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及其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
2021-12-10魏倩倩河南省开封市传染病医院河南开封475000
魏倩倩(河南省开封市传染病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
乙型肝炎是指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1]。临床上常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肝区疼痛。目前,乙型肝炎仍属于难治性疾病,患者一旦感染乙肝病毒,疾病将伴随终身,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再加之,乙型肝炎呈进行性发展,如果不加以治疗,最终会发展成肝硬化[2]。肝硬化是指肝细胞发生纤维样变性,失去其原有的代谢功能。早期患者肝脏病变较轻,肝脏仍具有一定的代偿能力,随着病变的进一步发展,肝功能难以维持代偿能力,称为失代偿期,一旦发展到肝硬化阶段,患者的生活质量急速下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常规的护肝治疗的疗效并不理想,因此,临床上亟待探索新的治疗方式来延长患者的生命年限。近些年来,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关于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确,因此本次研究观察其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接收的14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1.1±1.9)岁。观察组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50.4±2.4)岁,组间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标准:①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3]的标准,并诊断为肝硬化;②均由本人签署了知情研究协议书;③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理及精神疾病者;②不能配合治疗者;③存在全身感染性疾病者。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如护肝、降酶和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观察组:给予人粒细胞集落细胞刺激因子皮下注射,连续2d。进行外周血血细胞分离。采集完成后,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经股动脉穿刺插管,排除肝内占位后,将采集的干细胞悬液缓慢注入肝动脉。
1.3 观察指标 ①肝功能指标。检测患者治疗前后TBIL、ALB、INR指标。②外周血、T细胞亚群。使用全自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4+/CD8+指标。③使用Fibroscan仪检测肝脏硬度;采用Child-Turcotte-Pugh评分系统评价肝功能[8]。④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P<0.05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TBIL、ALB、INR指标无明显差别,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BIL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ALB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对比(±s)
分组 例数 TBIL(μmol/L) ALB(g/L) INR治疗前 治疗6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6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 70 27.23±7.62 16.33±3.17 26.27±3.58 36.38±3.15 1.46±0.78 1.33±0.65对照组 70 27.91±7.32 22.82±4.01 26.57±9.51 29.42±2.46 1.41±0.19 1.31±0.13 t 0.938 3.998 5.926 0.867 4.056 6.512 P 0.064 0.043 0.076 0.012 0.087 0.082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 治疗前,两组CD3+、CD4+、CD4+/CD8+无明显差别,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比较(±s)
分组 例数 CD3+(%) CD4+(%) CD4+ /CD8+治疗前 治疗一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70 50.23±7.62 68.33±0.17 33.27±3.58 43.38±3.15 0.96±0.08 1.63±0.05对照组 70 51.91±7.32 60.82±4.01 32.57±9.51 38.42±2.46 0.91±0.09 1.45±0.03 t 0.938 3.998 5.926 0.867 4.056 6.512 P 0.064 0.043 0.076 0.012 0.087 0.032
2.3 两组肝硬度和Child-Turcotte-Pugh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肝硬度和Child-Turcotte-Pugh评分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肝硬度和Child-Turcotte-Pug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肝硬度和Child-Turcotte-Pugh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肝硬度和Child-Turcotte-Pugh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肝硬度(kPa) Child- Pugh 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70 9.31±1.35 7.01±1.52 9.54±1.32 5.57±1.21对照组 70 9.25±1.37 8.19±1.31 9.49±1.21 7.61±1.09 t 0.782 7.892 0.693 8.638 P 0.078 0.000 0.084 0.000
2.4 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TNF-α、hs-CRP、IL-6水平无明显差别,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hs-CRP、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 TNF-α(pg/mL) hs-CRP(mg/L) IL-6(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70 48.34±5.12 29.42±4.62 12.31±3.78 6.86±3.21 37.67±3.14 17.67±5.13对照组 70 47.51±4.96 34.56±4.26 11.45±3.26 9.12±4.14 36.61±2.89 24.67±4.15 t 0.985 8.973 0.893 7.873 0.743 8.963 P 0.892 0.001 0.783 0.001 0.763 0.001
3 讨论
乙型肝炎仍然是目前临床上难以攻克的传染病,主要措施以预防为主。我国现在仍有较多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4]。研究显示,乙肝病毒长期潜伏在体内,会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肝脏炎症的加剧,破坏正常的肝脏结构,形成肝硬化[5]。肝硬化是指肝脏弥散性的破坏,纤维结缔组织受损,肝细胞死亡,形成假小叶。肝脏正常的血液循环能力受损。患者病情发展到失代偿期难以彻底治疗[6]。目前的治疗方式主要以抗病毒为主,给予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减缓肝脏的纤维化发展,使病情稳定。但是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机体会产生耐药性以及诸多不良反应。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指将具有分化潜能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进入体内,使其向肝细胞分化,恢复肝功能,但是目前对其研究仍然较少[7]。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TBIL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ALB显著高于对照组。TBIL、ALB是反映肝功能的常用指标,这说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分析原因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通过分化为正常的肝细胞,分泌各种生长因子,患者自身的肝功能逐步恢复[8]。观察组的肝硬度和Child-Turcotte-Pug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减慢肝硬化的速度,其原因可能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可以缓解肝脏纤维化水平,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其生命[9]。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免疫功能得到显著改善,CD3+、CD4+是淋巴细胞表面抗原,淋巴细胞是机体的免疫屏障,其水平升高,代表了机体的免疫力提高[10]。分析原因可能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通过修复损伤的肝细胞,恢复其功能,改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机体发生炎症反应释放炎症因子,一方面可以清除入侵的物质,但是炎症反应过强会对机体正常细胞产生伤害。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可以缓解患者体内的炎症水平,减轻炎症因子对肝脏的进一步伤害。
综上所述,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以显著改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但是由于本次研究病例数较少,关于其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