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传统制造企业转型:趋势、意义与路径
2021-12-11尤成德施琳
尤成德 施琳
(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近年来,以移动互联、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人类社会由工业化逐步迈向数字化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必须加快构建以数据为要素的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使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制造企业纷纷谋求转型与变革,以尽快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然而,不少企业尽管已经意识到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却不知如何进行有效转型。面对变化“有心无力”“束手无策”,甚至只能“坐以待毙”,或者“病急乱投医”,仓促而为,使其转型搁浅乃至失败,导致企业元气大伤、损失惨重。因此,许多传统企业陷入了“转型找死、不转型等死”的两难困境。传统制造企业如何准确理解市场与科技变化的新趋势,尽快实现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议题。目前,已有不少文献对传统企业转型进行了探究,但主要关注于电子商务在消费领域的应用,缺乏对制造企业涉及的消费和生产领域的全方位数字化转型的系统研究。为此,本研究全面分析了数字化时代传统制造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新特征,阐述传统制造企业转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转型的路径和对策。
一、数字化时代制造企业面临的新趋势
(一)客户连接互动化
数字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客户与厂商的距离。通过数字化平台,供需双方能够非常便捷地实现直接联络和互动,减少了信息的不对称,降低了沟通和交易成本,实现了交流“零距离”。企业能够更加精准有效地了解客户需求,提供更加契合的产品和服务,客户也可以更多地参与厂商的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贡献出对产品的真知灼见。因此,与传统工业时代不同的是,数字时代下的消费者不再是被动的产品接受者,而是产品创新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供需双方逐步由单向的价值传递转向双向的价值共创[1]。
(二)客户需求个性化
随着互联网“原住民”新生代消费群体的崛起,市场消费习惯发生了明显变化。新生代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时候,不仅要考虑产品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还日益追求产品的个性特征。他们寻找契合自身形象和品位的产品,追求消费的独特体验,以彰显自我,满足个人情感需要。基于数字化运营的交易平台恰好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选择空间。客户可以便捷地向厂商提出个性化的需求,并全程参与,为自己打造专属的特色产品[2],导致市场形成差异化和多元化的局面,使得采用大规模生产制造的传统制造商面临全新的挑战。
(三)决策分析数据化
伴随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大数据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已深度渗透到制造企业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制造企业能因此对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生产和销售的所有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储存,从而积累丰富的数据基础。
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深入挖掘,可以使企业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精准研发和营销,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或服务[3]。同时,企业可以通过掌握生产和运输等供应链数据状况,对其整个过程进行分析和监控,不断优化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且,在大数据积累的基础上,可以建立精确的虚拟制造过程仿真系统,利用数字仿真技术优化制造过程,节约制造成本,缩短研发周期。
(四)制造过程智能化
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引入,传统制造企业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而人工操作的减少也使得产能和精度得到大幅提高。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网络连接器,企业生产制造全过程信息实现互联,定制定单全流程可视,各种数据可以实时提取和分析,智能化管理得以实现。设备之间、设备与人之间能够交互协同,生产运营系统智能化得以实现。生产设备不仅能够实时监测生产过程和自动检测产品质量,以保证加工的质量和准确度,也能够自动判断生产情况是否符合客户需求,调整和优化生产系统参数,实现从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的转变,生产制造的柔性和生产速度得到不断提升[4]。
(五)研发生产网络化
互联网正逐步由以人与人的连接为主的消费型模式向人、数据、设备和组织相互连接的产业型模式演进。为此,制造企业的客户与上下游合作伙伴都被陆续引入组织的研发和制造系统中。云制造服务平台、众包设计、网络化生产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多家企业之间的网络化协同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得以实现。互联网在生产研发过程中对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传统的研发和制造模式正在经历着重大转型[5]。
