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素养的茶艺课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探析

2021-12-12邹晓慧

福建茶叶 2021年5期
关键词:茶艺考查考核

邹晓慧

(大连职工大学,辽宁 大连 116000)

茶既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对外交流、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媒介。大到国家之间的交往,小到百姓家中的会友,时时处处都会有茶的身影,社会及越来越多的企业亟需大量能够出色完成茶艺技能操作和茶艺活动传播的优秀茶艺人才。而优秀的茶艺人才必然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既要掌握与茶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良好的茶艺师行为习惯,更要有牢固的职业意识和高尚的职业道德。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提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开展,茶艺课的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教学模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已不能满足当下茶艺课教与学的要求。因此,改变单一的教学评价形式,构建一个能够满足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茶艺人才要求的教学评价体系已是当务之急。

1 茶艺课教学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借助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既可以对教师教学各方面如教学方法、教学质量进行合理评价也可对教与学两方面起到监督、强化、调整的作用。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茶艺课的教学评价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如下:

1.1 基础知识考查的形式偏于僵化

当下茶艺课基础知识考查的形式多沿用一直以来的一卷定分数、定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情况。一方面试题题型固化,更偏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忽视了知识灵活运用的考查,无法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试题对知识点的涵盖及各知识点赋分权重缺乏协调一致性,一种表现是试题由任课教师各自为政,各有不同,往往会造成平行教学班,教学重点不够统一,让学生无所适从;再虽然有建题库,但缺乏题库的更新与维护,现在很多学校都有由茶艺课专业教师们共同建设的课程题库,但只有使用而缺乏维护与更新,开放性和可扩容性不足。不能根据教学进度的需要和学生学习个体差异进行试卷的选择,这样的考试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无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1.2 技能考核缺乏过程性评价

学生技能的学习与提升是循序渐进的,对其技能学习和掌握情况的评价亦须遵循这个规律,不能是一蹴而就的。而当下很多学校茶艺课技能的考核仍以学生期末一次的操作展示为考核评分的依据。造成考核结果失之全面与公平,对学生技能学习无法形成行之有效的指导与修正,更惶论对学生的激励与导向。

1.3 职业素养评价明显不足

职业素养评价因其本身内隐性与抽象性,使得茶艺课程评价中指标建构缺乏具体性、外显性、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很多学校的茶艺课课程评价围绕基础知识考查与操作技能评价进行,虽然其中或多或少会有职业素养评价的体现,但这种评价明显是不足的,未能对教师的课程改进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起到强化与调整的作用。

2 对现状的思考

2.1 评价主体单一

长期以来,任课教师往往是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唯一评价主体,家长、学生很少参与,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既被排斥在评价活动之外,更不可能参与到评价标准的制订、评价内容以及评价结果的解释中去,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评价结果。这样的评价活动缺乏多方参与的评价主体,既不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也使评价不够全面准确。

2.2 评价方式、标准固化

当前相当多的学校的茶艺课仍沿用传统的“日常考核+期末考试=学期总评”的方式进行课程评价。其中日常考核主要包括考勤、课堂纪律、课堂发言、作业等;期末考试往往是“理论+操作”。评价方式与方法片面单一。而评价的标准是固化的机械式的、缺乏弹性,忽视了个体差异性和个性化发展性,不能有效、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茶艺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评价效度不高。采用此评价方式及标准,学生难以避免会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2.3 评价内容缺乏弹性

现在的茶艺课评价体系中评价内容往往就只有茶艺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但对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及技能实际应用考核不够,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及职业道德等职业素养方面的评价则很少涉及,忽视了对行为习惯、职业意识、等职业素养方面的考查。

3 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茶艺课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于以上分析,运用多元化设计的理念构建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茶艺课教学评价体系迫在眉睫。新的教学评价体系要在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目标针对化、评价标准动态化、评价方法多样化基础上,充分实现评价功能多元化。因此,教学评价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要重视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更要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意识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评价;既要有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我评价;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有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具体说来:

3.1 做好课前学生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等状况进行课前摸底,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准备状况,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教学评价是有效构建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因素。可以借助当下较为成熟的网络平台(蓝墨云、问卷星等)在课程的第一天开展学情调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期望、疑问等。因为茶艺课包括茶叶制作、茶叶欣赏、茶叶品尝、茶叶收藏、茶艺表演、茶俗、茶礼等与茶发展的历史和传播等相关内容。教师根据课前在网络平台的问卷及面对面的交流可以更好了解学生之前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对其下一步学习的基础有个大致的了解,也为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如划分不同学习小组及不同学习小组的教学重点、难点、内容,调整授课策略和方法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3.2 加强形成性评价

教学活动中通过讨论、分享学习期望、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及小组互评等形成性评价策略既可以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还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内在潜力,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提高职业素养。

3.2.1 课前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茶艺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利用当前“互联网+”教育信息技术,在课前精心做好课堂教学设计的各环节,对根据学生特点划分好的学习小组下达学习任务,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及学习的重难点,学生在上课前可以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寻找答案,这种引导学生自修、完善、提升知识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充分以了解掌握的标准进行较为公正合理的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组间互评。

3.2.2 课中师生展开互动及测评。每节茶艺课的基础理论知识在课前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上课时教师利用网络平台通过签到、投票等活动考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学习情况,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提问并答疑,同时采取“头脑风暴”的方式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学习讨论,适时进行课堂测试。操作技能训练时,先由教师进行规范操作的演示,然后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练习,设计情景互相体验同学的操作,然后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在学习操作时走入到学生中,巡回指导,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评价。

3.2.3 课后的指导要及时有效。下课后,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监督、指导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将所学融会贯通。教师通过学生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的操作视频给予点评和评价,从中挑选较为突出的放到班级学习群中,互相观摩学习,分析不足,相互评价。每次课后网络学习平台的练习及思考题要及时跟进,让学生围绕所学反复加强记忆,拓展思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为了获得老师更高的评价和更多同学的认可,必然反复地积极地进行练习,这样不仅是学生的知识及技能得到大幅提升,其自学能力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3.3 突出职业素养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更能体现教育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从平时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进行评价,更能体现教学的效果。将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将其中素养较高、能力较强的任命为组长,四人一组进行课堂活动,对以小组为单位的每一次的活动都给予团队合作的赋分,作为每个组员的个人成绩的重要参考。同时对课中需个人完成的活动,如在茶艺课开始时,为强化职业素养培养,师生互行茶礼并问好,做礼仪操,之后每次课一名学生讲述一段关于职业道德的小故事或名言警句等等,通过行礼问好、故事讲述等方法,训练了职业习惯,提升了职业意识,加强了职业道德的培养,每个学生的表现都要量化为分值,作为最后期末成绩的重要参考。以过程性评价促进强化职业素养训练的效果,事实证明是切实有效的。

4 优化总结性评价

通过对学生期末的终末考核评价既可以对学生在一个学期从知识技能到职业素养方面进行全方位较为合理的评价,更可以通过评价结果发现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为以后教学活动的改进提供有力支撑。因此期末的考核评价要尽可能设计的科学合理些,可以采用期末试卷考试+操作实践考核+职业素养评价相结合的期末考核评价。试卷考试时适当加大主观题的比例,综合考查学生分析判断、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操作技能考核要重视茶艺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操作过程中职业习惯、职业意识的体现。优化后的总结性评价能真正促进学生智能开发、思维强化,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与提升,进而作用于教学工作的改进。

猜你喜欢

茶艺考查考核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校园茶艺飘香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试析茶艺表演中舞蹈元素的文化表达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办好茶艺技能大赛推动茶艺教学发展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