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住宿业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1-12-11冯卫红侯宇江贾风平
王 雪,冯卫红,侯宇江,贾风平
(1.延边大学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2.太原师范学院a.城镇与区域发展研究所,b.地理科学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0 引言
旅游业态的空间分布和空间格局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住宿业作为反映旅游地规模和吸引力的重要业态,其空间分布和空间格局对旅游业态布局、旅游地的总体空间格局合理性和可持续性都有重要影响[1]。国内外学者对住宿业空间布局的研究已有一定的进展,国外对于酒店住宿业空间格局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宏观尺度对城市历史演化空间分布理论的研究[2-4],到了21世纪研究开始转向于微观尺度的区位因素、空间集聚等方面[5-8]。国内大多从宏观尺度研究省域、城市群或者大城市的住宿业空间布局规律[9-20],而且往往以某一类型如星级酒店、连锁型酒店和经济型酒店作为研究对象[11-16],而从相对微观尺度研究的大型景区和中小城市的整体住宿业空间布局规律的成果较少;从研究内容来看,研究住宿业现状空间布局特征及影响因素居多,从动态上研究住宿业空间布局时空演化规律的成果较少[11-15],其中闫丽英等从住宿业与城市两者的空间结构关系出发研究北京酒店的时间和空间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12-13],王朝辉等以重大事件为角度,研究世博会前后上海市旅游住宿产业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演化机制[14]。古城、古镇等人居型文化遗产旅游地具有遗产性和生活性双重属性[21],因其既能满足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追溯,又能如当地居民般置身其中体验生活之趣,往往受到国内外旅游者的青睐。随着旅游业发展,古城、古镇的旅游商业化使古城传统空间格局发生改变,其中住宿业是对古城传统居住空间变迁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黄睿等认为同里古镇商业化用地格局的空间演化是经济利益、农户行为转变、市场发展需求、级差地租和政府行为的综合驱动导致的[22]。吴骁骁等在周庄古镇的研究中发现,其居住空间由于受到旅游商业化的影响出现了空间的功能多样化、分布破碎化以及使用者多元化的特点,而游客、政府、开发商、本地世居居民和外来旅游从业者都是推动古镇空间变迁的主要动力来源[23]。通过梳理已有文献,笔者发现关于古城镇这种特殊类型景区等微观尺度的旅游住宿业态空间格局的研究较少。住宿业是影响旅游地空间格局的重要业态之一,在旅游市场竞争中,住宿业空间格局的演变遵循住宿业区位选择规律,但依托保存完整的古民居开设住宿设施的古城型旅游地住宿业的空间格局演变有其特殊规律,研究旅游住宿业态空间格局这种特殊规律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其他业态的选址布局以及未来古城旅游空间功能规划。
平遥古城是我国两个古城型世界文化遗产之一,1997年申遗成功后,旅游发展突飞猛进,目前成为山西省最具价值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同时由于其规模和区位,已发展成为山西的旅游中心地。2018年,平遥古城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548.6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80.78亿元,大批中外游客的到来促进了不同档次和特色的住宿业快速发展,古城目前有371家住宿设施。旅游住宿业的发展有其自身产业规律,但历史文化古城内住宿业的发展也需要与古建筑、古民居的保护相协调,需要合理地规划规制。本文从时间和空间的视角探讨平遥古城住宿业的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找出住宿业空间扩展规律,为协调平遥古城住宿业空间布局与古城保护以及当地居民生活空间的矛盾提供引导。
1 研究对象、方法和数据
