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2021-12-11李俊

安防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效应分析土地管理生态环境

李俊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力量的不断增强,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从而导致了我国人口数量和土地资源矛盾的增加。因此为了更好的利用我国土地资源,解决人口数量与有限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就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土地建设规划。我国工作人员需要针对当前土地管理工作投入一定的精力,力求构建一个适合当前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土地分布环境。因此本文重点对于我国当前的土地管理构架进行合理分析,并且有效的分析例了当前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宜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在最大程度上为我国农业经济工作人员促进相关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土地管理,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前言:

新中国成立一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人口数量也不断增加。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人口数量达141178万人。但是我国土地面积有限,因此不断增加的人口数量与有限的土地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同时,由于我国当前农业经济快的速发展,传统的土地管理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发挥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促进土地资源朝着生态健康方向发展,我国相关管理人员需要更加注重当前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发展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总目标,运用管理学相关原理,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制定出科学的管理方案来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从而保障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整理的概念及整理原则

① 土地整理概念

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为了提高我国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融合各类土地资源的特点,按照生态学原理和规律,借助先进的管理方法,最大程度上建立一个适合当地区域土地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同时在这个系统之下,可以将我国当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效融合,推动我国农业经济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② 土地整理原则

在土地整理中,我国工作人员应按照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同时,推动当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有机统一。这就要求我国工作人员在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时,满足当前经济效益发展的实际需要,保障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构建多样化的土地利用布局。其次我国工作人员还需要针对当前土地整理的多样性使用不同的整理方式,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解决我国土地区域分配层次小的问题,增强土地利用的立体性,确保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最后,我国工作人员在进行土地整理工作时,要意识到土地整理是为经济发展而服务的,需要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进行有机融合,使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以确保我国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现状分析

笔者在进行大量文献调研后了解到在我国以打造生态区域经济为目标的土地整理工作过程中,经济发展相关建设不断加快,从而使土地管理系统的得到了有效改善。这在极大程度上完善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生态建设,使资源的有效配置得到了最大程度上调节。不仅如此,从我国目前相关资料中了解到我国已建成了相应的土地资源管理体系,并且初步化的格局已然逐步形成。

虽然我国土地资源整理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在一些区域的土地资源整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这要求我国工作人员针对某一区域的突出生态问题进行了解并进行完善,最大程度上构建出适合本区域所发展的生态建设体系,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策略分析

① 将区域特点和土地整理过程结合在一起

通过上述调查与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当前土地整理工作在区域上具有较为明确的特点。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工作人员在土地整理过程中,需要与区域特点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在确保每一片区域的土地资源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的同时,又可以打造出具有特色的、科学的地方管理体系。使土地整理可以突出当地的生态系统特点,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这样既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生态保护策略的有效实施。实现了我国农业经济全方位、立体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②构建立体化土地整理系统

我国传统的土地整理多呈现为体现当地的经济作物和经济产业的布局,种植具有区域性经济作物,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但是我国所倡导的生态保护策略的大量实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当前土地整理的经济目标和当地的环境保护的实际要求。为了更好的响应国家号召,我国当前工作人员应构建一个立体化的土地整理系统,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有利于土地资源良好分配。另外要建立立体化的土地整理指标。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解决我国当前存在的重点问题,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③适当引入创新性的土地整理理论

为了更好的迎合市场和社会的需要,满足当前生态效益分析效果的实际需求,我国工作人员要树立正确的意识,明确我国土地整理工作的复杂性,对于各个区域的特点进行合理分析,完善自身的管理理论体系。在当前的土地整理工作中,根据区域生态管理特点,适当引入一些植物,丰富当地的植物资源以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作用。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当前我国工作人员开展土地整理工作的过程之中较容易出现一些问题的。为了有效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我国工作人员努力转正自身理念,树立正确的意识,使我国当前区域生态特点与区域经济最大程度上进行有效融合。在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将土地整理工作作为当前土地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的推动我国土地整理生态化建设新模式的实现,我们应及时解决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确保我国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永丽.浅论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J].区域治理,2018,(8).64.

[2] 林晓丹,汤俊红,范胜龙,等.PSR框架下土地整理景觀生态效应评价[J].宜宾学院学报,2016,(12).108-113,118.

[3] 孙蓓蓓,张丹,马振英.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探讨[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14):112-113.

[4] 张秦伟.土地整理及其原则[J].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15(3):40-43.

[5] 李丁一.土地管理的必要性及其实施策略[J].山西农经,2021(17):72-73.

[6] 王光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问题分析及其应对策略[J].华北自然资源,2021(04):127-128.

猜你喜欢

效应分析土地管理生态环境
改革土地管理方式 创新土地管理机制
关于农村宅基地土地管理工作探究
“营改增”税制改革的效应分析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我国医院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家电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效应分析
关于长三角经济增长方式与外资利用效应分析
城市开发区土地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