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五融合三保障”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2021-12-11伍丰
伍丰
摘要:分析了校企合作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为了促进校企双方的深度融合,阐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资源开发、评价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建设五项校企深度融合措施;为了保障校企合作相关学生的权益,提出了学生长远发展、定向培养学生的就业及制度建设三条保障措施。
关键字: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尽管当前阶段校企合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校企合作提升了高校的办学条件、提高了毕业生在相关专业的就业率,但各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差异大,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有学者认为困境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高校自身存在的问题;二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问题;三是政府职能的缺失问题[1],具体来看主要存在校企双方融合不够深入、企业积极性不高、忽略了學生的主体地位等诸多问题。
2、促进校企深度融合五项措施
2.1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鼓励校企双方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并且下设教师发展中心,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决策与监督执行,协同创新研发中心负责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与人才培养过程的具体执行;校企双方共同探讨人才培养的模式,例如对于面向高职院校的企业订单班模式,可以采样“1+2”、“2+1”等模式,即企业从二年级学生开始参与人才培养或是从三年级的学生开始参与人才培养,根据不同的合作模式,制定由校企双方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诉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2.2 课程标准与资源开发
高职院校的课程标准和授课内容往往落后于企业的真实需求,以《单片机技术与应用》课程为例,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学仍在使用89C51单片机教学,但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由于89C51技术过于落后,目前89C51单片机已经很少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更高性能的51系列单片机或者基于ARM架构的单片机。
2.3 评价体系
高校和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指标存在差异,高校对大学生的评价指标比较全面,主要分为思想品德、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其他;而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则更为简单直接,主要评价指标有学习能力,按时到岗、自我表达、协调沟通、专业技能、身体素质、思想品德等。高校和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指标存在既有相同之处,比如身体素质和思想品德;但也存在差异,比如按时到岗指标,但该指标也可以体现在平时的课堂考勤过程中。
2.4 实训室建设
校企合作的优势更多的应该体现在共建实训室上,共建实训室有多种形式,可以是企业独资、校企共建等。以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校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目前该校与中车时代电气共建了现代学徒制实训基地,该基地建设由学校提供场地和教学设备,企业提供实训设备,这些实训设备均来自于企业的闲置设备或者科研样机,学生在这些设备上训练,毕业之后进入企业工作时,能够快速适应岗位;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校学院的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则采用了校企共建专业的方式,该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全部的建设资金,学生进入该实训室上课时企业向学校收取一定的费用,同时企业也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参与专业建设过程中的人才培养。
2.5 师资队伍建设
校企双方利用教师发展中心建立好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鼓励高水平的企业技师和设计人员到学校兼职,并取得兼职报酬,企业需要出台制度,安排专、兼职职工到学校工作,高校定期组织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和下企业锻炼。从制度上破除企业技师和设计人员无法抽身来学校兼职的困境。教师发展中心还应该搞好校企双方的科研工作和成果转化;学校把教学相关的科研课题带入教师发展中心;企业把生产难题引入到教师发展中心供双方共同研究,高校、教育部门和企业共同给教师发展中心的相关科研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3、保障学生权益的三项举措
鲍桂楠 (2016) 指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最重要的是实现制度协同、机构协同、专项经费协同和人力资源协同[2]。让学生主动学、愿意学, 让他们转变为校企合作的主体, 主动抓住双方的各种重要资源信息。目前校企合作还存在外部环境保障不完善和不成熟、法律政策保障不完善、校企双方权责不明确等问题[3],需要建立多方面的保证机制,保证学生的权益不被侵犯。
3.1 保障学生的长远发展
部分校企合作企业并未为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的学生规划晋升渠道,仅仅只是为了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学生到企业之后长期工作在流水线,专业技能得到不发挥,甚至部分定向培养的学生在学校就与企业签订了服务期限的协议,否则就需要赔偿违约金,给部分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学校在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时,应该要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的成长通道,避免学生长期成为廉价劳动力或者受到一些不合理条约的限制。
3.2 保障定向培养学生的就业
部分校企合作企业用工方式灵活,受到市场和订单的影响,人才需求变化幅度非常大,有时甚至出现了合作企业不接收的情况,这给学生和企业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高校在组建定向培养班级时,要充分考虑合作企业现实情况,与企业签订接收学生的约束条款,同时也要避免定向培养的学生培养方向性太强,如果不能进入合作企业,也能够要有相关企业能接收这些学生,避免学生成为校企合作的牺牲品。
3.3 建立制度保障
目前校企合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存在欠缺,现阶段很难找到保障产教融合合作模式顺利进行的法律法规, 即使有也是不完善;教育部门出台了校企合作的措施,但相关的法律保证措施还处在建设中,导致校企双方权责不明,缺乏对合作形式和合作过程的监督;也需要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运行监督平台,切实保证高校、企业和学生的权益。
4、结束语
本文从校企合作的现状出发,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资源开发、评价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建设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从保证学校的权益出发,提出了学生长远发展、定向培养学生的就业及制度建设三条保障措施,本文的研究内容可以为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顾剑锋.基于产教园的校企融合困境与对策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1,42(07):123-125.
[2]林江鹏,张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5(09):142-144+147.
[基金项目] 2021年株洲市社科研究课题“高职电气专业与株洲市地方企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ZZSK20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