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方程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2021-12-09王艳

安家(校外教育) 2021年50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王艳

摘要:应用题的教学是解题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浙教版教材中,方程应用题的学习内容分布在七、八两个学年段共9个课时.教学时,教师要以“核心概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培养学生的模型观念、应用意识等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列表法;图示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学情分析

在多年教学中,笔者发现七年级学生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总是比较困难,并导致了学生学习的分化.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在任教班级内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74份,回收65份,统计结果显示:64.91%的学生解应用题有困难, 29.82%学生不能读懂题意,54.39%学生不会分析数量关系,15.79%学生是不会列方程.根据以上调查看出,学生在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方面比较欠缺.笔者结合教材内容,实施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二、教学策略

苏联数学教育学家斯托里亚尔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应用题解题过程是一个收集信息、筛选数据,处理各种数量关系、逻辑表达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1.尝试列表,让读题过程可视化,提升信息处理能力

学生对情境复杂的问题分析能力欠缺,主要原因是“不能排除无效信息的干扰、提取有效信息,去情境化实现数学抽象的过程”;[2]思维无序,不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尝试列表,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的读题过程可视化、有序化,将问题中的隐性数量关系显性化,使抽象关系具体化从而确定合适的设元方式,列出方程求解。

教学片段1“一收割机队每天收割小麦12公顷,收割完一片麦地的后,改收割机队改进操作,效率提高到原来的倍,因此比预定时间提早1天完成.问这片麦地有多少公顷?”

先给学生时间独立思考,教师了解答题情况,然后师生一起分析。教师根据

学生确定的问题类型,在黑板上书写“工效、工时、工作量”,排成一行,根据工作过程再书写“提效前、提效后”,排成一列并画出表格.请学生先把已知量对号入座填写好后提问“未知量有哪些?如何表示出来?”

学生:设麦地的总面积为x公顷,即可表达其它量(如表1)。

教师:根据表格中的数量,你能列方程吗?

学生:不能.还有条件没用“时间相差1天”。

教師:哪两个过程的时间差?(预定和实际的)所以这张表格我们还需再补充(表2).这样能列方程吗?

学生:可列方程 =1

教师追问:你还可以设其它量为未知数吗?试一试,填写表格,并列出方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列表结果见表3、表4)

学学生1:我发现其实每一个未知的量都可设未知数,并表示出其他未知量。

学生2:通过列表我发现设未知数没有选择困难症了,感觉问题一下子变简单了。

反思:这是课本习题,学生不会列表分析,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给出充足时间让学生经历列表设元的过程,逐步学会独立列表分析,体验列表法的普适性、有效性。

2.尝试画图,让思维过程可视化,提升分析能力.图示法是用图形大小表示问题中的数量,使数量关系直观化,利用几何量的和差关系列方程求解。

教学片段2

分析:这是阶梯计费问题,由条件知7月用电量小于350度,8月用电量大于350度,所以要对7、8月的用电量进行分类讨论,用图示法分析可以比较清晰的表示各种收费情况.设7月份的用电量为x度,则8月份的用电量为(700﹣x)度,

①当x≤200时,700﹣x≥500(图2),得0.5x+220+0.8(700﹣x﹣400)=384,此时700﹣x<500故不符合题意;

②当200

③当300

反思:分段收费是生活常见问题,这类题的难点是如何确定分类标准,用线段图进行分段分析符合题型特征,可以直观的表示各显性与隐性的分界点,划分区间后分类讨论。

3.综合运用图表法,解法灵活多元化

七年级的应用题主要是用一次方程进行求解,这类题的共性特征是都反映了总量等于各部分量之和的关系,其本质都是线性方程,因此都可以用线段图表示各个数量的关系.所以教学片断1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用图示法分析(图5)若设这片麦地有x公顷,根据图示可列方程

教学片段3“七年级二班有45人报名参加了文学社或书画社.已知参加文学社的人数比参加书画社的人数多5人,两个社都参加的有20人,问参加书画社的有多少人?”

方法1:列表法分析,全班45人由三部分构成:只参加文学社的、只参加书画社的、两个社团都参加的,设只参加书画社有x人,可列表5:

方法2:用线段的长短表示人数多少(图6),AD表示总人数45,由AC+CD=AD即可列方程求解.

反思:在分析问题时,我们尽可能从多角度、多种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经历方法的积累的过程,体验思维的宽度和深度。

三、结语

1.了解学情,抓住契机,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生长

七年级的学生具备较强的列算式解应用题的能力,也了解一点用简单方程解应用题的想法,但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大多数喜欢用算术方法,这主要是学生体会不到方程的优越性.在教学片断1中学生最先采用的也是列算式,但是很难解出来.所以在这个时候教师引导学生用方程来解决问题就恰到好处了。

根据卜以楼老师的“生长数学”的教育理念,笔者认为七年级的应用题教学就是“数学的‘生长因子’,利用‘生长因子’内生长的力量,设计好思维链条,讲好数学思维故事。” [3]教师要抓住这样的生长期,“让学生学习有生长力的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思维生长的全程”.[3]

2.“搭建脚手架”,注重过程教学,发展学生思维

章建跃博士强调,数学活动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没有“过程”=没有“思想”,数学思想方法是一种程序性知识.[4] 学生解应用问题困难的重要原因是没有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来,或者说学生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表达出来. 列表和画图可以呈现学生思考的过程,那么如何列表、画图?这是学生需要学习的一个过程.如列表法的教学中,教师不能直接呈现表格,而是要教学生怎么列表,怎样用表格整理、分析数据,选择哪个量设元等,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经历这个过程.这个过程也体现了思维的顺序和层次,先想什么,后想什么.其次通过不同的设元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打开原来狭窄的思路,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3学后反思,揭示知识本质,促进数学深度学习

在两种方法的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解题后反思,寻找学习的规律或知识的内在联系.如教学片断2中,通过画线段图,我们除了看到明线——用电量的分界点是200、400、350外,利用和700不变,即点的对称关系,发现还隐含了暗线——500和300这两个值,抓住这个特点后我们在分类时就能准确的表示出x的取值范围,进行求解.其次一次方程的本质是线性方程模型,它总能表示为总量等于各部分之和的形式,所以在分析问题时我们总能画线段图进行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起发现并归纳这些特征,揭示其中的数学本质,这样才能引发学生深一层次的思考,促进深度学习、發展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8。

[2]崔永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与思考[J]. 中学数学参考(中旬),2016(1-2):16-18。

[3]潘红玉.生长数学:新时代数学教育的行为自觉(续)——访本刊编委卜以楼老师[J].中学数学参考(中旬),2021(2):2-5.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