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优化实践
2021-12-09陈长树
陈长树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拓展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使学生的逻辑思维素养得以有效提升。数学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知识的前提基础,也是小学生的一门必修知识。但是,现阶段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将阐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优化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创设实际情境,优化学生的计算思维
因为课堂情境脱离现实,无法及时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影响了学生对算理算法知识的理解情况。面对这一现实问题,小学数学教师便要积极调整创设情境的方式方法,以合理情境展现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以便由此启发学生,优化学生的计算思维。借助情境,我们则可将算理与算法知识教学结合起来,既可让学生理解运算道理,也能让学生自主推导运算方法,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情境驱动下,小学数学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运算法则,让学生积极迁移自己的运算经验,使其客观分析运算规律、运算法则,以便逐步提升学生的运算水平。如此,则可从根本上改善运算教学质量,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多位数乘一位数》一课教学中,老师就利用以下问题创设了实际情境。问题一:学校为了奖励进步突出的学生,准备在各个班级内选择学习成绩优异、素质水平较高、乐于助人、进步突出的三名学生,而本校各个班级数量加起来大约有30个班级,请问学校需要购买多少份奖品?问题二:小安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商场,看中了单价都是200元的鞋子、外套与裤子,妈妈也为小安购买了这三件物品,请问一共花了多少元?
这两个问题比较贴合现实,有利于启发学生,让学生自主回忆数学计算经验。根据自己的理解,本班学生也列出了“30×3”“200×3”这两个算式,能够以多种计算方式得出结果。在此基础上,笔者就引导学生观察“30×3”“200×3”这两个算式的特点,数一数被乘数末尾的0与乘积末尾0的数量关系,据此启发学生,让学生思考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技巧。由于学生正确计算了“30×3”“200×3”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所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也发现了具体的计算规律,产生了数学猜想。接着,老师就展示了一组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题,让学生分别以口算、笔算的方式计算算式结果,验证学生的猜想。如此,小学生就能自主建构运算知识,切实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学习行为,更新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二、丰富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有人指出,数学本身就是由“问题与解”构成的,学好数学的过程必然是由不断的问题解决活动组成的。实际上,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记忆周期本身就比较短,如果缺乏足够的运算练习,那么便很难形成良好的数感,不利于学生自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量问题。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就要组织丰富的运算练习活动,有效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以便逐步提升学生的运算水平,让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学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需要从笔算练习、口算心算练习、估算练习等多个角度展开,本身便需要创新运算形式。而且,为了避免小学生产生枯燥乏味之感,教师也要主动创新数学运算练习的基本形式,利用丰富多元的趣味练习活动逐步强化学生的运算能力。
在数学课上,老师会留出足够的的时间去训练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例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就让本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推导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法则,重点强调了竖式计算的重要性,告诉学生一定要对齐数位,且要观察两位数乘两位数算式是否需要进位计算。然后,老师组织了课堂习题检测活动,展示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算式,希望学生及时巩固记忆知识。为了增添数学练习的趣味性,老师还可创新数学计算形式,设计小组计算规则:本班学生以6人为一组进行运算练习,共同完成30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任务,组内成员可以自主协调每个成员所应承担的解题数量,但是每个学生不可少于3道;最先计算完全部算式结果的小组可举手示意,将答案写在纸条上,老师会收集这些纸条,检查运算结果;第一个能够全部正确计算算式结果的小组则将取得本轮运算比赛的胜利,老师会奖励学生相应的文具用品或者数学绘本。之所以要通过小组竞争的方式组织课堂练习活动,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集中精力探索运算知识。如此,则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运算兴趣。
三、重视习惯养成,培养学生的运算习惯
如果小学生可以在数学学习阶段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那么则可为促使学生在未来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实现有效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利于逐步优化学生的运算思维,让学生真正实现有效成长。而且,在上文现状分析的过程中已经指出,小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并因此衍生出了许多运算错误。对此,小学数学教师便要切实实施习惯养成教育指导活动,客观分析学生目前所显露出来的坏习惯,对症下药、及时指导,通过全面监督与科学干预逐步优化学生的运算习惯,为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做准备。
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运算习惯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应采用差异性的教学方式去辅导学生,及时调整学生的运算行为。例如,老师所在的班级有一个学生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运算错误,尤其是计算两级算式,或者需要进位、退位计算时,运算错误层出不穷。通过观察可以判断,这个学生总是过于依赖心算,很少打草稿。于是,老师就监督学生以笔算方式计算各类习题,告诉学生要列清楚所有的计算步骤,而且还要以逆向思维去验证每一个算式的结果是否正确。
综上所述,计算教学至关重要,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并为此创设符合现实的运算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运算规律,丰富运算练习活动,伴随着习惯养成教育,逐步优化学生的计算思维与计算能力,为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做准备。
參考文献
[1] 孙晓平.小学第二学段计算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8.
[2] 朱笑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理解算理的现状调查[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3] 邱超超.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8.
[4] 胡美玲.小学中高年级计算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