1.1 研究对象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是一座拥有近2800年历史的古代县城,总面积2.25 km2,是我国仅有的两个古城型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家AAAAA级景区和山西省的重要旅游目的地。自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以来,平遥古城旅游业发展迅速,2018年旅游人数达到1548.67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80.78亿元。
本文研究的地域范围是平遥古城墙以内区域(以下简称平遥古城),至今仍然基本保持明代初期街道格局,共有宽窄不一的大小街巷199条,总长度达到3.93万米,形成以市楼为轴心、南大街为轴线的对称分布,其中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四条主街以及衙门街、城隍庙街两条小街为6个重要历史街区,主要街巷见表1、图1。平遥古城目前仍有常住人口约3万多人,自古以来,古城内的商铺多以“前店后居”式为主,民居即商铺,商铺即民居。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态空间不断拓展,古城传统空间功能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包括家庭旅馆、民宿、经济型连锁酒店、连锁精品酒店、星级民俗客栈等在内的住宿业是影响其传统空间功能的主要旅游业态。随着不同类型、档次的住宿设施不断增加,平遥古城住宿业空间格局发生了具有一定规律特征的演变。
表1 平遥古城的主要街巷
图1 平遥古城主要街巷、景点分布
1.2 数据获取方式和结果
1.2.1 数据获取方式
考虑到平遥古城住宿业的历史数据较难获取,我们通过调研旅游住宿设施的开业时间来统计获取历年旅游住宿业的增长规模,因为影响平遥古城住宿业空间格局演变的因素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到住宿业的收入和生存,因此,利用现存的旅游住宿设施的开业时间统计历年新增数量更能反映出空间演变的特征和影响其演变的因素。前期在通过整理新闻报道、中国知网等学术期刊网中平遥古城住宿业相关文章、政府网站发布的公文获取平遥古城住宿业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调研小组于2019年6月11日-14日对平遥古城住宿业业态分布状况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采用街面调查的方法利用奥维互动地图软件对平遥古城内“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巷”的住宿业进行坐标获取和分类记录[22];对采集到的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结合百度坐标拾取系统,标记并复查店铺位置坐标信息以保证坐标准确性;然后将全部坐标数据导入ArcGIS软件并进行地理空间位置可视化表达,通过空间分析工具测定平遥古城住宿业的空间格局。
1.2.2 数据结果
通过实地调研,调研小组共记录住宿设施371家,将开业时间截至2018年年底,剔除2019年开业住宿设施12家,停业状态、经营转型状态下以及信息不全的店面6家,共计18家,获得有效数据353家。其中包括当地政府评选的星级民俗客栈共14家(五星级5家和四星级9家)。按照平遥古城历史上对街巷的划分,位于四大街的住宿设施有87家,占比24.64%;位于八小街的住宿设施有93家,占比26.34%;位于其他区域的住宿设施177家,占比50.14%。平遥古城主要街巷住宿设施数量统计情况见表2。
表2 平遥古城主要街巷住宿设施数量统计
2 平遥古城住宿业发展过程
2.1 发展阶段划分
从实地调研到的数据来看,2000-2018年平遥古城住宿设施的数量不断增加,年平均增长率为36.17%;平均每年新增约18家(见图2),尤其在促进平遥古城旅游业飞速增长的一些大的旅游相关事件之后数量增长更为明显。2001年平遥国际摄影节的举办使古城游客在20年间陡增250多倍;《又见平遥》首演至今,已累计演出近5000场,观演游客人数350万人次,演出收入高达5亿多元[29]。2006年平遥古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称号、2013年平遥古城成功推出《又见平遥》大型实景演艺项目等,可以看到相应年份之后住宿业数量增长较快。按照平遥古城住宿业增长趋势和增长速度,结合这些大的旅游事件,选取2001年、2006年、2013年和2018年4个时间节点把平遥古城住宿业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稳步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飞速发展阶段,四个阶段新增住宿设施数量分别为9家、30家、96家和218家,分别占住宿设施总数量的2.55%、8.50%、27.20%和61.76%,其中,第一个阶段是住宿设施数量增长最少的阶段,第四阶段是住宿设施数量增长最多的阶段,新增住宿设施以民俗客栈居多(见图3)。
