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背景下中国农村体育服务发展的路径选择
2021-12-12高晨佳
□ 高晨佳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
引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提升背景下,城镇化建设战略已成为新农村创新发展主要途径,在治理、建设美丽乡村目标基础上,应做到经济发展与精神文化同步提高,不仅要满足农民物质需求,还要注重农民精神文化培养。目前,我国农训体育公共服务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存在供需不平衡、管理不规范、观念意识陈旧等诸多问题,尤其体现在体育运动领域。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与乡村治理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全力改进创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建设,重点攻克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困境,才能实现农村整体高效发展。
一、农村体育服务发展机遇
(一)物质基础不断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此背景下,农村经济也得到了有效支持与快速进步。目前,农民的整体经济收入出现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民生活负担越来越小,能够将更多的精力与体力投入自己的爱好当中,由此对精神文化方面的内容需求有所增加,例如参加文学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等。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有所提升,无形中促进了农民参与体育服务的意愿,甚至会主动参与到体育服务活动当中去。
(二)政策支持提供发展动力
“乡村振兴战略”为发展农村体育服务提供最佳契机,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体育服务的改革与创新。进入新时代,农业发展形势趋向良好。新农村建设项目给农民带来了劳动组织、运营方式、计酬模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也使农民劳动效率得以提高。通过国务院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可以得出,实现乡村振兴这一重大改革,需要大力发展农村体育活动与事业,在改善农民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的基础上,实现精准脱贫,促进农民生活质量向更高阶段发展。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明确指出,我国当前主要发展矛盾在农村,重点强调各级政府部门全力推动乡村建设,要求将全民健身工程向农村地区倾斜,满足农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基本条件[1]。
二、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现实困境
(一)体育活动意识较弱
一方面,由于体育教育资源的缺失与落后,降低了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并直接限制了体育服务开展的必要条件,使农民从初始阶段就没有形成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另一方面,尽管部分地区向农村投入了一定的体育运动器械与场地,但是,没有充分结合应用环境与使用条件,对体育服务进行专业性指导,直接降低了体育服务设施的有效价值,且未能让群众形成正确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两方面原因都直接制约了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
(二)体育活动不贴合实际
政府在建设农村体育公共服务项目中,处于主导地位,起到决定性推动作用,尽管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完善农村体育活动项目,但是,由于农村经济水平差异较大、体育消费水平较低、农民参与体育活动兴趣较低,导致创办的体育活动影响范围较小、覆盖率较低。同时,由于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人群大部分都需要外出工作,而老年人、儿童对体育专业知识的了解较少,直接减少了体育活动参与人数。此外,农村开展的体育活动没有结合农民身体性能与年龄特征,影响了体育活动的实际应用效果与参与兴趣,限制农村体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2]。
(三)体育发展资金供给有限
由于我国农村体育服务系统属于非盈利系统,导致体育服务建设项目筹资过程较为困难。一方面,非盈利模式降低了社会层面对农村体育服务建设项目的主动性,使投资规模有所减小;另一方面,使供给主体趋向单一化,整体上看,农村体育服务主要通过政府供给展开建设,社会市场参与机制体制均不完善。因此,有必要突破单一化的供给模式,创建多元主体、多方参与的供给模式。
(四)体育管理机制缺失
影响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管理机制落实与实施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政府职能缺失。由于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行政职能涉及到体育、教育、工商等诸多方面,且系统构成相对复杂,所以尽管政府部门向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提供政策层面的支持,但是整体体育服务管理机制不具备宏观制度的统筹以及切合实际发展需求的实时方案,这就导致政府职能有所缺失,主要体现在政府权限不明晰、职责不到位。另一方面,运行机制缺失。我国体育服务建设活动主要采取“国家-省-市-县”的管理模式,但是部分地区将体育部门与其他部门进行合并,直接削弱了体育部门具备的行使权力,甚至有部分地区没有设立体育服务管理机构,影响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驱动力,阻碍农村体育事业的进步。
三、我国农村体育服务发展路径研究
(一)提高农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意愿
为实现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与意识,首先,政府可以通过现代化新媒体与网络,扩大体育活动宣传,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作用,完善农民对体育活动基本内容、专业知识的认识与了解,逐渐引导农民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运动锻炼的意识与习惯;其次,组织专业体育服务人员向农民提供专业知识讲授,不仅能够保证农民安全、正确、健康的展开体育锻炼,还能扩大参与体育活动的群众规模,形成兴趣驱动的良性循环;最后,积极利用互联网、智能移动终端等设备,扩大体育公共服务活动信息传播途径,营造积极锻炼的活动氛围,促进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可持续发展[3]。
(二)满足实际体育活动需求
首先,明确农民需求,实行精准化体育公共服务。深入探寻农民生活,积极听取农民建议。可以利用问卷调查、实践调研等手段,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以便创建精准、有效的体育公共服务;其次,各级部门应通过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体育公共服务活动,丰富活动形式、完善活动内容,特别要适当结合本地特色,确保农民的有效接受;最后,基于长远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目标,体育活动应注意与时俱进,设计并开展现代化的健身操、羽毛球等活动项目,结合周围地理环境、民风民俗,创建合适的新兴体育活动项目。
(三)促进体育服务资金供给多元化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有效发展是建立在资金充足的基础上。首先,应进一步提高专项经费的供给力度。科学提升农村体育化建设、赛事活动采买比例,并保证基层体育公共服务的能力;其次,激发社会市场层面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资金投入,想要实现农村体育服务的长效发展,必须充分激发市场参与活力,通过政策优惠,增加融资途径,加快建立健全社会投资机制,缓解政府资金投入压力;最后,保证农村体育公共服务资金规范化使用,为保证农村体育服务资金的效用,有必要对农村体育服务资金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为多元化供给模式提供规范环境。
(四)创新管理服务模式
政府部门应该及时转变职能定位,提升服务与引导作用,切实保证放权不放责、权随责走的工作理念。一方面,应充分了解农民的实际体育服务需求,从宏观层面进行统筹调控,保证中央、地方以及体育部门的权利归属与职责要务,妥善处理机制体制的限制弊端,通过梳理清晰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分工,提高执行农村体育服务效率及成果;另一方面,对服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改革,通过完善体育公共市场管理机制,明晰市场准入规则,以此调动社会与市场投入农村体育建设项目的活力,以突破落后体制壁垒,完善体育服务产品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模式,让市场承担更多建设责任,为推进农村体育服务提供多元化管理服务模式,保障农村体育服务的物质资源[4]。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建设涉及到诸多方面,这些复杂的建设内容都应充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实际体育服务情况,对资源、政策、管理机制进行统筹规划,以便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体育服务的建设活动。通过完善管理机制、丰富体育活动内容与形式、扩大资金投入渠道、创新服务模式,实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