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家庭体育锻炼实践与思考

2021-12-09黄婷

体育教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原则小学评价

黄婷

摘  要:家庭体育锻炼是实现“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家庭体育锻炼应遵循延伸性、持续性、“1+1+1”、互动性的原则,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依托,以家庭体育锻炼为导向,延伸课堂教学内容,补充课后锻炼方法,在强化基本身体素质的同时,多渠道挖掘运动兴趣,展示校园特色。同时创设多元化评价方法,鼓励专项性体育锻炼,真正实现学生的体育运动特长培养。

关键词:小学;家庭体育锻炼;原则;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11-0022-03

毛澤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育之效,在于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基本实现每个学生熟练掌握1项以上运动技能”的任务目标。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也提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的要求[1]。与此同时,《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政策的出台,也号召体育工作者加强对学生课余锻炼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指导。因此,加强课外体育锻炼是实现以上任务要求的必要途径,也是当前“教会、勤练、常赛”改革任务的具体要求和重点工作。

一、家庭体育锻炼的原则

(一)延伸性原则

《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中将课程内容分为必学、限学、自选三大类[2]。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必学项目为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体操、武术,限学内容为球类和器械体操,自选内容为游泳、民族民间体育、新兴体育以及必学或限学内容的提高与拓展。其中要求限学、自学内容由学校统一规划,小学选择1~2项,要求每人都学。

体育课的基础是学好必学内容,掌握限学内容的练习方法,用必学所练的身体素质和所学的体育知识,以及多样化的练习方法拓展自选内容。小学阶段每周体育课时为3~4节,这对学习体育某一内容的动作方法是充足的,但对运动技能的巩固与拓展、运动习惯的养成是远远不够的。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课堂的延伸,补充体育锻炼方法,让学生通过练习熟练掌握1~2项运动项目,并能积极地把运动技术运用于比赛中,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持续性原则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体育锻炼不只在一朝一夕,而在于日益积累。体育锻炼没有达到一定的练习量、负荷量、比赛时间,教师和学生都无法实现掌握运动技能。“蜻蜓点水”式的体育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课外体育锻炼,是无法实现高质量体育课外锻炼目标的根本原因。因此,家庭体育锻炼应注重持续性原则,例如每天跳绳1000下、慢跑30分钟、打篮球30分钟,保证每天运动一小时,可以以微信“打卡”、运动记录本的形式记录锻炼内容,在记录的同时对习惯养成具有促进作用。

(三)“1+1+1”原则

单一枯燥的体育锻炼形式会影响锻炼的持续性,打击学生锻炼自主性与积极性。因此,课外体育锻炼也应有一定的主题。如同文化课中每日作业包含每日常规+当日学习内容+拓展(重难点突破),体育课外锻炼也可进行模仿,采用“1+1+1”模式,制定菜单式课外体育锻炼供学生参考。即一项常规锻炼,以体质健康测试内容为主;一项每日专项练习,以当天或近期体育课中的练习方法为主;一项拓展练习,可选择亲子游戏或拓展练习或比赛形式,将所学技能运用到比赛中。“1+1+1”自助套餐式练习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对锻炼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提高体育锻炼的效果,同时促进学生体育运动专项性培养。

(四)互动性原则

体育运动要有互动才能创造活跃的氛围。如果学生在家庭体育锻炼中永远是被监督对象,即传统的“上令下行”的单向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则会提不起运动兴趣。反之,如果在家庭体育锻炼中家长与孩子之间是处于平等地位的双向交流,通过亲子互动游戏、亲子比赛来锻炼,既可以激发学生不断挑战的运动热情,还可以增进亲子间的互动。家长达到高质量的有效陪伴,学生获得高要求的练习,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家庭体育作业的实施

(一)落实“将方法纳入教材”,提高课外锻炼的有效性

体育课堂教学是教师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适应终身体育锻炼和个体发展需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过程。“教方法”是“把方法纳入教学内容”的直接效应,而课外体育锻炼是练方法的最佳途径,也是“勤练”的基本要求。

“勤练”是指尽力地、不断地练习。众所周知,量变引起质变,只有量的有效积累才能形成质的飞跃。同样,运动技能的运用、身体素质的增强、体育成绩的提高,都需要经过长期的、不间断的积累练习才能获得。因此,体育课外作业应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依托,以家庭体育锻炼为导向,延伸课堂教学内容,补充课后锻炼方法。