图2 1999-2018年平遥古城旅游住宿设施增长数量
图3 平遥古城不同时间段新增住宿设施统计
2.2 发展阶段
(1)2002年之前,“萌芽”阶段。在这一阶段,平遥古城住宿业发展速度缓慢,新增住宿设施数量较少,合计为9家。2000年是这个阶段中住宿设施数量增长最多的年份,达到5家。这个阶段平遥古城住宿业开始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平遥古城申遗成功,受到了越来越多海内外游客的关注。2001年平遥古城旅游接待人数、门票收入、旅游综合收入分别达到82万人、1143万元和1亿元,分别是1997年10万人、104万元和1250万元的约8.2倍、11倍和8倍。
(2)2003-2006年,稳步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平遥古城住宿业发展速度较第一阶段有所加快,新增住宿设施数量合计为30家。2005年是这个阶段住宿设施数量增长最多的年份,达到10家。这个阶段平遥古城住宿业开始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上一发展阶段的2001年,平遥古城先后举办了平遥国际摄影节、国际形意拳邀请赛以及国际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吸引了大批前来参观参展的游客,增加了住宿需求。数据显示,2006年平遥古城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达到了92万人和6.4亿元。
(3)2007-2013年,快速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平遥古城住宿业发展速度较之前两个阶段开始明显加快,新增住宿设施数量增多,合计为96家。2013年是这个阶段住宿设施数量增长最多的年份,达到33家。这一阶段平遥古城住宿业发展之快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和平遥中国年等活动举办的基础上,举办了平遥古城申遗成功十周年纪念活动,以及荣获“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和“国家旅游名片”等殊荣。2013年,大型情景剧《又见平遥》的推出,更是吸引了大批新老游客前来游玩。当年,《又见平遥》演出观演人数达到24.8万人,门票收入达到3279万元。2013年,平遥古城旅游接待人数达到550万人,门票收入虽然受到了“美丽山西休闲游”优惠政策影响有所下降,但仍达到1.17亿元,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4.16亿元。
(4)2014年以后,飞速发展阶段。这个时间段是平遥古城住宿设施数量增长的高峰时期,新增住宿设施数量合计达到218家,其中2017年是新增住宿设施数量最多的年份,多达53家。由于2014年大西高铁正式通车,日均旅客2600余人次,平遥进入高铁时代,促进了平遥旅游业发展。在这一阶段,平遥古城先后获得“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旅游名城”“全球优价旅游目的地”“全国文明景区”“年度旅游目的地声誉奖”“国家级AAAAA景区”等殊荣,为古城带来了大批游客,2018年平遥古城接待游客1548.6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80.78亿元。
3 平遥古城住宿业空间演变特征
本文利用ArcGIS软件对平遥古城2001年、2006年、2013年和2018年四个时间节点的平遥古城住宿设施分布特征进行核密度分析。核密度估计法能够将离散的点数据转化为连续的密度图,直观地显示空间分布的特征,从而考察点数据的空间分布趋势[26]。结果显示平遥古城住宿设施分布随时间变化呈现出单一核心转向多个核心,中心集聚转向边缘扩散,集聚转向网状连片分布的空间演变特征(见图4)。
图4 平遥古城分阶段新增住宿设施核密度分析
3.1 单一核心转向多个核心
2002年以前,平遥古城住宿设施数量较少,核心集聚区单一,以西大街和南大街两大历史街区为主,分布较为集中,有8家新增住宿设施位于重要历史街区(占比88.89%),其余1家位于其他区域(占比11.11%)。到了稳步发展阶段,随着2006年平遥古城国际摄影大展举办,平遥古城旅游住宿设施增长较快,新增住宿设施集中于西大街、衙门街、城隍庙街和南大街这四个景点分布密集的重要历史街区,聚集区域扩大并产生多个集聚核心,平遥古城住宿设施分布开始呈现出多核心的发展趋势。在这个阶段中,新增住宿设施有19家分布在六条重要历史街区两侧(占比63.33%),其余11家位于古城内其他区域(占比36.67%)。
3.2 中心集聚转向边缘扩散
