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2021-12-11蔡海宝

安家(校外教育) 2021年51期
关键词:水循环荒漠化高中生

蔡海宝

摘要: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文活动的理论实践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已经不再是只要求高中生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而是要同步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让其综合能力全面提高。所以教师要根据地理知识的特点,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高效掌握地理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应用知识,才能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地理科学不仅与生活密切相连,而且是一门综合人口、气候、环境等多个领域的学科,知识的综合性非常强。教师要有效培养高中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才会更帮助高中生学好地理课程。并且,会更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会极好满足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要求,让高中生在地理科学领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一、降低教学难度,有效培养人地观念

人地观念是地理核心素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让高中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中的利害关系。从而使高中生形成保护自然的思想意识。教师在教学时,要让高中生可以准确把握自然规律,深入领会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意义。但教师直接引入教学课题,会让教学难度提升,高中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减弱。而且,容易让高中生对地理知识产生畏难情绪,直接影响其学习热情。为了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善于应用教学情境,使教学变得简单、直观、生动,才会更有效加深高中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有效帮助高中生形成人地观念,教学效率也会有效提升。

比如,在对《水循环》一课教学时,为了让高中生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等内容深刻理解,并帮助高中生建立人地观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导入课程时,教师可以将“一滴水的旅行记”的节选视频,以讲故事的方式融入课堂,增加教学情境的生动性。然后,再提出问题:“这个视频阐述了什么地理知识呢?”。然后,再引入“水循环”的教学内容:“同学们都十分清楚我国的水资源十分紧张,那有谁知道自然界中的水是怎样循环和运动的吗?水循环对我们的生活、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呢?”。之后,再从水圈中水的形状、水存在的位置和状态、水体类型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剖析。然后,再利用多媒体来展示水循环的简图,让高中生对水循环的过程清晰掌握。接下来,教师再引导高中生思考:“倘若人类大量砍伐树木,会给当地水循环带来哪些影响呢?树木对地表水有哪些作用呢?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呢?”。以此来进一步调动高中生的好奇心。然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来播放水循环过程中,地表水渗透、地表径流和洪涝灾害的生动视频课件,就会使高中生对水循环的知识充分理解和掌握,会有效让其形成人地观念,对水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深层认知。

二、结合教学案例分析,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气候、土壤和人口等都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而且,知识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教师要有效培养高中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才会促使高中生更加深度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和提高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借助教学案例,来引导高中生更深刻认识到不同知识点的含义,及其中的联系。并且,教师要注重引导高中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让高中生对自然规律、地理事物的发展和演化规律等更透彻的认知,才会更有效促进高中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

比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这部分课程,不仅要让高中生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成因、危害,还要让其通过课程的学习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整个地理环境的影响。课程中的知识点联系十分密切,为了让高中生可以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促进其综合思维能力得到更好培养,教师可以结合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实例,来引导高中生综合分析。导入课程时,教师可以先展示有关楼兰古城、当地出土的大量文物,及其消亡的图文资料,并通过讲解快速引起高中生对荒漠化的关注和学习兴趣。接下来,教师再就我国荒漠化土地,以及由于荒漠化每年所造成的直接损失等知识加以讲解,进一步培养高中生求知欲。接下来,教师再引导高中生思考:“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自然地理环境是导致荒漠化的唯一因素吗?”。并且,让高中生以三人一组的方式,去共同探讨和分析这些问题。并且,在每个小组探讨后,让各小组之间进行深入的辩论,以此来加深高中生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程度。在求知欲的作用下,不仅会让高中生对荒漠化的地理知识更加了解,還会让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得到良好培养。

三、组织课外活动,培养高中生实践能力

实践是帮助学生提高知识水平、巩固知识基础的重要途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践不仅可以有效促进高中生在地理知识领域的发展,还会让其学科核心素养不断提高。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延伸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开展课外活动的方式,来培养高中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会有效提升高中生对地理知识的感知程度,让其巩固知识基础,并明显提高地理学习能力。教师可以立足当地区的地理环境,指导高中生通过调查、分析,来解释地区的地理现象。不仅可以促使高中生更灵活应用所学习的地理知识,还可以让其在实践中提升判断力,让高中生对地理课程拥有更浓厚的探究兴趣。

比如,在《海洋与人类》的地理课程中,要让高中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使其深刻意识到生产化学药品、工业原料等造成的污染,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教师就可以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带领高中生到周围的工厂去了解实际生活中水资源的污染情况,并且让高中生在实地考查后,写一份调查结果报告和对水资源污染问题解决方案建议。通过一系列的课外活动,学生地理知识基础也会更加夯实,实践能力也会得到同步提升。

总结:

高中地理教师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会让高中生更加高效掌握地理知识,并提高综合能力。同时,也会让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师要注重从多个角度去引导高中生积极思考课程内容,合理应用教学案例和开展课外实践,才会更帮助高中生进一步提高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09):48-49.

[2]傅晓青.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教学的优化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73):142-144.

猜你喜欢

水循环荒漠化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硫酸法钛白粉水洗及水循环膜处理工艺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水循环
荒漠化地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以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为例
防治土地荒漠化 推动绿色发展——写在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国召开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连续10年实现“双缩减”
水循环高效矿井乏风热泵系统分析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