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推动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

2021-12-09左城江

中国商论 2021年22期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现代化

摘 要:2021年,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既面临与国内市场需求侧的矛盾,又面临与国内市场供给侧的矛盾。因此必须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导向,从国内市场供需两侧入手,全面推动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

关键词:现代化;新发展格局;国内市场

本文索引:左城江.<变量 2>[J].中国商论,2021(22):-006.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11(b)--03

1 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

2020年底,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完成。从2021年开始,我国站在全面小康的新起点,毅然踏上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

改革开放40余载,我国从积贫积弱的农业大国跃升为中等偏上收入的工业大国。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达到1015986亿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关键时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相对突出。比如,市场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宏观经济面临两难;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因此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

2 构建新发展格局

改革开放特别是2001年底入世以来,我国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主引擎是国际市场。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明确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导向,意味着经济发展主引擎要从国际市场转为国内市场,要全面推动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

我国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第一大工业国,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国际看,经济低迷,保护主义蔓延,新冠疫情影响深远,国际循环无力消化体量巨大的中国产能。从国内看,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14亿人口进入小康社会,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万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10美元,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361美元。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981亿元,是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2020年最终消费支出超过55万亿元,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4.3%。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开始转向国内循环,经常项目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9.9%降至2020年的不足1%。随着全面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国内市场必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稳中求进的根据地。

3 全面推动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从2012年开始经济增速回落到8%以下,2015年继续回落到7%以下。与增速回落耦合的是,2011年我国15~59岁劳动人口9.45亿,从2012年开始劳动人口进入下降通道,人口红利衰减。耦合不是巧合,增速回落不是周期性波动,而是根本性转变。因此,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为避免情不自禁的经济刺激注入战略定力,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2017年10月,十九大强调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以发展速度为横轴,以发展质量为纵轴,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定位需要从高速、低质的第四象限,逆时针迁移到中高速、高质的第二象限。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既面临与消费、投资等国内市场需求侧的矛盾,又面临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知识、数据、管理等国内市场供给侧的矛盾。因此想要实现这种大跨度位移,就必须从国内市场供需两侧入手,全面推动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既发力国内市场需求侧管理,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又发力国内市场供给侧改革,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实现供需匹配,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

3.1 全面促进消费,增强消费的基础作用

3.1.1 促进消费升级,让居民想消费

消费需求包括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2020年,我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97590亿元,比2019年增长14.8%,说明实物消费市场空间大;2020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为6929.3亿元,说明服务消费市场潜力大。随着收入提高,我国居民消费形态从实物消费转向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消费结构从以生存型、传统型、物质型为主转向以发展型、享受型、服务型为主。因此,要顺应居民消费趋势,促进消费升级,让居民想消费。提高吃穿用住行等传统消费,发展医疗健康、养老托育、家政家居、教育培训、体育健身、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服务消费,扩大信息内容、5G商用等信息消费、数字消费,发展在线教育、在线文娱、在线健身、互联网健康医疗、网约车、外卖配送、即时递送、住宿共享等热点消费,培育体验消费、智能消费、个性消费等新型消费,壮大绿色交通、新能源汽车、绿色商场、绿色饭店、绿色电商、绿色建材、绿色家电、资源再生产品等绿色消费,扩大信息、电商、家电、汽车等县乡消费,扩大节假日消费,增加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托幼、社保、环保等公共消费,吸引境外消费回流。

3.1.2 提高消费能力,让居民能消费

2020年,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高达每平方米9860元,购买一套房产要掏空普通家庭6个荷包并从此背上二三十年房贷。这种情况下,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尤为重要。一方面,要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就业是收入来源,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支持企业就业,采取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等措施,鼓励企业用工;支持基层就业,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支持创业创新,带动就业,支持非全日制就业、平台就业、共享用工、众包用工等灵活就业。实现劳动、技术、知识、管理、数据等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藏富于民,让居民有钱消费;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度,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改善财富分配格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增收。另一方面,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减少居民花钱消费的后顾之忧。健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打造社会保险公共服务数字化平台,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織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

3.1.3 改善消费环境,让居民敢消费

提升家电、食品、智能产品、个性定制等消费品的质量标准水平,加强品牌建设,强化信用在消费领域的激励、约束作用,促进品质消费、品牌消费、放心消费;健全消费品质量担保、质量安全责任保险、质量安全惩罚性赔偿、销售者先行赔付等制度,完善消费维权机制,健全消费后评价制度,降低消费维权成本;强化公平竞争审查,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深化包容审慎监管,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虚假广告宣传、侵犯知识产权、侵犯消费者隐私、价格欺诈、哄抬物价等消费领域违法行为;建立消费大数据分析常态化机制,提高宏观政策调控的前瞻性、有效性。

