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天地宽
——北大荒农垦集团牡丹江分公司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纪实
2021-12-12关显昌北大荒农垦集团牡丹江分公司
□ 朱 磊 关显昌 (北大荒农垦集团牡丹江分公司)
深化企业改革,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北大荒农垦集团牡丹江分公司到处都是一片奋进向上的景象。一年来,按照集团“1213”工程体系和“181”发展战略,战疫情,谋发展,兴产业,强营销,扎实推进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深度激发活力,产业相互融合动力彰显。
“融合”基地,农业集群发力闯新路
筑牢压舱石,担当大使命,离不开稳产丰产优质的现代农业大基地。牡丹江分公司统筹推进700万亩大基地建设,促进软实力和硬基础同步均衡提升。
“按照分公司建设绿色水稻示范区的统一部署,我们以市场和效益为导向,立足自身资源、技术、管理等优势,深度优化种植结构,以优质水稻产业创造更高产能与效益,为北大荒建设‘三大一航母’贡献更多力量。”牡丹江分公司农业发展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大基地助推大农业,释放大效益。2020年,牡丹江分公司种植优质水稻跃升至235万亩,占分公司水稻的半壁江山,较2019年增长80.2万亩。优质水稻较常规品种每斤售价高出0.15-0.2元,这意味着仅优质米产业就可为企业和职工带来丰厚的收益。
市场是导向,效益就是利润。在实施优质米产业升级发展战略的驱动下,牡丹江分公司各农场有限公司呈现出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以实际行动演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变。素有“百万亩水稻强场”称号的八五六农场坐拥良田113万亩,2020年种植优质稻达到50万亩;八五七农场有限公司自2016年起发展优质稻产业,种植规模连续5年呈阶梯状递增,2020年种植优质稻39.9万亩,占水田总面积89%,累计带来8000多万元效益。
大服务助力大农业,夯实大基地。为让各农场有限公司按需供应,精打细算,最大限度降低农资使用量,牡丹江分公司依托集团“双控一服务”农资统供政策,让农作物“吃”得少而精,并通过提高统供率节约生产成本,高效精准的配送链使农资突破疫情封锁及时抵达种植户手中。2020年,牡丹江分公司水稻芽种、各类肥料统供率均达90%以上,水稻航化防病药剂集中采购率75%以上。
大农业插牢科技翅膀,大基地如虎添翼。“今年,我家使用无人驾驶插秧机仅用两天就插完245亩水稻,使用无人机喷施叶面肥,仅用3小时就完成过去两天的活。”八五八农场有限公司第十管理区职工林晓丽介绍说。
智能化,加速了机械化的革新,让百姓尝到了科技甜头。2020年,牡丹江分公投入3.5亿元资金更新新型高效农机具8000余台(套),重点向智能、数字、精准、高效、低耗、环保等机型换代,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整个春播插秧较往年提前5天以上,作业质量与效率明显优于普通插秧机,误差率低于2厘米,有效提高插秧精准度,促进增产增收。
两年来,这个分公司建设水稻“互联网+农业”8个高标准示范基地10万亩,配套建设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功能区,带动农业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广辐射面积超过300万亩,编织起全覆盖的农业植保数字化监控网络,应用田间物联网,实现农业环境监控、农业生产全程可追溯和数字化管理,显著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
与此同时,牡丹江分公司还不断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立起立体式、全覆盖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农业生产发展部门与各基层管理区、作业站技术人员纳入考核体系,促进标准化生产措施落地生根,利用“云”信息服务平台,采取网上“会诊”、远程操控等智能化措施,促进农业生产管理提档升级,筑牢增产增收保障。
“融通”企业,强强联合培育新产能
“作为企业管理者,要增强经营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利用好手中掌控的‘一把粮’,着力破解‘农头工尾’和‘粮头食尾’瓶颈束缚,培育优质产品,壮大核心产业,为企业长远健康发展培植动力源。”牡丹江分公司党委书记蒋长春在分公司农业、党建推进会上对企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农垦企业化改革,剥离办社会重负,使得企业轻装上阵。同样作为企业,如何与辖区内私营企业共处、共存、共赢?牡丹江分公司及农场有限公司采取融合发展、借风扬帆的策略,与辖区企业共下一盘棋,共奏一首和谐曲,既解决了自身销售“原字号”利润低的问题,又改变了加工企业缺吃少穿饿肚子的窘境。