随着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的逐步完善,数字化与制造企业的研发、设计和制造等各个环节将进一步深入融合,从而实现从上游到下游的全产业链和跨领域系统的信息互联、资源共享和互惠合作。特别是物联网在生产制造行业的应用生态日趋成熟,使整个工业体系的人、物和服务等各种要素得到有效连接,促进跨领域、跨行业的有机融合和协同创新,成为网络时代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6]。
综上所述,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使传统制造企业面临的环境产生了根本性变化。企业亟需调整与变革,才能适应新时代。工业化时代与数字化时代的主要差异见表1。
表1 工业化时代与数字化时代的主要差异
二、数字化时代传统制造企业转型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制造企业重塑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企业充分利用土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各种要素优势,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全球竞争中展现了独特的竞争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和经济结构转型叠加期以来,劳动力等各种要素成本不断提高,客户消费习惯、生产制造和研发模式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变化,传统制造企业赖以生存的模式面临着严峻挑战[7]。只有通过变革和转型,传统企业才能重塑竞争优势,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实现从“制造”到“智造”和“创造”的重大转变。
(二)有助于驱动经济的新旧动能转换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的传统动能逐步减弱,因此,亟需进行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传统制造企业依托数字化时代的各种新兴技术对既有生产运营模式进行改造,不仅能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还能推动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给传统制造业注入新的活力,焕发新的生机[8]。部分制造企业甚至能因此对传统制造模式和业态进行颠覆式变革,进而催生出新的发展动能。所以,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的制造企业,有必要通过转型进入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制造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
(三)有助于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制造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9]。传统制造企业可以通过整个供应链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减少与消费者和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沟通障碍,有利于整体供需匹配,优化库存和物流管理,减少产能过剩,降低营运成本。制造企业依托数字化运营模式,能更精准地开展产品或服务创新,更好地契合乃至引领消费者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增加有效供给,甚至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因此,传统制造业在供给端的转型和变革,将提高供给对需求的适应性与灵活性,提升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三、数字化时代传统制造企业转型的路径和对策
面对数字化时代的环境变化,传统制造企业要尽快作出调整和变革,重塑竞争优势。与传统价值链上的升级或者微笑曲线的转型不同,这种变革是从工业时代向数字时代的跃迁,需要全方位的系统性改变和颠覆性突破,而不是对现有体系的修修补补。而且,转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地学习、探索和试错,逐步找到契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变革模式。为此,在企业变革的一般路径模型基础之上[10],提出数字化时代传统制造企业转型路径新模型(见图1)。
图1 数字化时代传统制造企业转型路径图
(一)改变认知模式
认知模式是指人们依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决策的相对稳定的看法和模式[11]。传统制造企业在过去多年的运营管理中,从企业领导到一线员工,已经在生产运营、市场营销和商业模式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认知习惯;而且,越是成功的企业,越具有更加牢固的思维惯性。但数字时代的来临,使得企业内外部的连接关系和运营模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价值创造方式和商业逻辑不断被颠覆。企业如果继续遵循既有的认知模式,将难以有效应对新的环境变化,甚至会被时代所抛弃。因此,传统制造企业必须主动拥抱互联网时代,抛弃已有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互联网世界观,为企业的调整和变革做好准备。企业的认知思维影响着组织的决策和行为选择,认知模式的转变是企业转型的基础和前提。企业认知模式的调整,不是少数几个人的事,而是涉及从领导者到员工的每一个人。只有企业全体员工的认知都发生转变,才能为企业注入新的思想和灵魂,才能主动推动企业的变革和转型,否则就容易对转型产生消极情绪乃至抵制。
值得一提的是,与传统工业时代注重“因果推理”的决策思维模式相比,面对数字化时代全新的、变化剧烈和难以预测的环境,企业更要注重“效果推理”的思维方式[12]。这种新思维强调从企业手边资源出发,不断测试和持续迭代,快速推出产品。在瞬息万变的数字化时代,企业难以像传统工业时代那样精确地设置完美计划,但可以采用效果推理这种非线性的决策思路,快速贴近市场,从已有的资源着手,强调在可承受的损失范围内,随机应变地利用预想不到的各种变化,尽可能多地进行不同尝试。因此,传统制造企业在做好传统线性计划和决策的同时,还必须建立基于数字化思维的“效果推理”思维模式,以便更加有效地应对新环境。
(二)开启学习模式
