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专业教育融合研究

2021-12-09龙冬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9期
关键词:新闻学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摘要:自2014年9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后,创新创业教育逐渐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占据一席之地。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深度发展,如何完成创新创业教育與高校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成为衡量一个学科发展的重要观测指标。本文以新闻学为例,分析该专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该专业学生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应该遵循的几个维度。思想建设上,新闻与“双创”的水乳交融;平台建设上,打造新闻领域“双创”基地;课程建设上,着力推进学科交叉互补;师资建设上,整合多方力量协同培养。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新闻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9-0106-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吉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改课题2018年度研究项目“《创新创业管理》课程融合专业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JYB18-01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校积极设置基础研究、交叉学科相关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本科生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1]。这为完成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指明了方向。

与此同时,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成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2]。新闻学作为人文社科领域的学科类别,因其专业的特殊性,在新媒体浪潮的冲击下和媒介生态环境的不断变革中,常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基于此,完成新闻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对学科发展至关重要。

二、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概述

对于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我国近几年才开始全面着手布局,而一些发达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熟且体系完备,对国内发展相关领域知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国内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情况

追溯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起始,最早应以1998年的首届清华创业设计大赛为起点,此后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一定规模。截至目前,国内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大多通过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展相关创新创业学科竞赛、依托硬件设备进行创新创业相关实习实训等。在开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足,典型问题体现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滞后、创新创业类学科竞赛过于形式化等方面。

1.国内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清华大学致力于创新创业课程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建设重点放在建设创新创业科研中心、基地、产业园、实验室等方面,通过硬件设施给创新创业学生提供教学资源,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国人民大学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学科竞赛等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将第二课堂作为拓展学生双创能力的特色教育载体。除此之外,部分院校开设了创新创业基础课,在大学生就业指导领域也加入了创新创业相关环节。

2.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双创”浪潮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双创”教育飞跃发展?解析目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至关重要。

首先,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东西部发展情况不均衡,呈现地域差异化。处于经济较为发达城市的高校学生通常更有机会接触创新创业领域的优质资源,从而在“双创”理论上得到充实,也拥有更为丰富的实践创新机会。但在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显得发力不足,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激情。

其次,在创新创业教育观念上不够深刻,部分学生将创新创业狭义地理解为自主创业,部分学生缺乏创新思想,任课教师也出现思维固化的情况,这种理念的滞后性和片面性体现得较为突出。实际上,创新创业和社会发展存在密切关系,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应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作为重要培养方向。

再次,高效创新创业专业教师资源匮乏,专业课教师知识体系固化,创新能力不够,部分高校会安排就业指导教师、学院辅导员等主讲创新创业课程。因而,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质量有待商榷,高校关于此类科研课题等研究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最后,国内创新创业比赛含金量不够,形式主义明显。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例,国内大部分院校项目研究周期为一年,在此期间虽然大多设置了中期检查,但部分项目仍存在懈怠敷衍的情况。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申报课题时缺乏深度考量,项目研究过程中成果较少,结项答辩敷衍匆忙。对指导教师来说,部分教师自身创新创业意识缺乏,且立项多,根本无暇细致指导,为参赛而参赛,有违初衷。从高校角度来说,存在硬性分配竞赛名额的情况,并且疏于对此类竞赛的实践培训,基于此,酝酿优质的创新创业项目逐渐成为口号。

(二)国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情况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以美国为代表,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其在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制定、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标准与实践等方面都具备较为完善的体系。2004年6月,美国颁布了创业教育国家内容标准(National Content Standards fo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简称“CEE”),这项标准的颁布标志着创业教育联盟的形成。其独特性在于将个人能力和素质的评价置于创业活动过程中,为创业教育提供了有意义的评价指南[3]。除此之外,美国还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建设体系推广到初中、高中、大学等各个教育阶段,并建立了与之对应的创新创业课程,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先后开展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课程的推进为创新创业教育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不同于美国、德国等欧美国家,日本的创业教育具有普适性,并不局限于培养企业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同时,日本的创业教育并不以高校为主导,而是以政府为主角,企业和高校更多的是辅助政府完成创新创业教育[3]。与此同时,针对不同学历阶段制定了不同的培训内容,且更重视阶段之间的衔接性,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接续性和可持续发展。

三、国内新闻学科发展现状

自高校新闻学科开设至今,培养了大批新闻领域专业人才奋斗在新闻一线,为信息传播和媒介建设贡献了很大的力量,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尤其在新媒体井喷式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方面。

(一)缺乏创新思想

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思想建设方面仍需深耕。从学生角度来说,学生在创新创业思维上比较欠缺,尤其在创新思想和创业热情上都有待提高。从专业教师角度分析,教师思维僵化,多按部就班,缺乏创新创业思想。

针对新闻学专业,国内各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进行创新方面的深入引导,也没有对新闻行业相关领域的创业信息进行全面了解,导致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对事业发展前景认知模糊,从本质上就缺乏创新创业激情。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如果缺乏创新思想,就无法指导新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创业实践。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

