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航天员出舱后要坐在椅子上
2021-12-11格林
格林
9月17日13時34分,随着“嘭”的一声巨响,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稳稳降落在东风着陆场。在太空“出差”三个月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阶段首飞完美收官。
在地面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出舱后,三名航天员坐在专门设计制造的椅子上接受了医监医保人员的医学问询和记者的采访。很多人好奇,为什么出舱后航天员要坐在椅子上?为何要在椅子上被抬着走?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从太空到地球重力环境的改变对航天员身体的影响。
失重是每个航天员都要面临和适应的问题。而长期待在失重环境中,对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心血管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平衡系统等是一个综合的考验。比如,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航天员“飘”在上面,根本用不着腿脚走路,因此他们会出现骨量丢失、肌肉萎缩等现象。我国的空间站里设置了许多健身器材,其目的就是让航天员们通过经常锻炼,延缓其骨量丢失和肌肉萎缩。但即使如此,长达3个月的太空生活还是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一些负面影响。而骨骼和肌肉有所受损的航天员,返回地球的重力环境后会“水土不服”,不仅要重新抵抗重力、承受自身的体重,还要支撑起重达几十斤的舱内服,因此,贸然站立很容易摔倒甚至骨折。
不止如此,航天员返回地球后,心血管功能也面临着挑战。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下,人的体液会重新分布,血液会向头部、上肢转移。而当航天员重返地球时,其心血管功能一时无法迅速恢复,血液回到重力状态,基本上都流到下半身去了,这样脑供血会相对不足,人很容易出现晕厥。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大脑前庭系统出现紊乱导致空间感知能力变化。大脑前庭系统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空间感知能力。前庭器官能够调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球的重力,所以在地球上,你无论睡在哪里,第二天醒来时,闭着眼睛,你也能感知到自己的位置。但是在太空不同,由于没有重力,大脑前庭系统缺少感知的参照物,闭着眼睛已经没有前后左右上下之分。一旦前庭系统出现变化,人就会感到天旋地转,脚下虚浮无力,站立不稳。
因此,为保护航天员的安全和健康,航天员回来后当天的活动都是采取坐、卧或半卧等姿势。
除了姿势的保护,回到地球的“太空出差三人组”还需要参照三级隔离制度进行医学隔离。这当然和新冠病毒没有关系,只是因长期飞行,航天员的免疫力等方面会有变化,采取隔离措施是另一种对航天员的保护。
航天员要进行身体恢复,一般分为医学隔离期、医学疗养期和恢复疗养期三个阶段。医学隔离期约为14天。航天员在航天员公寓内适应地球重力环境,提高心血管系统和支持运动器官功能,提高立位耐力,消除飞行后疲劳。医学疗养期为20天至30天。航天员将在继续恢复健康的同时逐渐增加活动量。恢复疗养期大约为3个月。在此期间,要将航天员各项生理参数恢复到飞行前的状态。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预计,三名航天员重新投入正常的生活、工作及训练,大约需要恢复半年时间。
航天员每一次出征外太空,都是一次生死考验;每一次平安归来,身体还要接受地球重力的“摧残”。但他们在探索浩瀚宇宙的征程中仍一往无前。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广州日报》、红网等,范李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