在快速发展阶段,平遥古城新增住宿设施由中心区域向周围扩散特征显著,以“聚集-分散”的发展模式呈现出由中心区域向外扩散的势态,且选址更加趋近于旅游景点周围区域。聚集区域在衙门街和西大街一带继续扩张,密度进一步增加,其他区域新增住宿设施呈相对零散分布特征,边缘地带的住宿设施数量增加,古城的边缘地带成了住宿设施新的布局方向。较之前一阶段,重要历史街区新增住宿设施的数量明显减少、其他区域新增住宿设施数量显著增加,其中有32家分布在六条重要历史街区两侧(占比33.33%),其余64家位于古城内其他区域(占比66.67%)。
3.3 片区集聚转向网状连片分布
在飞速发展阶段,在原有住宿设施分布格局的基础上,新增住宿设施开始呈现出以“连片”分布方式由内而外向古城各个区域扩张的趋势,小范围集聚且各个集聚区域形成与街巷网络相呼应的“网状”分布格局。在这一阶段,平遥古城新增住宿设施有50家分布在六条重要历史街区两侧(占比22.94%),其余168家位于古城内其他区域(占比77.06%)。
4 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住宿业的区位选择、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已有学者进行了研究,保继刚等提出旅游住宿设施微观选址主要考虑交通、旅游资源、土地费用、扩建、集聚和城市规划等因素[27];闫丽英等认为酒店类型、酒店规模、开业时间、可达性、土地价格、公共产品与服务、集聚特征和城市发展是影响北京市住宿业空间结构时空演化的八个因素[12];唐健雄等认为宏观经济环境、交通可达性、区域人口密度、地价水平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是影响湘潭市住宿业空间结构时空演化的主要因素[17]。结合已有对于影响因素的分析、平遥古城本身的空间格局特征以及新增住宿设施的时空演变特征,我们认为影响平遥古城住宿业空间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古城街巷空间格局、交通可达性、地价因素及政府规划等五个因素。
4.1 旅游资源空间分布
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旅游宾馆一般在风景区附近选址[27]。由图4可以看出,四个阶段平遥古城新增住宿设施都集聚于景点附近,且人气较高的著名景点(如:日升昌、协同庆、县衙、文庙、城隍庙、马家大院)附近新增住宿设施与其他区域相比分布更为密集。由于80%以上的景点都分布在六条重要历史街区,加之政府对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和对历史建筑的及时修复,这些街区的历史风韵格外浓郁,游客流量极大。一方面,住宿设施自身作为建筑景观也属于旅游资源的一部分,成为吸引游客眼光的名片,另一方面,大量游客的到访和口碑也成为住宿业在这里发展的免费广告。其中2014-2018年这个时间段表现最为明显,由于大型实景演艺项目《又见平遥》在位于平遥古城西南方向城墙外成功推出,使古城内旅游景点较少的西大街以南、南大街以西的这一区域住宿设施数量也明显增多。
4.2 古城街巷空间格局
与古城街巷空间格局基本吻合,历史上的主街主巷曾经是大的商业商贾所在地,再者主街主巷是景点数量较多、游客到访量较大的区域,早期就成为住宿业首选的区位,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住宿业的扩张呈现出从主街主巷向次街巷扩张的趋势。发展到目前,由于地价因素,主街主巷只剩下高档住宿设施。随着平遥古城文化休闲功能的完善,一些高档酒店为了得到较好的住宿氛围,与区域商业街巷的空间布局相对分离[9]。随着平遥古城中住宿设施的增多,一些新增的高档次的住宿设施并没有在较高游客流量区域以及著名历史街区和景点周围选址,而是开始倾向于在交通便捷、人流较小、清静雅致、具有历史风韵的地方选址,这样的布局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古城历史街区的压力。
4.3 交通可达性
住宿设施到达游览中心区域的可达性影响着游客游览的便利程度,所以可达性是影响平遥古城住宿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之一。由图4可以看出,平遥古城新增住宿设施多分布于交通要道、交叉路口等这些交通更为便捷的地方。特别是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新增住宿设施在北门附近聚集明显,一是由于北门区域是一些旅行社的游客集散地,大量游客在此聚集,作为游客行程的起始点,选择此处的住宿设施对于游客来说非常方便。又因下西门外有较大的停车场,加之《又见平遥》的停车场也设置在平遥古城下西门附近,一些自驾前来游玩的散客和前来观看《又见平遥》的游客更愿意选择在下西门附近地区住宿。二是由于景区交通游览电瓶车路线规划原因,平遥古城游览电瓶车共8条线路,始发或经过北门的线路有3条,始发或经过上下西门街的线路有6条,具有良好的交通通达性,所以北门和上下西门附近的区域成了新的住宿设施选址地。
