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12-09白焕峰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7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生活质量满意度

白焕峰

摘  要:目的  分析在神经内科应用安全量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1月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87例,按就诊时间分组,2020年收治的患者为A组(安全量化管理)44例,2019年收治的患者为B组(常规管理)43例,比较样本生活质量、护理风险事件、患者满意度。结果  生活质量、护理质量、满意度比较,A组高于B组(P<0.05);风险事件比较,A组低于B组(P<0.05)。结论  在神经内科中实施安全量化模式的护理管理,可提高满意度,优化护患关系,降低护理风险,改善病例生活质量,应用效果显著,促进神经内科护理全面完善。

关键词:安全量化管理;神经内科;满意度;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7-0060-02

神经内科病例病因复杂,护理工作繁重,加之该科室危重症病例较多,极易发生风险事件,威胁患者诊疗安全。在神经内科中,老龄或高龄患者较多,合并偏瘫或行动能力受限,或见沟通障碍,并发症较高发,安全隐患众多,必须针对神经内科病例特殊性加强风险定位,对护理安全问题实施量化管理,促进质量监督,保证执行安全,优化病例就医体验[1]。本文从神经内科2019年8月~2020年11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87例,说明安全量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落实方式,评价应用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1月收治的87例神经内科患者,根据诊疗时间分组,A组44例(2020年收治患者,安全量化),性別:男/女=26/18,年龄44~82岁,平均年龄(63.47±6.36)岁;其中脑膜炎11例,偏头痛17例,代谢病7例,脊髓炎9例。B组43例(2019年收治患者,常规),性别:男/女=27/16,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63.48±6.15)岁;其中脑膜炎13例,偏头痛16例,代谢病6例,脊髓炎8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山东省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且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神经内科患者;②可有效沟通;③精神、意识状态正常。

排除标准:①中途转院;②病例死亡;③存活期<1年;④配合度不佳。

1.3  方法

A组行安全量化管理:①成立管理小组,实施分层式管理。搜集护理安全管理循证依据,基于科室实际,规划管理方案。②组织小组培训,强化安全知识掌握,提升风险识别能力,严格执行量化管理流程。③制定精细化责任制度,明确责任落实。要求详实记录临床风险事件,细化时间、地点,对诱发因素予以深入分析,开会探讨,总结防控方案。进行每周总结,分析风险控制成效,减少客观消极因素影响,杜绝主观意外。④全员执行规范沟通话术,自觉优化护理,要求主动干预。⑤对风险事件进行高效率处理,保证处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B组行常规护理:引导患者检查,指导规范用药,实施健康宣教,促进规律作息与饮食调节,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与个体情况开展对症护理。

1.4  观察指标

生活质量:使用SF-36量表进行测评,从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4个方面进行测评,总分139分,生活质量越高,评分越高。

风险事件:压疮、坠床、药物渗出、无效沟通等事件。

满意度:以自制单选表实施测评,分设4选项(总分100分):①优(86~100分),患者就诊完全满意;②良(71~85分),患者就诊比较满意;③中(61~70分),患者认为护理应改善,但当前护理服务尚可接受;④差(0~60分),患者对护理执行不满意,或发生纠纷。单选制,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差评率=差例数/总例数×100%。

护理质量:从专业技术与无菌操作、工作态度、流程规范化以及环境管理5项评价执行质量,单项(0~20)分,计算总均分。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患者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或组内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或组内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A组药液渗出1例,发生率2.27%(1/44);B组坠床1例,跌倒1例,药液渗出2例,压疮1例,无效沟通1例,发生率13.95%(6/43),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216,P =0.023)。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A组优良率(97.73%)高于B组(5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差评率(0.00%)低于B组(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A组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在神经内科,癫痫、脑膜炎以及脑卒中患者较为常见,另有神经衰弱、睡眠障碍患者在此科室就诊,不仅涉及神经内科内容,而且涉及心理学科,增强护理难度,提升护理风险。常规护理管理注重护理执行质量,虽涉及安全管理维度,但实效性措施和重视度有限。安全量化管理以风险防范为核心,执行量化式风险预防,促进安全干预,减少医疗纠纷[2]。

在量化管理中,基于风险因素(如跌伤等)采取预防措施,强化病房管理,促进管理规范化,按照科学程序开展护理管理。环境管理方面,加强环境消毒,保证优质空气质量,适时通风、科学控制室内温湿度,要求患者活动区域地面整洁干燥,防止水渍、污渍残留,以防意外跌倒摔伤。清洁或消毒后地面濕润阶段,加设防滑垫与警示标识,降低跌倒风险。对盥洗室等设置防护措施,要求走廊、座椅、洗手间等安装扶手,病床设护栏,日常用具固定摆放。保证巡查频率,主动了解患者需求,强化安全管理,予以主动帮助,防止行动不便患者自行行动[3]。

为保证强效管理和执行到位,管理成员应包括医院核心领导,加强工作监督,促进全面考核,制定科学的追责制度,增强护理人员自身风险意识,主动完善工作,促进主动护理,体现能动性,增强使命感[4]。要求护患沟通中采用标准模式和规范用语,减少无效沟通,增强患者信任,促进双方配合。此外,应加强护理人员对患者病历资料的掌握,要求对患者重点信息和病情信息提升掌握度,完善护理执行[5]。

本次研究中,安全量化管理落实后,风险事件得到实效性控制,发生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满意度较高。显示安全量化管理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具有适用性,可优化护理质量。

综上,应对神经内科护理执行安全量化管理,总结风险因素,制订对症处理策略,深挖潜在消极因素,促进风险防范,提升诊疗安全性,促进优质康复。实施此管理,可优化护理执行,改善满意度与生活质量,减少风险事件,促进优质护理。

参考文献

[1]庞文优,蔡晨伟.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8):66-67.

[2]徐俊梅.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2):99-101.

[3]张凤菊.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4):65.

[4]王玲.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33):4837-4838.

[5]李楠.神经内科护理中常见安全隐患与对策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264,266.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生活质量满意度
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体会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