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2021-12-09孟凡翠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技巧教学策略阅读教学

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目标是:教学以学生为主,不仅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交流能力和审美水平,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技能、情感以及态度。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广泛的阅读能够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还能帮助他们理解课文阅读资料的内容。因此,通过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教授阅读技巧,能够提高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性。

一、课前要培养学生预习的良好习惯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预习可以解决部分阅读问题,发现阅读中的难点和重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另外,通过预习阅读课文,还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参与课堂阅读教学环节。

具体而言,老师可以采取三种措施培养学生预习阅读的能力,一是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掌握预习的步骤;二是教授学生预习和解决阅读问题的方法,并帮助学生灵活运用;三是让学生总结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并在课堂上提出,与同学和老师讨论后解决。

例如,在学习《俗世奇人》时,老师可以布置收集课文背景资料、相似文章的作业,通过文章背景的收集和了解,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相似文章的收集和整理能帮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

二、课中要实施多元化阅读教学方式

(一)设计阅读策略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需要老师转变传统观念,以学生为核心。这就要求老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不仅要以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为目标,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实情,设计具有层次性的教学策略。

例如,老师在设计教学策略前,需要先通过测试、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阅读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就可以设计学生兴趣有关的阅读主题,吸引学生注意力。

此外,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阅读能力,辅助学生拟定自己的阅读目标,可以是略读等技巧掌握的目标,也可以是掌握诗歌类阅读技巧的目标,但都需要结合学生不同的学习特征设置。

(二)教授阅读方式

科学的阅读方式能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帮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阅读的兴趣,因此,老师应当教授学生高效的阅读方式和技巧,并帮助学生灵活运用。

具体而言,老师可以传授的阅读方式包括精读和略读两种,根据不同的阅读目标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例如,需要快速掌握文章中心,了解文章的布局结构,则采用略读的方式,老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文章各段落的大意,勾画核心词句,再从整体上找到文章的核心。需要掌握文章中的词句具体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阅读目标,则运用精读的方式和常备的阅读工具,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勾画出文章中不理解的词句,再运用词典等工具书查明其中的含义,并在文章中做好批注,最后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采用情境式教学

传统单一教学方式使学生逐渐丧失阅读兴趣,老师可以采取措施,设置好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采用情境教学方式,老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堂游戏、舞台剧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体会阅读的乐趣。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时,老师可以组织舞台剧,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人物角色,模仿人物对话,通过表演和观看表演,学生能够体会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

例如,在学习《背影》一课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父亲的背影,再对比《背影》一课中描写的背影,体会作者表达的父亲与子女之间的亲情,还可以让学生仿写《背影》一课,并在课堂上朗读,建构这些具体可感的情境,从而转变学生对阅读厌倦的态度,培养主动阅读的习惯。

(四)丰富教学内容,积累阅读素材

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与任务繁重的教学目标,使得传统阅读资料限于书本,老师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寻找符合教学的内容资料。因此,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难以得到充分的训练,阅读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老师可以采取两种措施:一是采用主题式阅读教学方式,二是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素材,提高阅读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春》一课时,老师可以以四季为主题,整合课本教学内容,通过系统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抒情散文的阅读技巧,收集整理描写四季的好词好句,理解词句中蕴含的作者情感,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收集与四季有关的课外阅读资料,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自己阅读的感情和阅读技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五)提问式合作教学

合作式学习方式既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又能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提高阅读能力,因此,老师可以采用合作式教学方式,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不同的小组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再组织小组内部阅读成果的分享会,也可以组织小组之间阅读方式的交流会。同时,老师可以设置有关阅读资料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例如,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老师可以设置问题“大自然会说话吗?”“大自然说话的方式有哪些”“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你能想到还有哪些大自然的语言”等,既能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又能引导学生讨論问题答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三、课后做好阅读作业的综合评价

作业是学生学习情况的记录,也是老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方式之一,对老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反思和总结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老师可以从三方面布置阅读作业,一是预习阅读的作业,二是课堂上有关阅读的任务,三是完成阅读教学后的课外阅读作业。相应的,老师需要对三方面的作业进行分析。

首先,老师可以针对阅读的课文,布置不同的预习作业,包括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以及做一做四个环节的内容,让学生学会预习的方式,养成预习的习惯。例如,学习课文《雪》前,布置学生:第一、收集与雪有关的资料,第二、运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的词句和段落大意,第三、在课文中找到课后问题的答案,第四、思考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预习阅读作业是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學习能力,因此,老师侧重评价学生是否掌握、运用预习方式,以及能在阅读后解决课后问题,并提出有关问题。而不是评价学生作业的对与错,评价时以鼓励为主,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老师在课堂上布置有关阅读的任务,可以包括朗读课文、情境表演等,让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教学中,扩展思维,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论语”一课时,老师讲解基础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每人朗读一句,再由其他同学用白话文表达其中的含义,还可以让学生运用表情、肢体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营造轻松的阅读氛围,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喜欢阅读。

课堂上阅读任务是为吸引学生注意力,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因此,老师可以将课堂阅读任务参与状态、完成情况等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一部分,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动力,再根据参与任务的情况,及时调整课堂任务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课堂上帮助学生灵活掌握阅读技巧的时间有限,因此,需要通过课后阅读作业引导学生自主练习,灵活运用阅读技巧。老师布置课后阅读作业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老师准备课外阅读资料,让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并与同学组成阅读小组,共同交流分享阅读的成果,另一种是布置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并设计有关阅读问题,让学生解决阅读问题并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及时解决学生的提问,能更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除此外,老师在评价学生阅读作业时,由于初中生自尊心较强,老师需要注意维护学生自尊心,不可过分苛责学生,且评价是为帮助学生积极阅读,提高阅读能力,老师可以及时称赞学生的进步和长处,调整阅读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弥补阅读能力的不足。评价方式上可以采用学生互评、家长评价方式,学生互评能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家长评价能在家庭与学校之间形成互动,共同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正如学者朱永新所说,“一个人的教育史也是他的阅读史”。初中生处于智力发展阶段、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环节,老师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方式以及课后作业三方面采取措施,能够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但要实现阅读能力全面提升的目标,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总结其中的问题,找到对应的有效措施。

孟凡翠,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石桥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技巧教学策略阅读教学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