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医疗信息技术的医疗质量管理

2021-12-10陈健

医疗装备 2021年1期
关键词:医嘱医疗卫生用药

陈健

杭州市西溪医院 (浙江杭州 310000)

目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已基本覆盖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且已渗入各行各业,医疗行业亦不例外。医疗质量管理为医院工作的核心内容,将医疗信息技术运用其中能够将医疗行业的相关知识和关键服务理念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共享,进而实现医疗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因此,医疗信息技术的普及势在必行[1]。大多数发达国家已将医疗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医院工作中,建立了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而我国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改革。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医疗信息技术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1 医疗质量的结构

医疗质量主要分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三级结构,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亦相互制约,可保证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平衡[2]。基础质量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和关键,主要包括技术、规章制度、时间、物资和工作人员等方面;环节质量又被称作过程质量,是指医疗工作各个环节的质量,随着医疗信息化的深化,又被分为院内和院际两部分;终末质量是前两者的综合结果,用来评定医疗最终效果的优劣,对其他质量起到反馈总结的作用。

1.1 基础质量

面向基础质量的医疗信息技术,主要解决医疗工作进行中所需要的物质基础问题,并为其提供必备的基础条件,如人员、医疗技术、医疗器械、药品等,旨在为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奠定基础。典型的基础质量的管理系统包括物资和设备管理系统、医院的自动化办公系统、医学论文和文献管理系统等。

1.2 环节质量

面向环节质量的医疗信息技术主要解决在医疗工作进行中各个环节质量的信息化问题。用于环节质量的典型系统主要包括解决院与院之间协同医疗信息化的远程医疗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区域性的卫生信息网络等。

1.3 终末质量

面向终末质量的医疗信息技术主要解决最终质量数据分析统计的各种信息化问题,是基础质量和环节质量的反馈和总结,其典型系统为医疗统计系统。

2 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

2.1 遵循严格的医院准入原则

为了从根源上做好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必须运用医院管理制度,严格把控医院准入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的人员准入管理:设定严格的权限,详细记录人员的入院和离院日期,若在规定权限时间内无法离开,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重新申请或作延期处理。(2)严格的手术分级管理:在医院的管理系统中采用分级授权手术的方式,根据不同人员的具体资历来安排手术,而手术的执行者需提前申请、记录和安排手术操作。(3)严格的资质准入管理:在医疗质量管理系统中设置只有获得资历的临床医师,才能够获得调整批准后的处方的权限。

2.2 使用电子格式化单据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逐渐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的进程中,电子格式化单据应运而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流程中出现的差错率,减少了手工填写单据的工作量,缩短了处理单据的工作时间[3]。电子格式化单据并非简单地电脑输入,而是需要先根据各个科室的实际工作情况设置不同的电子申请单据,而后在医师开具电子单据时根据单据上的格式工整地填写适当的内容。此外,检验相关科室需建立分属不同科室的条形码,再利用机器的自动化识别,直接对生成的报告进行网络传输,若数据出现异常,则自动报警提醒,以便减少人为工作量,降低出错率,提高工作效率。

2.3 实施医嘱闭环管理

医院的管理离不开医疗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应用于医疗卫生行业之前,医师在查房时所提出的注意事项通常由陪护人员或责任护士凭借大脑去记忆,经常会出现遗漏或忽略重要信息的情况,易产生不利于患者康复的消极影响;但实施医嘱闭环管理后,医师所提出的注意事项会经医院内部系统传输至指定病房,使护士在巡房时能够一一对照医嘱来检查相关事宜,出现任何问题都能够及时解决;此外,医嘱的动态闭环管理还引入了条形码和无线技术,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客观因素给患者带来的伤害。

2.4 实施临床用药管理

临床用药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该环节能够避免用药失误,利于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抗生素是临床使用的基本药物,在应用时要采用分级管理的模式,并根据具体的规定使用,避免越级,若需对患者加大抗生素的使用,则需向上级医师说明情况。此外,在临床用药中还需利用信息平台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监控,确保药物使用的严格控制。

2.5 实施临床用药干预

医院的用药管理可通过强化信息技术提升用药干预力度,进而提升医院的用药水平,有效保障医疗卫生事业的安全性。我们应严格遵循分级管理药物的原则,并以医师的职称为依据,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杜绝在药物使用中发生越级的现象,且填写清晰超出天数及品种的药物使用说明;急诊室在开具一次用药量时,需按照规定通过值班主任审核,且医疗信息系统需借助监管平台实现对职能科室的监督;此外,强化监管手术患者所使用的抗菌药物,科学控制药物使用时间,合理选择药物使用品种,且使用药物时需严格以手术切口的类型为依据,如对Ⅰ类切口,在进行预防性用药时只能为患者开具临时医嘱,并且于患者正式开始手术前的0.5 h 使用药物,对Ⅱ类切口,在进行预防性用药时,默认的使用时间为2 d。

2.6 加快推进规范化治疗

规范化治疗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规范化治疗,需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大幅推进临床路径及规范化管理,通过医疗卫生实践提出具有可行性的临床路径电子化管理模式,从而达到全员入组的目的;此外,在进行规范化治疗的过程中,需始终遵循医嘱,大幅提升入组率。临床路径的搭建可保证患者、医疗护理、医师三者处于同一层面,统一管理病例项目及医嘱项目。医护人员可动态地对执行的规范化治疗路径展开检查,在医疗路径系统中开具与实施全部诊疗项目,管理临床路径实行的版本,保证路径的修改具有可追溯性,且可实现自动化获取数据信息,从而形成最为常见的评估报表,加快评估、改进与修改临床路径的进度。

2.7 管理控制电子病历的质量

使用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可大幅提升科研行为及临床医疗活动的质量。在实时监督控制各环节的质量时,应用电子病历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尽可能规避在书写病历时出现的问题,还可规避医疗卫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提升书写病历的质量。在医疗信息系统中,通过设置关键性的质量监控节点,高效监督和控制重点环节,实时控制和监督诊疗过程,利用系统对病历记录、诊断结果、医嘱下达、执行和校正项目进行设置,通过建立并完善时效性检测库,自动为工作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进行提醒和催促。

3 小结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亦为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目前,医疗信息技术已被应用于财务、临床治疗等各个方面,其为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出现了患者信息泄露等问题,因此,在医院的实际工作中,应逐步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对患者治疗疾病的过程实现全方位监控,以充分确保患者的各项权益,从而保证医院的各项工作科学、合理地进行,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医嘱医疗卫生用药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内蒙古:建立首个省级“医疗卫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