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雾化吸入对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患者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
2021-12-10李琳
李琳
天津市环湖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 (天津 300350)
鼻咽癌属一种较为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约占头颈部肿瘤的50%,其发病原因较复杂,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与病毒感染、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1]。该病的早期临床症状并不典型,70%以上的患者确诊时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手术治疗时机,且因鼻咽部位的解剖结构较复杂,传统的外科手术难度较高,极易损伤到周围组织[2]。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3大治疗手段之一。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属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一种,与普通放射治疗比较,该疗法具有较高的放射治疗精确度,应用于鼻咽癌的治疗中,3年局部控制率可达90%以上,但其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周围正常细胞造成影响,进而引发一系列耳鼻咽喉相关的并发症,其中,最为常见的为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高达80%以上,严重影响放射治疗效果[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超声雾化吸入对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患者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接收的82例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口腔黏膜保护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1例。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37~76岁,平均(54.28±4.28)岁;非角化型鳞癌38例,角化型鳞癌3例;肿瘤TNM分期,Ⅰ期14例,Ⅱ期17例,Ⅲ期10例。试验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34~77岁,平均(53.28±4.71)岁;非角化型鳞癌39例,角化型鳞癌2例;肿瘤TNM分期,Ⅰ期15例,Ⅱ期19例,Ⅲ期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均经病理学诊断为鼻咽癌;首次接受调强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前口腔黏膜正常;Karnofsky 功能状态评分≥70分;意识清楚,问答自如;自愿参与本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调强放射治疗禁忌证;同步化疗;肿瘤病灶远处转移;合并有慢性咽喉炎;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类疾病。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调强放射治疗,采用6 MV X 线,将每个辐射野分割成多个细小的野,再根据要求调节好辐射野内的剂量强度,5次/周,共照射30次。
对照组在放射治疗期间采用5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297,规格:500 ml)漱口进行口腔黏膜保护,5 min/次,4~6次/d,并嘱患者保持口腔卫生。
试验组则在放射治疗期间预防性给予超声雾化吸入进行口腔黏膜保护。雾化液配制:8万U 庆大霉素(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0609,规格:2 ml:8万单位×10支)+5 mg 地塞米松(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41020035,规格:1 ml:2 mg)+0.5 mg 维生素B12溶液(长春精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223,规格:12.5 mg:25 ml)+40 ml 0.9% 氯化钠注射液,每日早晚各治疗1次,20 min/次。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放射治疗期间的口腔黏膜反应发生情况。口腔黏膜无明显变化为0级;口腔黏膜出现轻微充血,伴有轻度疼痛,疼痛可耐受为Ⅰ级;口腔黏膜有炎性血清分泌物,有点状溃疡,伴有中度疼痛,疼痛无法耐受,需使用药物止痛为Ⅱ级;口腔出现融合的纤维性黏膜炎,有片状溃疡,伴有重度疼痛,疼痛无法耐受,需使用麻醉药止痛为Ⅲ级;口腔出现大面积溃疡甚至坏死,张口困难,伴有剧烈疼痛为Ⅳ级[4]。患者放射治疗期间由主管医师每日检查其口腔黏膜反应情况,选取这期间最严重的分级作为口腔黏膜反应的最终程度。(2)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的口腔pH 及口腔唾液流量。分别于放射治疗剂量达到33 Gy 时、放射治疗结束时及放射治疗结束后1周各评价1次,其中,口腔pH 采用精密pH 试纸进行检测,分别对舌中央及舌一侧各检测1次,再取其平均值,严格根据要求采用三角漏斗与试管收集唾液。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口腔pH 及口腔唾液流量比较
试验组在放射治疗期间不同时间点的口腔pH 及口腔唾液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口腔pH 及口腔唾液流量比较(±s)
组别 例数 放射治疗剂量达到33 Gy 时pH 唾液(ml/5 min)试验组 41 6.25±0.50 3.61±1.01对照组 41 5.83±0.43 2.73±1.10 t 2.091 4.939 P 0.019 0.026组别 例数 放射治疗结束时pH 唾液(ml/5 min)试验组 41 5.29±0.42 1.53±0.97对照组 41 4.85±0.47 0.97±0.56 t 6.061 6.508 P 0.014 0.011组别 例数 放射治疗结束后1 周pH 唾液(ml/5 min)试验组 41 6.30±0.43 5.22±0.51对照组 41 5.85±0.44 4.61±0.59 t 5.566 7.070 P 0.018 0.008
3 讨论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时靶区内肿瘤的受照射剂量,从而可保证放射治疗效果,但因口腔毗邻鼻咽,调强放射治疗期间同样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反应及损伤,不但会造成口咽部疼痛、进食困难,影响机体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还会增加外来病原体入侵的概率,加大机体的感染风险,严重时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5]。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时口腔黏膜反应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初步研究认为,口腔唾液腺分泌功能下降、清洁度差、处于弱酸性环境均是口腔黏膜反应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3]。以往临床上针对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时的口腔黏膜保护多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漱口的方法,该法虽然能够碱化唾液,改变其弱酸性环境,但无法彻底杀灭革兰阴性杆菌,且对口腔溃面的愈合极为不利[4]。
超声雾化吸入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手段,主要利用超声波将药液转变成微细雾状颗粒,使药液随气流直接进入口腔黏膜,在短时间内迅速发挥药效,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6]。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放射治疗期间不同时间点的口腔pH 及口腔唾液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主要因为雾化液中的庆大霉素具有杀灭革兰阴性杆菌的作用;地塞米松具有改善炎症状态,缓解局部充血、水肿的作用;维生素B12具有促进口腔溃面愈合,减轻局部疼痛的作用;诸药联用,能够有效起到协同作用,进而可改善口腔环境,降低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提高放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患者采用超声雾化吸入进行口腔黏膜保护,能够有效降低口腔黏膜反应,改善口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