新闻学作为应用类学科,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即对海量信息的去粗取精、对多媒体技术的操作运用以及融媒体传播背景下对传媒活动的管理与策划能力等。现阶段,国内各高校在新闻学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供需不对等、理论与实践脱节。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仍以传播学、新闻学等传统理论课程为主,校内安排的实习实践不够,导致学生就业后比较被动,无法将在校学习的专业理论与工作有效衔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要求更高,不仅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还应有效运用创新创业思维,完成三者之间的有效融合,因此采取何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成为现阶段亟待研究的课题。

(三)专业方向单一

新闻从业人员被冠以“杂家”,原因与其专业性质密不可分。优秀的新闻从业人员既要做行业内的“专家”,又要做行业外的“全才”,涉猎各学科知识才能,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综合上述,新闻学专业应实现跨界与融合。目前,各高校新闻学专业建设方向较为单一,于校内,没有实现跨专业、多学科融合培养;于校外,也乏于跨媒体、多元化协调培育。并且,新闻学所设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缺乏联动机制,无法形成学科间的有效互动。

四、新闻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之路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基础学科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成为适应这个时代的最佳方式。新闻学科如何开启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之路,本文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剖析。

(一)思想建设上,新闻与“双创”的水乳交融

在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大力激发教师和学生创新创业兴趣,树立创新创业思想。对高校教师,要鼓励其亲身“双创”,把“双创”教育与新闻学科建设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展现示范效应。对高校学生,要支持其开拓思维、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牢固树立新闻从业人员的“双创”思维,培养顺应时代发展、富有创新激情的优秀新闻人才。

处于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纵观新闻学专业教育发展现状以及传统媒体逐渐颓势,新闻行业需要创新,也必须创新,只有完成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才有出路。高校应将创新思维牢牢根植于新闻专业人才培养上,把握传媒领域的就业前景对新闻大环境的影响,与时俱进,提升学生对新媒体技术的接受与应用程度,树立新思维,立足于新技术,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将新闻学科的创新创业教育扎实落地,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当代新闻人。

(二)平台建设上,打造新闻领域“双创”基地

针对新闻学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中存在的滞后性,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面应密切注意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深化理论培养和实践教育相辅相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通过实践融会贯通。

近几年,我国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加大扶持力度,相关政策也时有倾斜,但在应用平台建设方面仍然力不从心,教育效果滞后。基于此,应加强新闻学专业应用平台建设,打造新闻领域“双创”实践基地,既保证平台数量,又严格落实质量,为人才培养提供切实有效的发展路径。同时,应立足于国家发展大方向、深刻解读国家发展政策、依托高校教研平台、校企协同联合培养,将专业实践尽量科学化、理论化、体系化,全面拓展创新创业教育与新闻学科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三)课程建设上,着力推进学科交叉互补

在课程建设上,需要将新闻学的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紧密结合起来,树立具备新闻学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研体系,打破各学科之间的专业壁垒,整合资源、汇集力量。落实在具体政策上,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寓于专业学科教育中,以专业为主,创新课程为辅助,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选修课,让学生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达到增强创新创业思维的目标。在教学管理上,高校可以采用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制的方式灵活调整培养体系,使之更加规范化、系统化。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校内外多部门协同、跨专业融合、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系统工程[4]。在当前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必然需要各学科之间交叉互补,通过跨界与融合,方能培育出知行合一、勇立潮头的新时代创新创业新闻人才。

(四)师资建设上,整合多方力量协同培养

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新闻学科融合过程中面临的师资困境,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高校应构建行之有效的配套管理制度,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内容把控、演讲方式、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严格把控,保证课堂质量以及课程规范,通过建立制度保证课程的基本质量和传播效果。同时,完善教师考评体系,以系统的评价标准敦促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强化教师团队的专业性。其次,加强对教师的思政教育,提高其在教育工作中的積极性,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从一定程度上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再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联系在一起,如开展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新闻学相关建设课题,鼓励新闻学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题研究,拓宽课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多种科研方式打好创新创业师资建设的理论基础,进而指导在校生生产实践。最后,高校还应积极拓展校外领域,可通过校外导师培养制度、遴选新闻业界资深从业人员、相关企业优秀专家、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学者,与校内导师一同加强学科建设,做好校企合作、贯彻产教融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精专的优秀新闻从业者。

五、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素质教育,归根结底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致力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融合,培养具有“双创”思维的新闻人是时代要求,也是发展必备。纵观国内各大高校,通过搭建创新平台、促成产教融合、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师资投入等举措,都在积极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的融合发展。综上所述,全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J].科学大观园,2020(19):4-7.

[2] 王军超,李韬.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与突破路径[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8,20(6):116-119.

[3] 谢妮,张芥.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视化知识图谱研究[J].现代教育学,2018(12):99-107.

[4] 尹璐,郑博.不断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N].吉林日报,2021-09-06(004).

作者简介 龙冬,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新闻传播与编辑出版。

猜你喜欢

新闻学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我国新闻学的学科地位及学科发展研究
我国新闻学学科建设的思考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