合则打破僵局,和则互利共赢。民营企业华彬粮油位于八五〇工业园区内,凭借着绿色食品基地和铁路运输专线的双重优势,这家只有10多年的新字号企业已发展壮大为年加工20万吨水稻的省级龙头企业,在北京、成都、上海等省市拥有稳定的市场和客户,促进八五〇农场有限公司生产的水稻实现过腹增值。
如今,作为农垦改革试点的八五〇农场有限公司也在跃马扬鞭闯市场,原来的基地与企业,一下子成为竞争对手。站高位者,方能看长远。经过协商,八五〇农场有限公司与华彬公司采取“品牌共用、订单加工、渠道共享”的方式,促进双方互利共赢。“具有‘红色军垦品质’、施用蚯蚓有机肥的‘八五〇’大米广受市场好评,华彬公司能够发展壮大走到今天,最大的因素是我选对了地方。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合作,把蛋糕做大分好。”公司总经理于文彬坚定地说。
目前,分公司内的八五六、八五七、八五八、庆丰、云山、兴凯湖、海林等农场有限公司,已经相继与场内外企业达成合作,抱团发展进军市场。
企业化改革,就要追求更高经济效益。在与民营企业深化合作的基础上,各农场有限公司依托自身资源优势,自创品牌,自找销路,全面加快融入北大荒绿色智慧厨房大营销平台。近年来,相继培育创建了“界湖”“千岛林”“云山故事”等26个自有品牌,相继研发推出米面酒油乳菌等食品保健品130余种。八五七农场有限公司推出小湖稻香米、糙米、粥米等7款自营产品;海林农场有限公司推出“大荒明珠”稻米、杂粮、菌类、山珍、坚果等系列产品20余种。
借着企业化改革的东风成长壮大,这些带着北大荒印记的产品与品牌,正在成为拉动企业发展增效的“核心动能”。
融入市场,激发营销新活力
“我们要以新媒体营销联盟启动仪式为契机,不断加强各农场有限公司和粮食加工企业的交流合作,充分整合品牌资源,共同讲好‘中国北大荒文化之都’的好环境、好食材、好人品故事,形成全域新媒体营销工作一盘棋的繁荣发展大格局,加快实现由大基地向大粮商的转变。”牡丹江分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广润在新媒体营销联盟签约仪式上信心满怀的说。
七月盛夏,骄阳如火。这场在八五〇农场有限公司第一管理区一作业站——王震将军点燃第一把荒火的地方隆重举行的签约仪式,更是让与会者热血沸腾,这标志着牡丹江分公司已初步形成抱团营销闯市场、凝聚合力促发展,携手共创“互联网+农业”电商营销的大格局。
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牡丹江分公司及各农场有限公司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持续开展强营销洗脑风暴,积极主动与集团营销格局对接,走上海,进北京,下广州,积极参加各种农产品展销会,广泛推介产品和品牌。
两年来,先后有15家农场级营销中心相继成立,分公司聘请省电商专家库专家、区域内的网红等举办红色电商直播带货等线上培训班,培训人员1800余人(次)。各农场有限公司借助淘宝、拼多多等电商营销平台,通过新媒体直播带货,直播600次,销售金额2000余万元。
作为分公司最早尝试“吃螃蟹”的云山农场有限公司,在2018年成立电商营销工作室,培育本土网红“云山祥龙”组合,持续开展线上营销和品牌推介活动,长期位列拼多多稻香米销售榜单前列,2020年预计线上销售大米突破400万公斤,新开发的山珍、杂粮杂豆、云山故事纯粮酒等产品也已陆续销售。
线上销售已然成为新常态,线下销售更是如火如荼。分公司各农场有限公司已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国主要省市的线下营销网络。八五〇农场有限公司培养了以广州华新集团、成都花中花等企业为代表的稳定客户群体。去年虽受疫情影响,仍逆势销售大米4万吨。
未种先销,以销定种,锁定效益,降低风险。这是牡丹江分公司发展优质稻产业的法宝。今年,分公司种植235万亩优质水稻,其中订单种植面积就有189万亩,占八成以上。八五六农场仅与上海荷之轩、江苏粮食集团等就签订优质水稻订单30.3万亩,还与浙江等地客户签订2000亩稻米认养订单,通过提供在线观赏、粮食加工、产品配送等个性化服务,认养价格达到6888元/亩。
“北大荒在国内影响力非常大,北大荒品牌价值已达到1028.36亿元,我们选择与北大荒企业合作,也是希望通过这种品牌加持,为产品的市场营销带来特定的保障效益。”上海荷之轩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长陆斌深有感触的说。
作为资源小场,海林农场有限公司则另辟蹊径搞创意营销,起到“一石三鸟”效果。他们发挥比邻海林市的地缘优势,针对城市居民营销“我在北大荒有有一亩田(一分地)”,打造出订单销售的升级版,2020年初一经尝试就销售96份,每分地效益超过800元;经过客户口碑相传,已预售2021年订单320余份,将有更多客户前往海林感受独特的田园风情,带动文旅产业同步发展,同时为营销“大荒明珠”产品带来大批潜在的客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