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开“梗”就不会表达,你有“文字失语症”吗

2021-12-11

青年文摘 2021年21期
关键词:流行语表达能力文字

“文字失语”者的窘境

文/张近山

什么是“文字失语”?概而言之,就是难以准确表达自身感受。创建于2021年1月的豆瓣小组“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如今拥有近16万名成员,他们这样介绍自己:“长期以来,作为倾听者和旁观者的我们,逐渐忘记了如何组织文字的逻辑、怎么清楚地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观点。”在万物皆可“绝绝子”的网络语境中,表达似乎变得轻而易举。从热梗到表情包,从影视作品截图到网络段子,所有可见的表达都有现成的素材可供随时取用。就比如,经历了一件惊心动魄的事情,讲一大通却说不到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点上,一个“你懂我意思吧”的表情包就能缓解尴尬并将对话继续下去。

但在表情包和流行语的你来我往中,一些原本想要表达得丰富的意蕴仍处于一片混沌。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了,而65.4%的受访者将贫乏的原因归结为同质化表达、全民复制的网络氛围。语言发展是一个“用进废退”的过程,单纯的“拿来主义”“搬运思维”势必会造成表达能力的萎缩。“想说却不知如何说”“突然丧失了表达能力”,不少“文字失语”者都曾遭遇这样的窘境。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的单一最终会转变为思维的匮乏,语言的退化会导致思维的简单化。有人举了一个例子:“我觉得西瓜很好吃,雪糕也很好吃,但是这两种好吃不是同一种好吃。如果雪糕是yyds,西瓜也是yyds,那它们之间的分别就被抹除了。”

当一个词可以指代一切的时候,它原本的意义边界也将逐渐模糊,而意义边界模糊之后,完全由网络热梗构成的表达便会逐渐滑向单纯情绪的宣泄,挤压实在意义和审慎思考的空间。由此而言,网络流行词对正在学习规范性表达的中小学生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互联网的发展进程来看,网络流行语符合时代特性,是互联网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正如余光中所说,“语言诚然是活的,但应该活得健康,不应带病延年”。加强正向引导,清除网络用语中的消极成分,语言的河流才能維持良好的生态。

(摘自“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小黑孩图)

嘲笑“绝绝子”没有必要

文/李哲

从“绝绝子”到“yyds”,网络流行语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其实,大可以用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顺其自然就好。如果它足够经典,有着难以替代的价值和意义,那么要相信时代和历史会留住它,比如“种草”“打卡”等,本身有语意和现实应用场景,也就逐渐被大众接受。如果它只是一些无聊的口水和情绪,那么也请相信,它很快会被喜新厌旧的人们忘记,随风飘去。

所以,我们要有这份淡定和自信,相信开放包容的网络也可以大浪淘沙。语言的发展就是一个不社会今日视点断丰富多元、优胜劣汰的过程。其实回头看看,当年网络造就了那么多拼音缩写、火星文,现在还剩下多少?很多都只是一阵风罢了。语言的生命力,终究还是来自美感和表情达意的能力,有些流行词汇只不过是特定时期、特定语境下的衍生物而已。

汉语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直变化发展着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再去读千年以前的文章,如果语言素养和历史知识积淀不够,往往会难以读懂。同样的道理,古人穿越到今天,拿着手机上网浏览信息,也会如同看天书一般。

以成语为例,很多都是出自历史典故,而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人物出现、不同的故事发生。比如,东汉以前的人,不会知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先秦的人,也不会知道季布的“一诺千金”。

如今,我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丰富在历史上前所未有,在这个基础上,只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新词汇。网络丰富多彩,一定程度上就是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活力。

新的语言,是时代的产物,更是为了当下社会服务的,是方便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它们必不可少。就在2020年8月10日,《新华字典》(第12版)在北京图书大厦正式亮相,如“粉丝”“点赞”等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词汇纷纷入选。在可见的未来里,《新华字典》的词库还将不断扩大,这是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规律,我们要尊重并顺应。

(摘自“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小黑孩图)

如何应对“文字失语症”

文/曹林

社会学家伯格曼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装置范式理论”,在电子媒介时代,我们的表达和交流越来越依赖电子媒介装置,这些装置已经深深嵌入人们的日常表达,甚至成为身体的一部分,让人觉察不到它们的存在。

短视频、表情包、流行语、梗、段子,很多人看上去所谓的“能说”,不过是依赖这些“装置”而已,离开电子媒介装置语言,便严重失语了:那什么、是吧、你懂的。必须有意识地跳出对流行语的依赖,我们才能恢复文字自我生成的能力。

其一,多读纸质书,少看视频。再精彩、再有知识含量的短视频,都是代替不了纸质经典阅读的。绝大多数短视频不是用来学习和思考的,而是娱乐和消遣的。那种诉诸直观、快感、趣味的画面,只会带来感官刺激、激发消费欲望。而读书不一样,阅读与思考密不可分,能促进我们思考并输出文字。

其二,多创造机会自己去“秀”,少看脱口秀。脱口秀很少是临场脱口而出、语言天赋的体现,大多是提前写好的文案然后照着提词器念。看脱口秀只是娱乐,并不能提高你的文字表达能力和交流欲望;相反,哄堂大笑中甚至会压抑你的表达,让人更不敢开口说话。脱口秀语言也是别人的语言,跟着重复那些所谓的爆梗、包袱,免除自己去说去写的劳苦,自己的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

实在觉得语言干瘪贫乏的话,多看看经典文学作品中对美好事物是如何表达的。王尔德说过,人们看见雾不是因为有了雾,而是因为诗人和画家教他们懂得了这种景色的神秘可爱性。语言干瘪,张口就是“牛啊”“yyds”那么几个词,说明缺少丰富的阅读。

其三,戒除对网络用语、省略语、表情包的依赖。不要把碎片化的朋友圈、微博当成表达的唯一渠道,养成把想法写成长文字的习惯。不要让网络社交替代现实社交。在网络中,那些省略语在小圈子里能创造出亲近感,提高交流效率,但这种“亲近性、排他性”容易形成一种温暖的幻觉,到了面对面的现实生活中,就说不出话来了。

不妨试试以上几种方法,坚持一个月,文字能力必能复健。

(摘自2021年9月1日《新华每日电讯》,小黑孩图)

猜你喜欢

流行语表达能力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流行语大盘点
热爱与坚持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大学流行语考察
巧借 流行语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