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与技能人才培养及师资队伍发展研究
2021-12-10范继宁冯萍
范继宁 冯萍
摘 要:本文主要对校企合作视域下的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探讨,分享无锡技师学院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技能人才培养为抓手,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
关键词:校企合作 技能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是技工院校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技工院校打造品牌,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条件。师资的培养、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技工院校领导高度重视,需要搭建平台,明确目标和抓手。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模式就是这样一个能促使教师队伍建设得更好的平台和抓手。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模式重构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职业教育特色的体现,更是技工院校深层次发展的根基。无锡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寓学于教、寓教于工,改变了传统的学院化课堂式的办学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双赢、三赢、多赢的教育教学之路。采用校企合作寓学于教、寓教于工的办学方式,既有利于企业,也有利于学校,更有利于社会,开辟了快速、优质、规模化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途径。与此同时,学院通过教师走进企业参加培训、企业专家走进课堂开展教学指导,搭建起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培养与成才的桥梁,促进了师资队伍的一体化发展。
一、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本原则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抓住技能培养、技能交流、岗位实习、考核评价、竞赛选拔等环节,进一步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高技能人才资源开发和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与企业合作的校企合作机制,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营造良好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环境,促进高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
根据学院专业设置、教育层次情况,结合企业岗位特点,选择合作伙伴。强调“适合”就是最好的。学院与企业是两个主体单位,校企合作必须建立在“真诚” “守信”的基础上。学院与企业从互认(发现)到互信(信任),再从互信发展至互动(促进),合作的广度、高度、力度取决于“真诚” “守信”的基础是否深厚、牢固。必须发挥学校与企业两个主体的积极性,通过合作,实现资源充分利用,真正形成学院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校企共同发展,使学院办学与企业经营获得双赢。
二、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目标
根據学院专业特点,探索建立具有学院特色的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模式。着力推进学院与博世、布勒等公司的“订单”培养技能人才项目,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与企业岗位要求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依靠企业力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构建学院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育人模式。
三、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工作任务
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建产学研中心、共同培养人才、共享校企资源等形式,努力把无锡现代企业的产业优势转化为学院的办学优势,进而又把学院的办学优势转化为服务于无锡现代企业发展的优势。一是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小组,聘请有关行业组织、企业领导和专家直接参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或修订工作。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时,学院认真听取行业、企业专家意见,引入企业生产管理要求,形成切实可行的、与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目标接轨的教学计划,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二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首先,学院从行业企业聘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学院兼职教师。这些教师按计划分期分批给学生授课、开设讲座、做专题报告,把来自企业一线的最新技术成果、最新生产技术等传授给学生及学院教师。其次,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一批校外实训基地,学院专业教师在实训基地与企业工程师、专家共同担任实训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从而形成共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合作机制。
四、学院师资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学院共有在职专任教师254名,其中,实习教师73名、专业理论教师181名,一体化教师147名,另有外聘教师37名。虽然学院师资队伍基本能满足教学的需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断层问题。随着新型专业的发展,新型专业教师不足,而一些传统专业的教师相对富余,教师队伍出现了新的断层。
二是能力问题。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够强。
三是结构问题。专业教师数量仍显不足,尤其缺乏一体化的领军型学科、专业带头人。
四是学历问题。部分实习指导教师学历相对较低。近年来虽然引进了许多新教师,但具有研究生、博士生学历,且具备专业实践技能和较高职业教育理论水平的人才还较少。
五是职称问题。职称比例不够合理,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从专业分布上看尚不对称、配置不合理。
五、通过校企合作促进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
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一体化师资队伍既是基础也是关键。所谓一体化教师队伍,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典型工作任务,使教学过程模块化、生产化,并根据教学项目要求,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的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一体化的教师团队。
(一)在教学实践中培养一体化教师
学院十分重视一体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制订了长远规划,进行了年度安排,建立了一体化教师的考核与管理制度。虽然学院从企业引进了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师资队伍,但单靠引进远远无法满足一体化课程教学的需求。一方面,学院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一体化教师,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校际观摩、考察、学习,定期进行教学研讨交流,参加国内国外师资培训等多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师资培养工作。另一方面,学院通过校企合作,为教师提供成长的平台,培养一体化师资。
(二)聘请企业专家进入教学团队
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以师资团队的形式来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发挥团队精神,共同制订学科(群)的授课计划,确定内容、项目、评价标准等。这个团队仅仅有学院的教师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学院充分挖掘校企合作企业的人才资源,把企业的专家、能工巧匠请进学校,让他们走进学院、走进课堂、走上讲堂。
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能工巧匠组成的教学团队在充分了解企业工作内容的基础上,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一体化教学的相关流程和技术规程要求,整理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六步法设计出符合学生能力的学习内容,制订教学计划与大纲,编制学生学习工作页和评价方案,最终用科学、合理、全面的评价制度,完成对学生的评价考核。
例如,学院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由企业工程师(企业专家)与学院教师(理论和实训教师进行合理配置)共同授课。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院要求教师按“一体化课程标准”要求,钻进去,成专家,真正实现角色转换。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做,学生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位置,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不高,导致教学效果差。现在的教学采用一体化任务驱动,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企业环境为背景,通过角色转变,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与企业真实情景和岗位接近、接近、再接近。
学院与合作企业开办了BOSCH(无锡博世公司)大讲坛,每年定期把企业专家、领导请进来,走上大讲坛,通过授课、交流、提问、互动等方式,传递最新的企业动态、前沿技术成果、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信息。大讲坛是开放型的,既对教师开放,也欢迎学生来聆听。BOSCH人力资源部经理曾以“始于兴趣,终于毅力”为主题,做过一次讲座。他对学院的学生提出了“始于兴趣,终于毅力” 八字要求,这也是现代企业对员工素质提出的要求,只有具备了“以兴趣始,以毅力终”的这种耐心恒心,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游刃有余,笑到最后。每一次大讲坛的开办,都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同时学生们也认识到,要想将来成为一名高素养、高技能的优秀员工,现在就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基本素养。
(三)学院教师走出去进行实践与锻炼
技工院校最终的客户是企业,只有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学,学生进入企业之后才能胜任岗位工作。而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大学校门直接进入学院的,没有企业的工作经验,不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实践管理、企业文化等,这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所以,有必要让这些教师走进企业进行实践与锻炼。为此,学院建立和完善了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明确每名专业教师要申报1个以上校企合作企业,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长期的学习或为企业提供服务。此外,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每两年保证有两个月的时间到企业一线参与生产服务实践。按照校企共同制订的“校企工程师”进修制度,学院教师在企业“工作”时间段,以公司员工的身份,跟班学习产品操作、生产管理等,开展产学研合作,深入行业企业一线与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完成技术攻关和合作研发,积累企业实践经验。学院多年的实践表明,下企业进修制度的实施,使教师加深了对产品的生产及工艺过程的了解和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同时,提高了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生产现场管理能力。
六、小结
学院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技能人才培养为抓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打造了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通过3至5年的一体化教学实践,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大大提升,学院的专业教师都达到了胜任一体化教學工作的要求,同时学院在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中,还取得了一批优秀的教研成果,培养出了符合企业和社会需要的毕业生,为企业输送了大批高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无锡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