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制思维让你不怕犯错
2021-12-11[美]斯蒂芬·盖斯
[美]斯蒂芬·盖斯
几乎所有人都怕犯错,而“不要害怕犯错”这种建议一点用也没有,要减少对犯错的恐惧,你首先要转变思维模式。当然,思维模式不是说变就能变的,但二进制思维这个办法不仅理解起来像“不要害怕犯错”一样容易,操作起来也非常简单。
一
二进制思维的名称来源于计算机术语“二进制”,是一种只由两个数码——0和1组成的逢二进位的计数法。当今世界上的主流数字技术,都以二进制为基础。
比如,电视接收的信号有两种: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其中数字信号就是二进制数据,可以被转换为图像。数字信号即便很弱,只要能够传输,最终图像就都是完美的;但模拟信号如果很弱,图像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因为,数字/二进制信息是有限而明确的信息,模拟信息却覆盖了无限多种可能。这一点与我们的行为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用电视的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来给任务分类,我们就会发现,“模拟任务”是无法做到尽善尽美的,而“数字任务”及其概念却可以。
常见数字任务:想象一下,此刻你的任务是按下开关,打开房间里的灯。即使在此过程中你被绊了一下,跌了一跤,只要你按下了开关,就成功地完成了开灯任务。从二进制的角度,开关向上就是“1”,向下就是“0”。记住,我们关心的是你是否完成了任务,并不在乎在此过程中你做得好不好。
常见模拟任务:如果你的任务是发表演讲,你可能吞吞吐吐地讲了一些发人深省的话,也可能行云流水地发表了一通老生常谈;你的演讲可能进行得还算顺利,也许不是特别令人满意。总而言之,你的演讲表现都是优缺点共存的,是一种模拟的效果。
上述两个例子反映了人们对这两类任务的“刻板印象”,但如果我们把这两种情况换过来,事情又会怎样呢?你会发现,我们怎样界定任务的本质,完全是个人的选择。
把典型的数字任务转变成模拟任务:你的任务是按下开关,但你只有用某种特殊方法完成才算成功。比如,在快速按下开关的瞬间,你必须在空中完成一次劈叉,同时还要以钢琴上第七个八度的高音喊出“面条”。这样一来,你就把典型的数字任务变成了模拟任务。即使你成功开了灯,但只要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失误——不论大小——你的工作就不算完美。
把典型的模拟任务转变成数字任务:想象一下,你的任务是在5000人面前演讲,大部分人都会把这个任务视为模拟任务,但是,如果你把所谓的演讲成功定义成“走上了讲台并传达了信息”呢?我们就这样试一下:你走上台,说了该说的话,你就成功了。这样一来,你唯一可能失败的情况就是一句话也没说。即使你在演讲中出现了很多失误,你所得的分数也是1——成功——而不是0。
要摆脱对犯错的恐惧,你就要为自己设置一些数字任务,因为这样,你就可以轻松地做到“完美”。
人们总是鼓励完美主义者说,想改变,就要接受不完美。但更现实可行的办法是重新定义所谓的“完美”。二进制思维把完美的标准具体化,使其变得更具可行性,也就简化了对完美的追求。它因此能令人满意——你可以因为完美地实现了可行的目标而获得巨大的满足感。
二
以前的我,在女孩面前总是畏首畏尾,总想追求完美,担心出错——说错话、表错情、冒犯对方等。有一天,我在杂货店看到一个漂亮女孩,是以前我完全不敢搭话的那种类型。接下来,你将看到二进制思维给我的想法带来的改变。
作为一个模拟任务者:我要先跟她说什么呢?她知道自己很漂亮,恭维她的相貌会让我看起来和其他人没什么不一样。或许我应该跟她开个玩笑?开什么玩笑呢?我不想用那些老套的台词……在我还想着主动搭讪会不會太尴尬的时候,却发现她5分钟前就走了。
作为一个数字任务者:只要开口,我就赢了,说声“嘿”就行。
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可以做到的二进制目标——我能张口跟她打招呼=1,我什么也不做=0。
那种体验真是太好了,我毕生第一次因为没有强迫自己做到妙语连珠而感到无比轻松。就这样,我硬着头皮朝对方走过去,挤出了一个“嘿”。她似乎有点惊讶,但也回了我一句“嘿”。我接下来什么也没说,径直走向下一个货架。很奇怪吧?没错!她是不是一头雾水?当然是!
我知道,就其本质而言,我这次任务表现一点都不完美,但没关系,我成功了。就如同即使数字信号再弱,只要能成功传输,就能呈现完美的画质一样,我虽然只是弱弱地跟对方打了个招呼,但对我来说,这就是完美的成功。
我假装查看食品货架,内心却在为自己小小的胜利感到雀跃。有趣的是,她不久后就走到了我身边,我想一定是我们那只有一个字的对话引起了她的兴趣,于是我问她今天过得怎么样,和她进行了一次短暂而愉快的交谈。我当时很紧张,但整个对话对我来说已是额外的惊喜了。我该感谢二进制思维。
二进制思维不仅可以有效缓解你对过失的担忧,错误不再给你一种犯错的感觉,还可以赋予你强大的力量,因为它剥夺了你的“借口”,让你远离各种拖延行为。既然行动目标已被简化,你再也没有任何借口去逃避,只能勇敢地去做。
(摘自《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本刊有删节,禹天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