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塞姆·基弗的艺术作品肌理塑造和空间表现

2021-12-09唐芳张贤虎任昱桥

收藏与投资 2021年11期
关键词:基弗

唐芳 张贤虎 任昱桥

摘要:文章以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画家之一的安塞姆·基弗为例,对其艺术创作中的肌理塑造和空间表现进行探究。基弗是20世纪80年代“新表现主义”的权威和艺术大师。受艺术家博伊斯的深刻影响,基弗作品的主要灵感来源于《圣经》、挪威神话、作曲家瓦格纳的音乐以及反纳粹主义。他以大量的钢铁、灰烬、树皮等作为综合材料进行创作。由于他的作品兼含抽象、具象以及物质性,所以往往会呈现多重的象征意义。在当代艺术舞台上,肌理塑造和空间表现给了综合材料极大的运用空间。对基弗艺术作品中的肌理塑造和空间表现的探究,有助于创作者提升创作能力,反思表现主义艺术在现实层面的意义。

关键词:德国新表现主义;安塞姆·基弗;肌理塑造;空间表现

一、肌理塑造的概念

“肌理”是指物体体表的纹路,在绘画中指作品通过造型、构图、色彩等基本元素综合而成的视觉形式,起到激发观赏者情感的作用。

(一)基弗作品中肌理元素的多样性

由于政治方面的影响,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们一致认为现代主义是消沉的。作为80年代新表现主义的代表画家,基弗的作品中常常出现枯树枝、混凝土、石块、感光铝片、稻草等综合材料,他把这些材料和油画颜料相结合,创造出一件件肌理鲜明的作品,使用不同的材料,就呈现不同的肌理。强烈的纹路与色调相搭配,往往会使观者感到一丝神秘,这也与时代的政治背景有关。

(二)剖析肌理的象征性

法国史学家、艺术家丹纳曾表示,德国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往往会竭尽全力地去表现人道主义诉求和宗教信仰,他们把形式、色调作为思想的“随从”,所以他们的作品通常具有象征性,观赏这些作品就像上哲学课—假如去了慕尼黑,你可能不会认为他们是单纯的画家,更像是在绘画的世界里迷路的哲人,更倾向于理性地看待事物……就基弗而言,他的作品有一定的政治隐喻,比如他在20世纪70年代的作品,既含讽刺又有歌颂;到了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着力体现历史、战争中的残酷杀戮。对他来说,艺术不只是装饰,同时也是缜密思考后的宣言。基弗在表现手法上冲破传统,采用综合材料塑造层层肌理,突出主题,从内容到材料都彰显个性,以林林总总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悲怆。

基弗正是一个迷失在绘画中的理性哲学家。他通过多种方式的艺术创作来表现悲壮和沧桑,一件件肌理分明的作品,似乎能触及他的内心世界。与其说基弗是一位把材料运用和肌理塑造发挥到极致的艺术家,倒不如说他是一个用绘画诉说迷思的哲学家。

在这一方面,同为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之一的马库斯·吕佩尔兹就与基弗不同,吕佩尔兹主要依靠运笔方向的多样性塑造肌理,以油画颜料为主。其作品往往会给人一种变化多端且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一点倒与基弗相似。吕佩尔兹不会刻意回避历史的惨痛,他从容地面对耻辱的纳粹统治时期,将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形象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创造出充斥着隐喻的画面。

无论是基弗还是吕佩尔兹,他们所表现的都不仅仅是意象,其背后蕴藏着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二、肌理塑造对于当代绘画的审美启示

辨析肌理的美学价值,重在观察作者的个性和特点。基弗追求无拘无束,摒弃客观呆板的原样重现,同时也反对无主题的矫揉造作和干瘪说教,即主张绘画应是对客观现实的揣摩和归纳,而非一成不变地照搬照抄。可以说,审美价值中最重要的当属画家的自由感。自由感是感性思想挣脱理性束缚的体现,画家不必受造型法则的制约,可以尽情追求内心的超脱。别致的触感、巧妙的变换、动感的节奏无疑是肌理的审美要素。艺术家们借用肌理独一无二的效果,便可形成作品的独特美感。肌理的视觉冲击力也成为当代绘画审美的重要标准之一。在绘画蓬勃发展的今天,画家们也应该秉承自由创作的精神,提炼、概括客观事物,优化自己的审美趋向。

三、基弗绘画作品中的“空间”表现

正如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所言,艺术中的空间并不能简单地被认为是人们生存的空间。“空间”是极其重要的元素,它贯穿整个艺术发展史。不论是人们熟悉的绘画作品、雕塑作品,还是装置艺术,首先呈现在观者面前的便是其空间表现力。直至今天,一些具象作品在特定维度上依然凭借空间来体现深邃的内在精神。基弗对材料和空间的利用,使画面的肌理效果提升到新的高度,从而影响空间,使其更加充实,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基弗艺术作品中浓厚的历史色彩、具有隐喻性的材料应用,掩盖了颇具特色的空间表现,被许多人忽视。其实,他的作品在暗喻、材料、肌理等方面所形成的灵魂背后,是“空间”在发挥作用。空间元素的运用和表现是基弗作品的精髓,观察基弗的作品,可以发现他所塑造的空间不仅是一种形而下的表象,也是形而上的精神观念,值得当代艺术家探究。

