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训练路径

2021-12-09朱元根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素养思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凝练成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可以说这个学科核心素养准确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根本特征,从根本上解决了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论争和语文究竟应该教什么的问题。其中,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又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因为语言与语言表达本质上是学生头脑的思维活动,是学生头脑思维活动的外在形式。那么,高中语文教学应该铺设哪些培养路径来有目的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呢?

一、规范课堂讨论表达,提升逻辑思辨能力

语文教学实践中,虽说老师意识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具体的教学实施中重点仍在语文知识的传授上,教学模式单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时间少。在笔者看来,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产生的,而不是专门训练的结果。

高中语文课堂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也是思维活动的重要场所。如何有效地抓住每一个契机对其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探究精神,提高思考积极性,推进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智慧。笔者深入思考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后,通过规范学生的课堂语言表达,充分调动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养成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在语言规范表达中训练逻辑思维能力。为了语文课堂中思维训练的常态化,我是这样来规范学生语言表达的:

课堂设计探究题时,第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必须这样说,我的观点是……,理由是……;第二个学生回答时必须说,某某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错误的或不完整的,理由是……。这样做一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用精炼的短句来表达观点;二是训练了学生论证自己观点和反驳对方观点的严谨思维习惯;三是避免课堂上学生各说各话,回答之间缺少有效互动。在阐述自己观点的时候,提出事实论据或引用经典都要对文本深入、细致的思考和把握;对于前者的观点,次位回答的学生只有认真倾听,精准把握观点的本质,抓住前者论据是否正确,观点和支撑的论据是否一致才能有效地进行反驳。如果课堂上的问题回答都这样思考回答,则每一次都是一篇口头小论文写作,也是学生思维发展和提升的极好机会。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训练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抓住其年轻好胜的心理特点,最大地激发思维的活力,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绽放思想的火花,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大家想想看,第一位同学听到反驳的发言时会怎样?比如,我校一位语文老师在《杜甫诗歌三首》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这一个环节:阅读下列材料,你认为首句合适吗?

《杜诗提要》: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吴瞻泰清);《杜诗镜铨》:从地灵说入,多少郑重。——杨伦(清);《杜诗通》: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胡震亨(明)

正是这种设计激发了学生灵动的思维,这堂课学生发言积极主动,在正方和反方的激烈论辩中,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在其中充分表现了出来,极大地彰显了批判质疑精神。

二、搭建展示交流平台,矫正思维缺陷短板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学生永远是语文课堂学习的主體,也是语文学习展示交流的主体。在一线实践中,很多老师重视课堂的学习活动,重视课堂中学生的互动交流,关注学生交流知识层面,很少关注到学生展示交流思维问题的层面。

曾经听过一堂年轻老师的地理课,老师抽一位同学黑板上画出大气环流示意图,然后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图中大气运行的关系。其关系本质上是由于太阳的直射导致赤道气流的上升而产生的,但学生的描述却不是从赤道这个点开始的,说明学生思维中缺少对大气环流因果的正确理解,并对因果逻辑关系的认识淡薄,甚至说没有因果关系的概念,这是一种思维的缺陷。由此我感到在学生写作议论文时,经常在论证论点和论据之间毫无关联,一点逻辑联系都没有,这本质上也是和地理课中表现一样,没有养成逻辑的基本思维习惯。学生有各种各样深层次的思维缺陷不可怕,关键是在过程中,我们老师是否能敏锐地发现其思维的缺陷,并点破、点透,从而有效地矫正,让学生养成正确科学的良好思维习惯。

我校一位老师在讲授《氓》这首诗的结尾时,设计了一个很好的环节:

历史上对氓这位女主人公有不同的评价,当代学者鲍鹏山说,《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形象就是那位卫国女子,但宋代朱熹却认为“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请问你如何看待朱熹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课堂上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争辩,有位学生说朱熹的观点是不正确,应该从氓的时代出发去理解和评价“氓”这个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但如果老师仅仅是让学生自由争辩,而没有对学生的观点及理由从思维角度上给出客观中肯的点评,会导致训练价值大打折扣。课后我和这位老师交流时问她,你为什么要设计这个环节,她表示这样的设计是出于个人感觉的评判标准。基于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问题与学生活动,应该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训练目标。比如上面这个问题不应仅仅是对作品中女主人公形象的评价,更是要借这个评价活动为载体,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培养。学生不管是赞同或者是反对名家的评价都需要一种批判质疑精神,这是学生创新精神最为重要的品质。

三、创设真实复杂语境,促进高阶思维发展

高阶思维是指在较高水平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较高层次,比如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等思维活动,主要指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这种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学生自主、合作、实践、探究等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才能得到有效训练和提升。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单篇文章的讲深讲透,所提供的语言学习情境相对单一,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和高阶思维能力很难得到提升。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更加注重提供真实复杂的语言学习环境,力图在更加复杂的语言信息环境中让学生通过筛选、比较、提炼、概括等多种较为高阶的思维活动来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是创设真实复杂语境的两种重要的手段。我校在进行中学古诗文阅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中开发了《香字幻梦说红楼——〈红楼梦〉诗词曲赋探究》《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陶渊明专题阅读》等数量众多的专题式、主题式校本选修课程供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比如《聊斋志异》整本书阅读中,语文组老师开发了《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话说〈聊斋志异〉》校本选修教材。这本校本教材将全书根据不同的主题划分编写成四个单元:一是批判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对人民的压迫,偏于作品的社会意义;二是塑造了不惧封建礼教、勇敢追求自由爱情的女性形象;三是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四是偏重于小说的写作特色。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在学生粗读全书的前提下,利用编写的校本教材进行以单元为单位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综合性的单元阅读任务,让学生在篇与篇的对比中进行比較、概括,提炼出相同的小说主题,从而加深对《聊斋志异》主题的理解。正是这种跳出单篇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在给学生提供更加真实复杂、语言信息丰富多样的语境中,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提高古诗文语言感悟能力,大幅提升学生文言写作表达能力。我校很多学生就是在这种文言作品的熏陶中养成了思维敏捷、语言典雅的思维习惯,体现了较高的语言表达写作水平。例如:有位调皮违纪的学生,当老师发现后要求写检讨时,文思泉涌,十分钟内竟写出了幽默又符合文言规范的文言检讨。

今日算术课,吾与同伴二人偶得“农夫山泉”一瓶,突发奇想,乃使圆规穿扎数孔以供吾三人娱乐。随即,吾手压瓶身,尽不料知压力之大,孔口之密,水如激流,喷涌而出,肆无忌惮,一发不可收拾。不幸祸及吾前二人,吾始知吾错,色变心跳。……请师督之,如有甚者,杖罚自便,立此为据。

综上所述,思维发展与提升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至关重要,在新课程新教材即将进入实施的今天,我们应该探索更加清晰的思维训练路径与策略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训练,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各个方面的优良发展注入更多教师力量。

参考文献:

[1]娄冬梅.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以高中课本文学类文本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02).

[2]尹荣明.学成于思 思在于导——浅谈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11).

[3]谢双宇.核心素养下语文课堂提问中半开放问题研究——以人教版初高中语文教材为例[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03).

朱元根,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素养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培养思维能力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培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