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增强隐形备课对教学的意义
2021-12-09项振中
备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传统备课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只注重课堂预设,即课前的文本解读和教学方法设计,远远不能适应新课堂的要求。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写教案的观念,我们需要从内心意识到备课的重要性。但是备课和写教案是不一样的,备课除了写教案外,还有很多其它的内涵。这就是隐性备课。只有不断学习备课艺术,才能充分发挥课堂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教师备课需要备什么
备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一般包括:备课思路、确定教学领域;编写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确定教学的出发点;准备方法,确定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准备流程,确定教学环节;准备家庭作业,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做好反思的准备,提高自己,促进未来的教学。全面的设计和精心的备课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隐形备课发挥着更为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备课,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果[1]。
(一)备思想
思想是基础,是灵魂,是旗帜,是方向。什么样的教学理念,什么样的教学境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我们备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科学发展观和新课程,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里的发展应该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我们关注的核心应该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积极构建知识模型,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使学生在离开教师后仍能学习和成长。
(二)备教材
备教材是备课的基础。其实,编写教材就是反复学习教材,理解教材的内容,包括学生已经理解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学习的难点,需要学生理解和学习的知识,学生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学生学习知识的起点在哪里,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帮助他们进一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要学习什么知识,形成什么能力,有什么情感,掌握什么学习方法,形成什么样的思想态度、学习态度和人生价值观。
(三)备学生
备学生是备课的核心。培养学生,就是要结合他们的现状,充分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学习基础,即他们在当前形势下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和心理状况,在当前的生活环境、地理环境和经济环境下,他们有什么样的生活经历,学到了什么样的相关知识,从而使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效率最大化。更多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了解学生,才能防止教育脱离学生实际;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对话和训练,构建教与学的和谐。
(四)备方法
一切教学方法都要为教学目标服务,一切教学手段都要为教学对象(学生)服务。无论采取什么方法,设计什么环节,使用什么手段,都要看是否有利于立体目标的实现,是否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是否有利于发揮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方法很多,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学生自学(自主自学、合作探究、相互交流等),师生同班上课等,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确定,以上方法不按一定内容单独使用。
(五)备过程
备课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课堂45分钟基本预设。通过科学预设,运用一些基本手段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无论如何预设,无论采用何种手段,都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即一切预设和手段都必须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服务,否则预设就会失效,手段也就失效。当然,除这些外,课后还要及时认真反思,吸取教训,从而不断提高备课和研究的能力。
二、如何做好隐形备课
(一)学习课本,阅读课文
很多老师认为文章中的文字都是供学生阅读的,他们熟烂于心,没有必要去阅读。如果用这种心态来对待课文,往往会使教师对课文的理解流于表面。因此,当老师拿到课本时,应该像学生一样提前阅读,而且一定要通读,不能只看形式。在阅读课文的时候,会有一些知识点不清楚或者不确定,教师必须查阅资料,讲清楚,不要留下任何知识的死角。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一个明确的想法和准备。
(二)有感情地读课文
阅读课文不仅是学生的作业,也是教师的作业。上课前,老师应该像学生一样大声朗读课文,应该多读点书,直到能读懂自己的味道。“好的语文老师是能大声朗读的老师”这句话很有道理。文章是死的,阅读是活的。如果教师能把课文活起来,赋予它生命力,学生怎么能不被教师感染呢?