4.4 地价因素
Egan等认为酒店的档次是由市中心向城市外围逐渐降低[28]。一般而言酒店可以承受更高的地价,则更趋于在城市中心布局,否则会趋于在城市外围区域布局[13]。酒店档次与其能承受的地价有着一定的联系。由于平遥古城作为一个旅游景区,没有明确的地价标准,但通过实地走访调研门店可以得知,商铺租金较高的地段,例如六个重要历史街区或与其相邻的交叉路口附近,多为档次较高的住宿设施选址地,而租金相对较低的外围区域和较为偏僻的小巷,更多吸引的是档次较低的住宿设施选址布局。高档住宿设施由于其投入资金雄厚且多有专业团队经营则更倾向于分布在历史韵味浓郁街区核心区域,并随着平遥古城旅游产品逐步向文化休闲度假功能转换,这种高档精品的酒店选址更多忽略区位因素而注重古建筑的结构和空间因素,地价较高;家庭小旅馆和青年旅舍投入资金有限且看中的是低端消费群体,追求更多的是“量”而不是“质”,所以更加倾向于选择距离历史街区较远、地价较低的边缘地带布局(见表3)。
表3 平遥古城不同档次住宿设施布局历史街区情况
4.5 政府规划
平遥县政府的相关规划、地方性条例、扶持政策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平遥古城旅游住宿业空间格局的形成起着引导和调控的作用。如1999年《平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分绝对、一级、二级、三级四类保护区,绝对保护区是文保单位,禁止任何商业活动,一级保护区限制商业活动,为整个古城的住宿业格局奠定了基础。而2014年由省政府批复的《平遥古城保护性详细规划》,则明确规划了“干”字形商业街功能,并提出控制商业设施,增加文化设施,同时规划了住宿、餐饮、娱乐等设施的空间分布区域和拓展方向。2018年平遥县修编《平遥县城市总体规划》,规划中提出了古城核心片区、南部旅游集散区、北部功能缓冲区、东部会展功能区、西部文化产业区的“一核四区”总布局,逐步疏解县城建成区以及古城周边非旅游功能,重点对古城外部的南部、西部和东部进行了旅游相关功能规划,其中古城东部建设多功能一体的平遥会展中心,打造激活东部片区发展的“引爆点”。2018年平遥县还推出了《山西省平遥古城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划分三大范围区域,即平遥古城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提出县政府应当统筹核心保护范围内经营业态,定期发布古城区内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的经营项目目录,引导古城商业等业态合理布局、健康有序发展。这些新的规划将对未来古城旅游住宿业的总体空间布局起到引导和规制作用。
5 结论与讨论
本文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平遥古城住宿业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分析了影响平遥古城住宿设施空间格局的因素,得出结论如下:从时间发展来看,平遥古城住宿业经历了萌芽、稳步发展、快速发展和飞速发展四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是住宿设施数量增长最少的阶段,第四个阶段是住宿设施数量增长最多的阶段;从空间格局变化看,住宿设施以单一核心转向多个核心、中心集聚转向边缘扩散、片区集聚转向网状连片分布为变化趋势,由重要历史街区两侧向旅游景点周围和古城边缘地带扩散,但中心地带住宿设施集聚特征明显,边缘地区的集聚程度较弱,成网状分布。住宿设施以古城中心为发展核心不断向边缘地区发散式扩张。未来平遥古城住宿业将会呈现出明显的“多核心”空间格局。古城住宿业空间格局既有与大中城市一样的影响因素,也有基于古城自身旅游发展特点的影响因素,通过平遥古城住宿业空间格局的演变分析,发现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古城空间格局、交通可达性、地价因素和政府规划等是影响平遥古城住宿业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
由于住宿业发展快,变化大,获取长期的历史数据较困难,本文对住宿设施的空间格局时空演变分析是基于现存的住宿企业调研回溯的结果分析,对于准确掌握空间格局演变趋势和特征可能会有一些限制;不同档次的住宿设施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会有差别,具体研究不同档次设施的空间分布演变规律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未来平遥古城住宿业态空间格局的演变规律,这是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