元,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小说,统一的单元目标就是学会梳理小说情节,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作为一篇经典的讲读课文,许多名师大家都精心教授过此篇。笔者重点学习了钱梦龙老师的“提问教学管理”,将课堂由“教师问、学生回答”转为“学生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课堂中努力体现“教学做合一”的“做”为中心原则,解放同学们束缚的天性。

为人物画肖像画。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多样的人物形象对比,手绘过去的杨二嫂和现在的杨二嫂,过去的少年闰土和现在的少年闰土,描绘人物的特征,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多重性和复杂性,避免简单地给人物贴标签;理解特定人物形象下的深层原因,在思考交流间,自主把握主题思想。

叙写30年后宏儿与水生的“再遇”。在充分理解感悟文本“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同学们积极乐观地叙写了一种前所未有崭新的“人”的生活,宏儿与水生经历战火、分离、饥荒……重新相聚在新中国的五星红旗下,双眼含泪,紧握彼此的双手,充满对未来幸福生活的信心。

《觉醒时代》,“故乡”与“祖国”同构。“我”与“故乡”仿佛是依靠一种情感的纽带相互牵连,那么“我”最后对“故乡”的逃离,是否是一种背叛或逃离?其实文章最后一句: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才是鲁迅真正的表达。这是对祖国的感受与希望。鲁迅告诉我们:空有希望不去奋斗,希望便等于没有;有了希望并不断地去实践,去奋斗,希望便“无所谓无”。许许多多的人满怀希望去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这很好地印证了今年年度大戏《觉醒时代》,同学们熟悉的影视作品。同学们在剧中感受热血的革命青年,坎坷地追求真理,奋不顾身地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结合2021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立足“体育之效”,引导学生增强体质、锤炼意志。笔者通过文学与影视的挂钩,作品与考题的联系,希望进一步解放学生思路,在不断潜修的道路上,慢慢咀嚼出自己的语文味儿。

四、生活启示教育,乡土培育生命

乡土小说,以其深刻的内含、真挚的情怀、地域的色彩、民俗的语言,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阅读、理解、深化,是教师在教授乡土小说着重的要点。像鲁迅先生这样文豪大家,他的乡土小说影响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每每阅读都是精神灵魂的碰撞、生命意义的挖掘。教师教授在过程中应不断帮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觉醒、自我完善、自我创新。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运用于中学语文乡土小说教学中来,是语文回归生活的最佳选择。对于重新认识乡土小说的价值和发挥语文教学教育功能有着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基于现实社会发展,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理论故乡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故乡
故乡的山
让数学与生活结伴同行
生活,习作之“本真”
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谈谈生活教育与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
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数学生活化教学方式研究
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