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教育思考
2021-12-11严国文
严国文
摘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其一,减轻当前学生作业过重、过多的负担现状,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质量;其二,减轻当前学生校外培训学习的负担,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双减”政策切实将当前国家加快推动教育改革的目标体现出来,为社会输送人才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初中学校,思考“双减”政策下的教育模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教育;管理;初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一经出台,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如何落实国家大力施行的“双减”政策,解决学生课内外作业负担,减少家长的教育支出等多方面问题,是当前初中教育需要重点探讨的工作内容。本文就“双减”政策下的教育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性研究意义。
一、坚守学校是教育主阵地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行的“双减”政策教育背景下,学校应该明确自身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阵地,切实保证学生能够在学校做好各方面的学习,是学校开展教育工作应该落实的根本职责所在[1]。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校外培训非常火热,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和家长对当前学校教育工作存在不满意和不信任,基于以上,这就针对初中学校教育提出以下几点:
其一,采取措施提升教学质量。就当前初中学校教育现状来看,或多或少的存在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而这也是大多数学生选择校外培训的重要因素。为此这就需要学校迎合教育部门提出的政策要求,加快落实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通过线上免费教育资源,并扩展教育资源覆盖面,同时要聚焦课堂,保证课堂40分钟课时的教学质量,要求教师迎合当前教育要求,创新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切实达成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其二,进一步提升课后作业的安排质量。从教育的角度来讲,布置作业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开展以后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将作业设计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分析,举例来讲,可采取分层、个性化、弹性等方式为学生布置作业,也可与初中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布置具有综合性的作业,除此之外,还要求教师做好作业批改工作,并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反馈给学生,尤其是对完成度比较低的学生应给予高度重视,做好辅导工作;其三,提高课后教学服务质量。针对学生现有的在校时间,适当延长课后服务时间,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家长解决接送难的问题,同时也能够起到满足学生对学习方面提出的个性化需求,充分利用初中学校的教育资源,通过激励性政策,提高教师育人工作積极性。
二、转变传统社会教育观念
受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应试教育”影响,不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家长,“唯分数”“唯考试”的思想观念在其内心根深蒂固,通过考试、排名的方式来评判学生成绩已经成为当前中学生的日常。国家大力施行的素质教育流于表面形式,没有真正将其落实到实际教育工作中。近年国家推行的“双减”政策正是改变上述错误教育观念的着手点,具体来讲:
其一,转变初中教育存在的功利化问题,回归教育开展的公平性,这部分主要体现在当前校外培训行为泛滥问题,帮助学生家长排除高价贩卖教育所产生的的各种焦虑问题,同时也对当前影响公平性教育的干扰因素清楚,引导学生家长自觉抵制校外违规开设培训班的行为,学校与家长联合起来维护教育本身的公平性[2];其二,转变初中教育存在的短视化问题,认真对待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想做好初中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立足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理念,结合当前对初中生的作业、睡眠、手机以及体质等多方面的管理,转变以往推崇的“不能输在起跑线”这一错误教育观念,将学生健康摆在首要位置;其三,转变初中教育存在的竞争化问题,建设健康和谐教育环境,一方面杜绝当前校外超前培训行为,另一方面要求校内教师扎实做好教育工作,学校和社会应共同为学生创建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其四,转变初中教育存在的同质化问题,对发展学生个性化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学校应基于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开展教育工作,根据学生需求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以此满足学生对学习提出的各种需求,将学生在其中的才能、优势发挥出来。
三、加快初中教育体系改革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针对中小学教育颁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该方案已取得实质性教育突破,将以往传统模式下的教育观念转为构建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也逐步得到落实,而施行“双减”政策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衔接桥梁。基于当前“双减”政策的落实现状来看,国家教育部门针对考试管理颁发的相关通知中明确表示:初中年级可根据学情适当安排期中考试,做好对考试难度的控制工作,不允许出现超出学生实际所学知识的相关命题,大力推行采取等级评价的方式进行期中考试。综合以上能够明显看出,在当前大幅度减少初中生考试次数、淡化考试结果的教育背景下,需要构建符合当前教育模式下的新型教育评价体系作为导向。
其一,初中学校应积极把握当前国家大力推行的“双减”政策所带来的有利教育环境和实际,将改革学生评价作为着手点,以此加快改革教育评价体系进度,针对初中素质教育要求,构建更全面、更完善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将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表现作为评价要素,同时也要对艺术实践活动给予一定关注,也纳入初中作业中[3];其二,对初中学校现有的考试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减少以固化试题的方式开展招生工作,对于试题的设计,应增加其开放性特征,减少死记硬背的试题内容,转变以往只通过考试作为高中学校招生的唯一形式。
总结:综上所述,要想更好的落实“双减”政策教育目标,需要政府、学校以及家长共同发力,一方面在于落实国家大力推行的减轻学生课内外作业负担,另一方面在于引导学校明确当前国家对发展综合型人才提出的意愿,各方共同参与其中,为学生未来发展构建健康的教育环境和教育秩序,更好的开展义务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袁磊,雷敏,张淑鑫,等. 把脉"双减"政策构建在线教育信息安全体系[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1,33(5):3-13,25.
[2]梁文. 在"双减"政策实施大环境下民办学校发展的出路与思考[J]. 中外交流,2021,28(6):566.
[3]潘文清.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开放性作业设计[J]. 少男少女,2021,5(2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