面对新环境,传统制造企业在拥有改变的意愿之后,很有可能面临能力不足的问题,这就需要学习新知识来提升能力,解决转型难题。这样的转型是所有传统制造企业都会面临的跨时代变化,几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模仿借鉴;对如何学习转型也提出了严峻考验。本研究认为,传统制造企业除了采取向先进同行对标学习、向业内专家请教学习等传统学习方式以外,还要特别注重跨界学习,也就是向腾讯、阿里巴巴和小米等企业学习各种全新的数字化思维和运营模式;结合自身行业特性、产品特点和既有资源情况,走出符合自身特色的转型道路;并且,还可以通过各种数字技术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学习,汇聚众多消费者的创造力,促进企业的创新和转型。
在数字化转型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的二元平衡[13]。利用式学习强调的是利用和开发已拥有的知识,将原有的知识方法运用到管理实践中,逐步对现有知识进行改进、提炼和实施。探索式学习强调的是追寻和探索新知识、新技术,寻找新变化。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既要通过利用式学习对已有的知识技能和产品设计进行改进,巩固现有的市场和客户,又要通过探索式学习采用新技术和新模式实现转型,促进未来发展。在转型过程中,要努力建立学习型组织,使系统内部的每个人都有全新思维,并共同学习。通过快速学习,传统制造企业能够重塑组织知识体系,促进组织能力提升,为调整模式奠定基础。
(三)调整运营方式
制造企业若要对传统运营方式进行调整,就要在营销、研发、生产、物流、仓储和服务等价值链系统的各个环节全方位拥抱数字时代,才能更加贴近和快速满足客户需求。运营模式的调整是转型的关键和基础。
一是从生产为中心向客户为中心转变。要将企业主导模式转为用户驱动模式,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敏锐把握市场趋势,精准定位客户群体,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把客户作为产品创意的重要来源,让客户深度参与研发生产等价值链全流程,增强客户的体验感和产品认同感。
二是市场营销从传统的线下模式向线上线下融合模式转变。线上交易日益成为趋势,对经销商和门店等传统渠道造成了巨大冲击。传统制造企业要逐步开展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积极关注新媒体渠道,利用社交媒体搭建交互式的会员服务平台,以契合时代和客户的要求。线上经营会对传统线下渠道产生影响,要尽量在功能定位、品类管理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减少冲突,使其能够发挥各自特长,取长补短,有机融合,更好地为客户创造价值[14]。制造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上积累的用户数据资料,开展大数据等相关智能分析,让数据为消费者精准“画像”,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
三是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企业要对既有的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和升级,加快建立智能制造和大数据系统,将消费者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信息通过互联网形成自动化、模块化的智能制造体系,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更加柔性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因此,只要实现客户端到制造端的连通,就能在设计、质量和技术等方面实现大数据的智能制造。
四是从传统的自我封闭体系向开放兼容的工业互联网转变。工业互联网的建设,打破了传统的信息孤岛,实现了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以及横向跨领域的广泛连接,能够有效汇聚各方的设计、生产和运营等信息和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开放协同和共享共赢。因此,传统制造企业要利用工业互联网云平台,构建有效的协同研发和制造体系,更好地优化流程和提升效率。特别是对中小制造企业而言,更要充分利用网络云端资源,积极调用各种在线设计和制造资源,以降低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改造成本。
(四)变革组织形式
组织变革是传统制造业转型的重要保障。传统模式下,制造企业采取的是金字塔结构,是严格的科层制组织。这种结构虽然有利于自上而下的指令执行,但企业决策权主要集中在高层领导,他们往往因远离市场一线,难以有效感知市场变化并快速作出反应,而贻误市场机会。因此,制造企业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消除组织层级间的距离,尽量使组织扁平化,让决策层能够及时掌握一线信息并快速响应。甚而,组织结构应逐步由金字塔转变为“倒金字塔”型,赋予一线员工及时响应客户需求的决策权力。中高层管理者则主要给予支持和监督,为一线员工提供各种资源和服务。通过组织变革将市场压力传导至企业内部的每个环节,让市场一线人员拥有更多的积极性和决策权,从而使企业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另外,在客户需求日益个性化的同时,同样是新生代群体的组织内部员工也越来越追求自我价值的体现。因此,传统制造企业要顺应需求,为员工提供发挥创造力的平台和空间,激发他们的活力,使其从科层制下被动的执行者变为主动的创业者,从企业的雇佣者变为合伙人,让企业成为赋能型的平台组织[15]。所以,传统制造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在注重效率改进的同时,还要特别重视组织创造力的提升,才能促使企业创造出更具个性化的产品。
(五)创新商业模式
传统制造企业的创新主要集中在产品和生产技术等方面。但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制造企业的价值创造开始由产品转向服务,传统的商业模式正在被颠覆。因此,传统制造企业在努力做好产品和技术创新的同时,还必须以更高的格局和视野来重构价值链系统,寻找适合自身行业和产品特性的商业模式。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新兴技术的扩散速度不断加快,制造企业的产品日趋同质化,传统制造企业更加需要将服务作为新的内容和增长点。例如,随着价值链不断延展,产品的设计、生产和营销等环节都有了更多可供服务的内容,这都是传统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可以重构的突破口。而且,与传统用户更多关注产品的物理和技术特征不同的是,数字化时代的用户将更在意产品的个性化和自身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制造企业若能在产品的制造设计阶段融入智能化和网络化,把硬件作为建立用户连接的入口和载体,便可以为后续更快响应客户需求和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奠定基础。因此,传统制造企业一定要从原来以单纯销售硬件为主,逐步转向以硬件、软件和服务三位一体的价值提供为主,实现企业、用户和社会的持续互动和价值共创,不断创新商业模式,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16]。例如,苹果公司除了在手机硬件方面不断创新,开启了通过应用商店为客户解决需求的商业模式;而小米公司尽管以成本乃至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硬件,但也依靠售后服务赚取利润。当然,对传统制造企业而言,重要的基础还是在于产品。无论商业模式如何创新,企业都必须注重产品的研发和质量,这才是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