基弗的绘画作品篇幅庞大,在分析其空间构造时,要结合画面构图。具体的形态和所处的空间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形”的存在,肯定会构成“空间”,延伸出“构图”。在架上绘画的创作中,画面的形状、线条、明暗对比等,都会成为空间的要素。基弗的作品具有一些比较特别的空间构图方式,如敞开式空间和闭合式空间等。

(一)敞开式空间

观察基弗的作品,不难发现,无论哪个时期的作品,都多多少少会存在对地平线的敞开式空间构造,这种手法习见于他的艺术生涯。他热衷于用铁皮、烧焦的荒土地、工地废墟等作为创作题材,用材料或色彩形成一条地平线,将画面分成两个区域。分割线以下的空间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仿佛是广袤的土地,透视感极强,形成悠长的空间感。分割线上方給人的感觉是心旷神怡的、解脱的,下方却让人感到紧张,似乎喘不过气来。基弗把西方传统绘画中的焦点透视运用得炉火纯青,尤其是以土地、废墟为题材的作品,通过在画面内部生成的空间、架构和布局来吸引观众,猛烈的迸发感把人一下子带入画面,使观众忘却画面以外的世界,和画家产生共鸣。如他的作品《勃兰登堡的荒野》(1980—1982年),入眼便是一条纵深的灰白色路径,直击画面的地平线上方,好像通往未来,视点中心在远处,直至地平线,然后逐渐消失。他还有很多寓意性很强的作品,比如《铁轨》就以入侵者的视角切入,使荒芜的景色映入观者眼帘。远处,作为视点中心的一条铁轨逐渐变成了一对铁轨,慢慢消失在眼前,透视感很强。这些作品最大限度地表现了某种“在路上”的思想,是画家自我意识的灵光一现,揭示了他对时间的认知。基弗的巨幅作品往往使观者身临其境,并为之震撼。

(二)封闭式空间

封闭式空间和敞开式空间不同,敞开式空间给观者无尽的想象,似乎没有尽头;而封闭式空间恰恰相反。封闭式空间也是基弗“空间”类作品中的代表性类别之一,主要体现在他的木质内景作品中。这类作品的画面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通过焦点透视与木刻纹理,达到纵深的空间效果,呈现出一种阴郁感。《诺顿克》(1973年)是基弗的一幅大型木质情景画。画中有一把剑立在房间内部,Nothung是北欧神话传说中神剑Gram的别名,是英雄西格鲁特所持有的象征“荣耀与灭亡”的魔剑。这柄剑被插在阴暗幽闭的阁楼地板,密集的木刻纹理以及剑身的血渍,表达了一种潜在的危险,暗含基弗对德国未来命运的隐忧。“神话真正的基質不是思维而是情感,他试图从整体来阐释世界。”

基弗利用巨大的画幅、极长的地平线结构,构造了两种极端的空间,即封闭式和敞开式的空间。它们往往会使观众感到置身画中,站在巨幅作品前,不由自主地产生疑问;“这是哪儿?我将要到哪儿去?”作为创作者的基弗并不回应这样的发问,他将“空间”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不遗余力地进行探索。

四、结语

新表现主义艺术家之间的共同点是反对极少主义。受以人为中心的存在主义观点的影响,基弗通过肌理塑造和空间表现,直观地把原始的思绪、宣泄的情感统统抛给观者,注重情感和个性的表达,并把二者结合于画面。他把战时德国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和社会的痛苦发泄出来,讽刺丑恶。在当代艺术中,肌理塑造和空间表现不仅是视觉传递的直观感受,也是艺术家精神世界的外化。基弗在他的创作中展示了各种材料所形成的肌理和空间架构,使精神渗入画中,由此可以看出,基弗的作品似乎更像是一种精神的表达。他赋予作品以生命和情感,并以此探求世界真谛,值得当代创作者们不断学习。

作者简介

唐芳,1997年9月生,女,土家族,贵州铜仁人,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专业2020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

张贤虎,1998年7月生,男,汉族,安徽六安人,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专业2020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油画。

任昱桥,1996年11月生,女,汉族,山西临汾人,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专业2020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油画。

参考文献

[1]赵刚.浅析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的肌理探求[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4.

[2]傅丽莉.安塞尔姆·基弗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9.

[3]陈振华.精神的守望者—论安塞姆·基弗综合绘画意义的启示[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

[4](德)安塞姆·基弗.艺术在没落中升起[M].梅宁,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5](英)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范景中,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6](法)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7.

猜你喜欢

基弗
浅析安塞尔姆·基弗的向日葵符号
油画创作《荷》
基弗绘画语言与中国画表现手法的相似性
“诗人”的表达
安塞尔姆·基弗的创作对中国油画在材料使用上的影响
安塞姆·基弗作品中的精神与象征意涵
德国精神废墟上的诗人
基弗与“基弗展”的隔空对抗
基弗与“基弗展”的隔空对抗
基弗绘画创作的艺术风格与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