(三)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
隐性备课的难点在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熟悉各种教学方法。如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关键是要因材施教,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等因素。只有把所有因素都考虑得很详细,才能完成教学方法的选择。有些老师经常感到困惑,这种教学方法似乎是好的,而那种教学方法是好的。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哪种教学方法呢?让我们随意选择吧。对于某一教学环节,确实有权利选择多种教学方法,但如果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情况分析,并考虑到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那么一般只有一种最佳方案。教师是否可以为学生和自己选择最好的方案,关键还在于教师的隐性备课是否用心、认真学习。
(四)学习情况分析
备课分为远期备课和近期备课。寒暑假期间,我们要远期备课,备课更多的是课本和老师的准备。什么时候开始备学生是近期课程。随着与学生接触的增多,教师应该对自己的班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特点,对于不同的班级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何选择不同的方法呢?这取决于教师能否完成对学习情况的分析。有些老师很多年都没有改变他们的教学计划,他们忽视了对学生的尊重。学生们的特点各不相同,当学生发生变化时,教学方法也要有所调整。
三、初中语文教师增强隐形备课对教学的帮助
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一时期,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教师应加强备课,尤其是隐性课程的备课[2]。
(一)“隐性备课”能使师生更顺利地进入课文,课堂更自然
每一篇课文都是师生的课文。“文本解读”的主体是读者,我们每个人都是读者。学生是课文最基本的读者。他们有自己的“阅读远见”。也就是说,每个学生在人生的过程中都积累了不同的东西,如理性、智慧、悟性、个性、情感、直觉、潜意识、经验等等。因此,他们的解释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一种个人行为,无论观点多么新颖,也不过分;不管这种经历有多多样,这并不奇怪。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学生的“隐形积累”过程,但他们的“隐形积累”是指知识和经验,这是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师要对自己的解读做出正确或错误的评价或指导,就需要我们教师的“教学解读”。教师教学解读的实质是要有一个高度负责的“隐性备课”过程。作为语文教师,也应该以“读者”的身份享受文本解读的自由和乐趣,甚至有意暂时忘记自己的教师身份,把自己还原成普通读者。在阅读课文时,脱离了框架,放下了负担,消除了顾虑,但到了一定的时候,还是要把自己当成语文老师,然后进行教学讲解。如果没有对教师“隐性备课”的全面预测和精心设计,课堂的动态生成在哪里?如果上课前头脑不清醒,怎么能在课堂上放松呢?这是真正的教室,自然的教室。
(二)“隐性备课”能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的本源更加美好,感受到真实
显性备课是指编写教案,“隐性备课”是指学习教材、查阅资料、收集信息、为学生做准备、思考教学方法。毕竟,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和生活感悟都是有限的,他们的阅读方法还没有达到易用的程度,所以在阅读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备课时像孩子一样解读课文。比如,有些课文远离孩子的生活,连孩子都没有办法理解。比如说,在讲授《趵突泉》这课时,学生在阅读《趵突泉》时很难理解。老舍先生“不敢直视三大泉”的态度,意味着他们很难通过文字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力量,因为他们无法理解和感受,也不太喜欢这篇文章。在教学中,调动一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如大量介绍教材等。特别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四个“冒”的精妙和冒的久远,教师可以描述100多年前刘娥的《老坎游记》、900多年前曾巩的《启州二唐记》、1400多年前李道元的《水井柱记》和3500多年前的文字记载,让同学们真正感受到趵突泉的悠长时光。事实上,这是教师“隐形备课”的艰难过程,这需要老师多读书,多找资料,才能成为一个有思想、有知识、有研究的人。
(三)“隐性备课”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语文的乐趣,热爱语文
在很多老师看来,备课等于写教案。事实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编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个小过程,是一项显性劳动。备课过程更为隐性,如阅读教材、学习教学方法、查阅资料等,通过隐性备课的基本技能,一节课的质量更为明显[3]。
“隐性备课”,我认为,是教师的一种自觉良知,所花的时间量可能别人不知道,很多东西也不能在课文中呈现出来,然而,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的乐趣,爱语文。“隐性备课”是教师学习积累和教师内功的表现,隐性备课的积累需要教师广泛阅读,也是真正的“交叉阅读”。教师不仅要阅读与汉语有关的书籍,还要了解天文地理,使学生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有丰富的生活、开放的体验和高度敏感细腻的体验。
(四)“隐性备课”能使教师更快地实现教学水平的飞跃,使课堂更加精彩
“隐性备课”与其说是一种教学准备,不如说是教师自身的专业实践。这是一种内在的、不断的实践,不仅关系到语文教学,而且关系到教师的生命成长和自我实现。“隐性备课”作为一种教师本位实践,要求语文教师把备课作为一种研究。教师在制定教案前,首先要考虑教学理念和价值取向,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全部投入其中,充分估计学生的需求。这实际上是一个研究过程,比如我们现在提倡的磨砺课,其实就是大家的“隐性备课”。实践证明,重视“隐性备课”的教师往往很受学生欢迎。重视“隐性备课”的教师,才能享受到教育的快乐和自豪,最终有所成就。对于一篇课文,老师的解读有多高,教师能把学生带到什么样的高度,作为语文教师,通读课文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一个教師的“隐性备课”包含着他的阅读、生命和生命,是他在备课中人格、思想和灵魂的自觉呈现和确认。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隐性备课”是人格、思想和灵魂的准备。一位名师说得好:教育是一种影响,人格对人格的影响,思想对思想的影响,心灵对心灵的影响。
四、结语
加强隐性备课有利于新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节能的重要措施。加强隐性备课可以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融入生活学习,下意识地提高学生的生活感受,把语文学习变成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真正锻炼学生发现生活知识、实现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莉.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隐性备课[J].速读旬刊,2015(7).
[2]周林林.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增强隐形备课对教学的帮助[J].新课程(中),2016,000(001):18-18,19.
[3]徐海霞.语文教师如何实施隐形备课[J].小学生作文辅导(三四年级版),2018,000(008):92-93.
项振中,浙江省台州市白云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