(六)塑造独特样式
传统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可头脑发热、盲目跟风、东施效颦,而要保持冷静,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和自身的组织特征等具体情况,努力尝试各种可能,积极探索契合自身实际的独特模式。数字化时代不仅要考虑如何做得更好,更要追求怎样才能与众不同,以实现极致的差异化。传统制造企业已经在生产制造、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和运营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特色,如今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既有的积累与互联网的新特点有机融合,有效地整合出传统资源和数字化运营相结合的新模式,实现协同互补,更好地为客户创造价值,构筑新的竞争优势。
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面临着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需要企业在不断迭代过程中试错和探索。为此,领导者应当发挥积极创新、超前行动和勇于承担风险的企业家精神,坚定转型的决心和信心,营造良好的变革氛围,带领广大员工找到符合企业实际的转型之路。同时,还要合理防范转型风险,妥善应对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以期能有效地实现转型升级目标。
四、转型需要处理的新旧关系
传统制造业的转型不是无中生有、凭空而来的,而是企业在既有基础上的变革。如此转型而来的企业与那些纯粹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兴企业不同,它是在既有传统“包袱”的基础上,释放传统资源,重构新兴资源,最终实现新旧有机融合的企业。这既要“破旧”,又要“立新”。因此,必须处理好传统模式与新兴模式、传统思维与新兴思维、传统能力与新兴能力之间的关系。
(一)传统模式与新兴模式的关系
转型变革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既有模式仍然运转的同时,企业应逐步建立新兴模式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传统制造企业主要采用线下销售的渠道模式、规模化的生产制造方式和科层制的组织形式;而新兴的互联网模式则拥有电子商务和社交网络等线上渠道、个性化定制的生产方式和扁平化、平台化的组织团队。因此,数字化时代的新兴模式与工业时代的传统制造模式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传统模式具有很强的惯性,可能会对企业转型形成阻碍;而企业在转型期必须同时兼顾传统模式和新兴模式。所以,传统制造企业在转型时,要采取稳妥的方式处理这一对悖论,把握好变革的力度,控制好变革的节奏,降低冲突风险,让组织在延续传统的同时稳步地构建新模式,最终实现新旧模式的互补与融合。
(二)传统思维与新兴思维的关系
工业时代,制造企业通常基于对外部环境的预测和分析来制订计划并逐步实施,这是传统的“因果推理”思维。但在数字化时代,企业面临的是随时剧变的不确定性环境,采用传统的计划性分析思路将难以跟上外部市场需求和技术更新的快速变化。因此,企业必须在转型过程中培养更契合数字化时代的“效果推理”思维。这种新思维强调企业在面对问题时从已掌握的资源出发,不断尝试、获取反馈并及时修正,使产品通过快速迭代的方式寻找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所以,与因果推理侧重目标导向的逻辑相反,效果推理是手段导向的行动逻辑,是通过已有手段和资源驱动逐步确定目标的。对于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变革的传统制造业而言,必须综合运用传统和新兴思维,既要在迭代试错中寻找出合适的运营和商业模式,也要通过对计划实施生产流程的改造升级,实现全面转型。
(三)传统能力与新兴能力的关系
许多传统制造企业在过去积累了丰富的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能力,在市场上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为“中国制造”的强大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数字化时代的环境剧变,这些原来使企业获得成功的能力滋生出僵化的惯性,从而使企业掉进了“能力陷阱”。因此,制造企业必须根据新的环境特征和客户需求,整合和重构内外部资源,通过培育动态能力来适应新变化[17]。企业要重新梳理自身资源和能力情况,在巩固既有能力的同时,积极培育新兴能力来满足新需要,使组织既可稳定运营,又能灵活应变。
五、结语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快速发展为特征的互联网革命,对传统制造企业的市场营销、决策分析、生产制造、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传统制造企业亟待转型升级。面对新形势,企业应积极拥抱互联网时代,树立新的决策思维和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思维深度融合于制造业的各个环节,重塑组织与制造的新模式,重构企业与用户的新关系。同时,企业应当调整生产运营模式,让不断创新和优化的模式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在转型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传统模式与新兴模式、传统思维与新兴思维、传统能力与新兴能力之间的关系,实现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