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心理学视角谈茶文化

2021-12-12盛书文

福建茶叶 2021年5期
关键词:品茗茶文化心理学

盛书文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和”与“静”都是我国茶文化的核心内容,通过饮茶的过程能够促使品茗者进入虚静、愉悦、平和的心理状态。同时,也有利于培养积极、正面的人格,为传统茶文化在新时期的发展寻求新的路径与道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探索茶文化中与心理健康相契合的哲学观念,能够拓展与深化茶文化的内涵与应用范围,有利于建立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体系,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

1 心理学视角下茶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具有较为深厚的影响力。除了茶文化自身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之外,从心理学层面而言,茶文化也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心理沉淀,最终促使茶文化具有较高的观赏性、文学性以及艺术性。以茶叶为载体发展而来的茶文化,不仅是对茶的艺术诠释,更是古人的艺术情怀与人文哲思的集中显现。从一定程度上而言,茶文化标志着人们对于茶的不断深入理解与解读。早在先秦时期,我国便已经开始有了饮茶的记载,直到唐朝时期,饮茶逐渐成为文人雅士的生活风尚与大众的生活习惯。直至唐朝,茶文化出现繁荣与发展并成为一类独立的文化体系。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过程中也不断地融合时代因素与民族文化,呈现出新的发展与新的特点。若想要全面了解茶文化,必然应当从心理学层面探究茶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并将其应用进现代人心理健康发展之中,促使茶文化更好地与时代相结合,同时也拓宽茶文化传承的路径。

从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来看,茶文化体系中融入了较为复杂的心理因素与哲学观念。从文化价值层面来看,茶文化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与价值功能,特别是对于各个阶段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隐形教育与辅导作用。但是在茶文化的应用过程中,应当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取茶文化的思想精髓与积极心理因素,并将其应用于教育心理学之中,使之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 茶文化中的心理学观念

2.1 茶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理念

茶文化博大精深,在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中,融入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为茶文化注入了灵魂。在《周易》中记载,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直到合二为一时便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人与天相互包容,却又互相独立。在喝茶品茗时,茶叶的汤色、气味等等,能够使人的情绪缓和平稳,促使人与自然相互交融,不断地外化自身人格,将人与自然相联系,通过品茶来感悟自然、体悟人生,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具体而言,茶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在重视人的主体性同时,又强调万事万物的规律以及自然的发展规律,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延伸为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共处。

2.2 茶文化中的“五行相克”理念

在茶文化中煮茶的过程充分体现出五行相生相克、阴阳平衡的观念。例如,在选择茶器时,风炉既讲究外观优美、雅致,同时更讲究造形的和谐、平衡,并且五行皆具。具体而言,风炉中燃烧的木炭是“火”与“木”,风炉上的锅为“金”,风炉下与土地相连为“土”,风炉上烹茶的水为“水”。由此可见,风炉在使用的过程中,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成为五行相生相克以及阴阳平衡的具体象征,暗含着中华茶文化中的朴素哲学。

2.3 茶文化中的和谐平衡

和谐平衡是一种人体内在的动态发展,指的是人们通过一种合理化的调节手段,使自身达到对于外界事物得失的科学认识。由于受到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人们在对待个人得失时,讲求内心的平静与平和,追求和谐的心态。从心理学的学科角度而言,属于一种内在平衡发展的状态,同时也是心理健康的显现与追求目标之一。

2.4 茶文化中的修身养性与淡泊明志

茶文化的精髓在于“静”,而茶文化中的“静”则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即“虚静”。喝茶品茗时,能够让品茗者快速的进入虚静的状态,品茗者在安静的环境中,能够阻断外界的干扰与影响,将注意力集中在自我的观照上,以此更好地联系自然、静观内在,反思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以及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神与形的合二为一。这种“身心合一”的状态,能够促使人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古人常说淡泊如茶,可见茶文化中蕴含着深刻的淡泊明志思想内涵。淡泊指的是人内心对外界事物的寡淡,同时也是高尚人格精神与优秀茶文化品质的结合。在喝茶品茗时,通过茶汤温润的颜色,以及苦涩、微甘的味道,能够使人平和,缓解外部事物对内心的刺激。

