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2021-12-11沈克金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27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素养策略

沈克金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阅读是语文学习乃至其他学科学习的根本,小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丰富知识积累,学习新知,开拓思维,提高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以及自主阅读意识,让学生爱上阅读、喜欢阅读,循序渐进培养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素养;策略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就导致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降低,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让学生掌握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课堂的熏陶下,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更好地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使学生主动地去阅读文本,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一、小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

(一)对阅读缺乏兴趣

阅读能力低下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阅读兴趣。小学生由于感性意识比较强,对图文并茂的读物更感兴趣,而对于文字性的中外名著、科普读物等则没什么兴趣,很难沉下心来去读。再加上动画片、手机、网络游戏占据了小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使他们无暇進行阅读,即使把一本书、一篇文章放在他们眼前,他们也不知道从何读起,读了也难有收获,而是一种被动地读,体会不到读书的乐趣。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阅读,才能有效提高阅读的质量。

(二)基础知识薄弱

识字量少、基础知识薄弱是影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识字量的限制,导致部分学生阅读困难;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掌握文章思想和方法的能力相对较差,导致他们对文章难以领会,无从下手。提高小学生的识字量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敲门砖,字和词是阅读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才能读懂文章,领会文章的含义,阅读的速度才会加快,阅读能力才会大大提高。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是一二年级,到了中年级之后,阅读能力的培养就会相对困难,这就要求学生在1-2年级的识字量达到2500个左右,使学生以识字为基础进入自由阅读的状态。

(三)阅读环境差

很多学校和家长过于功利化,认为阅读就是为了考试,为了拿到好成绩,只让学生阅读关于作文类的书籍,缺乏他们感兴趣的故事类书籍、科普类书籍和紧跟时代发展的课外书籍。很多学校都没有配备图书室,或藏书量少,书籍过时。学生的阅读主要来源于课本,这就大大限制了学生的阅读量。此外,家庭对于学生阅读的不重视也是造成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很多家长自身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对孩子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家里藏书少,没有给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于孩子的阅读“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影响了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1.重视规划,引导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阅读规划要越早越好,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水平,在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之下,逐渐帮助学生积累知识、丰富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基于低年段兴趣的培养,阅读教学则将阅读的自主权交给学生,通过通读教材,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经过汇总与统计精选出教材篇目进行精读、精讲,而剩余的篇目则是让学生在学案引导之下进行自主学习。到了中高年级,组织学习小组,让各小组分组设计阅读学案,学生通读教材时可自由选择喜欢的文章,并投入极大的阅读热情和阅读期待。

2.抓住关键环节提问,点燃学生阅读兴趣

在课堂中,教师是教学中心,学生是学习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预习时产生的疑问引发全班学生的兴趣与关注。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同时也在课堂上对一些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加以解答。让学生学会提问,参照一些相关的问题,根据文本细节、篇章内容等学会提问。一节课即将结束,这一环节同样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点,课堂上未能解决的一些问题,让学生留有“悬念”产生阅读一本书的迫切想法,教师可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对学生进行课上课下衔接后的指引,使学生的兴趣持久保持下去。

3.科学推荐书籍,激活学生阅读兴趣

让学生在规划下主动探索、积极阅读,并且保有强烈的自主阅读兴趣,则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水平,为学生推荐书籍,继续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以电影、小视频等作为桥梁纽带,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少优秀儿童作品都被拍成了电影,不断根据学生的需求为其推荐喜爱的童话类作品。在学生读完后,加强班级交流。在课外阅读中为学生推荐更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书籍,持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使学生自主阅读的自动化形成。学生投入阅读之中,茶饭不思,也正是培养学生专注力以及阅读力的最好见证。

4.采用多样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能够更加投入语文课堂,主动与教师进行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灌输式的方法给学生传授知识,并不能让小学生完全的掌握课本的内容,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搜寻大量的资料资源,以及经典的素材丰富,教学的内容提高,语文课堂的质量。

例如,教师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文化与历史的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修复完的圆明园图,播放相关的纪录片,由于圆明园的毁坏的历史与学生的距离较远,学生无法很好地体会,而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让学生进入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感,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和同伴的交流过程中取长补短,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布置合作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在教学《军神》这一课时,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如何看待刘伯承这一人物?他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紧接着再让学生与同伴进行交流,使学生充分地了解文章内容,更好地了解刘伯承这一人物,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改进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的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从多个方面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杜秀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考试周刊,2018,000(004):46-46.

[2]刘娟.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提升阅读能力的策略[J].中华少年,2018(20):10-10.

[3]马义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12).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素养策略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