3.2 拓展投资空间,强化投资的关键作用

3.2.1 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

促进民间投资,推动企业用收益权、应收账款等财产权进行质押贷款,推动企业以商标权、专利权、版权等知识产权进行质押贷款或股权融资,允许企业以有偿取得的土地、设施等财产进行抵押贷款,引导企业与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等层次资本市场对接,支持企业发行公司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和资产证券化产品、股债结合型产品进行融资,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促进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加强自贸区改革开放创新,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鼓励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促进创业投资,培育包括天使投资人的多元创业投资主体,发挥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的引导和聚集放大作用,支持国企、外资扩大创业投资规模。

3.2.2 优化投资方向,切实提高投资效率

引导各类资本投向5G网络、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物联网、北斗产业化、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机器人、特高压、充电桩、城际高铁和城市轨道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向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智能化城市安全监管平台、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智慧城市和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改造、智慧社区等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向医疗康复、养生保健、教育培训、托幼托育、文化娱乐、自然文化遗产及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通用航空、邮轮游艇、自驾露营、乡村旅游、仓储物流配送、体育健身、城市社区足球场地等消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老旧楼宇、城中村等城市老旧生活性服务基础设施,补齐农村生活性服务基础设施短板。鼓励民间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参与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研发,参与公共设施建设;鼓励外商资本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鼓励创业资本投向科技专项、基金。政府投资要补齐市政工程、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生态环保、物资储备、防灾减灾等民生短板,推进交通能源、水利水电、科技创新等重要项目的建设。

3.3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3.3.1 振兴实体经济

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消费方式及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生产什么,人们才能消费什么。因此,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创造需求,实体经济是发展之基。当前,我国中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大量消费需求转向“海淘”,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依赖进口。因此,要聚焦工业、建筑、交通、通信、教育、文艺、信息、商业、农业等实体经济,推动实体经济与金融业、房地产业、体育经济、博彩业、收藏业等虚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推动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打造新兴产业链,补齐产业链短板,优化产业链布局,振兴实体经济。

3.3.2 建設制造强国

实体经济的核心是制造业。因此振兴实体经济,重点是推动信息技术、数字创意、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化、集群化发展,推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船舶、通信、北斗、机器人、工程机械、医疗设备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谋划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的发展,推动石化、钢铁、有色、建材、食品、家具、造纸、箱包、塑料制品、日化、纺织服装等传统制造业的柔性化、绿色化发展,建设制造强国。

3.4 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

3.4.1 建设服务业强国

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建设服务业强国,是建设制造强国、促进消费升级的基础。推动信息服务、科创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等生产服务加快发展,推动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等流通服务转型发展,促进生产服务、流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化、数字化、专业化发展,服务制造业发展;扩大教育培训、健康、体育、养老、文化等社会服务有效供给,提高家政、旅游休闲、房地产等居民服务质量,促进社会服务、居民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智能化、多元化、品质化发展,服务消费升级;发展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包括信息资讯、商品交易、物流运输等领域平台经济,交通出行、房屋住宿、专业技能、生活服务等领域分享经济,生产制造、休闲娱乐、旅游购物、医疗保健等领域体验经济,促进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分布式服务模式发展;鼓励社会力量扩大多层次服务供给。

3.4.2 打造服务型政府

公共服务包括公共信息网络、文化教育、卫生、住房、交通水利、水电气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建设,以及依托公共设施为公共提供的卫生、教育、就业、社保、住房、文化、环保、军队、警察、消防等服务。2015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655万,2016年放开二孩,2016—2019年出生人口分别为1786万、1723万、1523万、1465万,二孩政策只带来两年的较大增量。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主要原因是住房、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跟不上。因此,政府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水利、能源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公共设施建设的支撑引领作用;提升卫生、教育、就业创业、社保、住房保障、文化、体育、优抚安置、残疾人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补齐短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要;推动托育、养老等非基本公共服务走向多元化、多样化,补强弱项,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N].新华社,2021-03-13.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N].新华社,2010-10-1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N].新华社,2017-09-1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N].新华社,2020-09-21.

国家发展改革委.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年)[N].经济日报,2017-12-26.

國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新华社,2021-02-28.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the Domestic Market to Lead the National Economic Cycle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Business & Finance, Sun Yat-sen University

ZUO Chengjiang

Abstract: Since 2021, China has embarked on a new journey of building a modern country in an all-round way. To build modernization in an all-round way, people must give full play to the decisive role of the market in the allocation of social resources. At present,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facing both the contradiction with the demand side of the domestic market and the conflict with the supply side of the domestic market. Therefore, people must grasp the strategic orientation of building a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start from the supply and demand sides of the domestic market,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domestic market leading national economic cycle, and build a modern country across the board.

Keywords: modernization; mew development pattern; domestic market

猜你喜欢

新发展格局现代化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中国经济:从客场到主场的全球化发展新格局
基于问题导向的中国制造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
新发展格局下对现代流通体系的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牵动人心
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敢立潮头唱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