从主客观的关系上来讲,虚静是客观的状态,而淡泊是人的内在品性。修身与淡泊都是主客观形成内在统一与共鸣的重要途径。因此,茶文化促使人内心平静,饮茶既能修养身体,同时也能够升华人的精神境界,达到宁静致远的目的。此外,喝茶品茗与冥想、瑜伽等放松疗法相似,已成为现代人调节身心、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抑郁症患者以及焦虑症患者起到调节的作用,通过自我暗示消除杂念,促进内心平和,进入虚静的内心状态,尽可能地缓解焦虑、烦躁、压抑等负面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2.5 茶文化中的“和解”

从茶叶的生长环境来看,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记载:茶树常生长于阳崖阴林之中,指的是山坡的向阳面的环境适合于茶树生长,山阳为“阳”,树木为“阴”,可以看出茶树生长于阴阳相生、相济的生态环境之中。通过协调“阴”与“阳”之间的关系,使其生长于最佳的环境之中,这也有利于茶树的生长与茶叶的品质。从茶的性质层面来看,茶叶在制作过程中,需将茶叶烘干,使其具有坚、硬、钢的特性,文人墨客常因此吟咏茶的德行高贵与精神高洁,认为茶“有如刚耿性,不受纤芥触”。从药用价值来看,明朝李时珍在其著作《本草纲目》中详细阐述了茶的药理,认为茶叶苦寒,最能降火。体现出茶叶通过调理人体内的机能,从而达到平衡的状态,这便是人体内的热与茶叶的寒相互和解。

3 茶文化中所蕴含的积极心理学思想

3.1 品茗者乐观、平和的心态

茶文化的精髓现在一“和”字,“和”字指的是博大的胸怀、中正的态度以及兼容并蓄的精神,也是儒家的中庸之道。即便在困难的环境下,茶文化依然能够促使人内心平和,保持乐观的心态,促使品茗者从容地面对生活琐事。而修养较高的品茗者,能够以冷静、理性的心态面对自己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以及困难,在逆境中坦然面对,喜怒不形于色,在顺境中也能把握自我,避免得意忘形,从而彰显出品茗者包容、冷静、平和的内心境界。

3.2 品茗者心怀天下的精神追求

宋代的文学家苏东坡与秦观都是爱茶之人,他们通过日常的饮茶活动感悟生活哲理,以茶为媒介抒发内心感慨。例如,秦观在其著作《龙井记》中抒发了自己对龙井泉的赞叹。其中写道:“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受天地之中,以泽于万物。”表达出秦观对于有道之士的理解,认为有修养的品茗者应当如同龙井泉一样,不为外界侵蚀与束缚,应当心系天下、润泽万物,体现出品茗者心怀天下的精神追求。

3.3 茶文化中的包容并蓄

茶在泡制的过程中,既可以单独饮用,也可以加入奶、糖、果汁、酒等多种调味品,调出品茗者所喜爱的茶汤味道。同时,不同民族对于茶叶的泡制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蒙古族喜爱将茶与牛奶泡制在一起,成为奶茶;此外,藏族的酥油茶、回族的罐罐茶、维吾尔族的香茶、瑶族的油茶、苗族的八宝茶等等都是极具少数民族风情的茶饮。可见,茶文化不仅融汇了我国传统的儒、释、道三家文化,更兼容我国多个民族的民族文化精髓。道家的“天人合一”、儒家的“中庸之道”、佛家的“禅茶一味”都体现出我国茶文化海纳百川、学贯三教的特点,并融合各民族所长,品茗者既有文人雅士,又有僧侣道士,还包括众多寻常百姓,实现了雅俗共赏的目的。

此外,茶文化对于外来文化也具有较大的包容性,面对西方咖啡文化以及快餐文化的入侵,我国的茶文化并没有因此减弱或者消失,而是以更加优雅的姿态站立在世界舞台上。对外来文化兼容并蓄、求同存异,与世界文化接轨,取其精华,深刻地体现出我国茶文化包容的姿态。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茶文化的这一包容特点,也能够促使品茗者求同存异,接受不同的意见与声音,逐渐接纳自己所不喜爱的事物,因此在生活中获得更强的幸福感,并维持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茶文化继承与延续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更具有树立积极人生观的重要作用。其中,“五行相克”、“和谐平衡”、“淡泊明志”、“修身养性”以及“和解”思想等等,都体现出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髓,共同促使品茗者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乐观、积极、平和的人生态度以及高尚、健全的人格。

猜你喜欢

品茗茶文化心理学
品茗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安溪寿星爱品茗
白茶飘香 安吉品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