随着体育中考分值的增加,也唤醒了家长对体育健康的重视。结合近年来金华市初中体育中考项目,有针对性地结合学校特色加强课外锻炼,在小学阶段打下良好的体育基础,帮助学生养成坚持运动的习惯,并帮助学生找到1~2项自己擅长的运动项目,避免出现体育中考前的突击练习效率不高且打击学生运动兴趣的现象。

(二)以体测为基础,持续性针对性地设计家庭体育锻炼内容

家庭体育锻炼不应是盲目活动,不应只以达到“出汗”为唯一目的,也不是短期执行就可以达到效果的。而是应该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有要求可循、有方法可依、有标准可查,根据学情开展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的练习,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近年来,从浙江省金华市江滨小学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分析(表1)发现:横向比较,水平一的学生1分钟跳绳成绩突出,坐位体前屈薄弱;水平二的学生50米快速跑较为薄弱;水平三的学生在坐位体前屈、50米快速跑、50米×8折返跑平均分均未达到良好。而纵观全校数据,坐位体前屈最为薄弱,其次为耐力跑,再次为一分钟仰卧起坐和50米跑,成绩最好的是一分钟跳绳。通过分析,原因之一是跳绳易操作容易练习也容易完成,且家长对该项目的重视度更高。数据也为今后家庭体育锻炼提供了更明确的方向,锻炼的内容应根据学生特点做相应的调整,加强学生爆发力和柔韧性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成绩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

(三)传承“一校一品”,传播校园特色

金华市江滨小学是全国校园足球示范学校,在省内外足球比赛中多次夺冠,校园足球氛围浓郁。每年一届的校园班级足球联赛,鼓励班级人人上场踢球,感受比赛带来的快乐体验。在江滨小学,班班有球赛,人人会踢球,人人爱踢球,人人懂足球规则。同时,江滨小学还是全国校园啦啦操示范学校,在省市区各大大小小的比赛中斩获佳绩,在金华市校园啦啦操领域有一席之地。

体育组教师根据各水平阶段学生的特点,结合啦啦操与足球元素,编排了一套足球啦啦操和室内素质操,并进行全校推广。当遇雨雪天气时供师生在教室内开展有针对性的锻炼。同时,鼓励全校师生向家长推广,学生亦可在家中与家长一同参与亲子锻炼,充当“小老师”的同时也促使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进一步掌握,营造全家总动员的锻炼氛围,提高锻炼的趣味性,激发锻炼的积极性,在互动中、比赛中增进亲子关系。笔者也在和家长的交流中得知,学生对当“小老师”角色的扮演乐此不疲,且对“学生”(家长)学习动作的动作标准要求精益求精,一次“教學”收获满满,体能消耗也不少,还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四)引进校外体育俱乐部,拓展课外体育锻炼内容

随着“体教融合”的推广以及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近年来,学校积极为学生创建体育赛事平台。学校在足球、啦啦操俱乐部的基础上,又与校外各体育俱乐部组建了蹦床、乒乓球、羽毛球、空竹、击剑、围棋等俱乐部。多渠道、多方面地引进资源,为学生学习体育技能提供场地和技术指导。有家长表示,原本就给孩子在校外报体育兴趣班,一周一次,效果也不是很理想,现在学校引进校外俱乐部后,除了原有的社团活动课,还可以利用课后托管时间上课,既可以让孩子加强锻炼获得更多的参赛机会,还帮助家长解决了接送的烦恼,一举多得。

据统计,近年来金华市江滨小学各俱乐部在市区级的比赛中成绩斐然。因为有了更多的比赛平台,激起了学生的练习兴趣,也得到了家长的热烈支持,不仅仅只是以锻炼身体为唯一目的,而是在日常练习、比赛中逐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顽强拼搏、勇于挑战自我的体育精神。

三、家庭体育锻炼的评价形式

(一)学生自主评价

学生及家长通过“打卡”记录和家庭运动手册对家庭体育锻炼效果进行客观评价。评价标准由练习完成率、锻炼时间持续性、练习效果、自我体验小结、自我检测考试成绩等方面组成。

(二)教师测评

教师在开学初进行一次测试,在学生坚持家庭体育锻炼两个月后采用同内容、同方法、同要求进行第二次测试作对比。同时,测试的形式不只在于次数,也可以是技术动作的完成度、难度、灵活运用能力以及进步的空间,做到因人而异。还可以组织多种竞赛,使在俱乐部获得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反馈到体育课中来,挖掘潜在的运动人才。

(三)家庭评价

制订周期性锻炼计划,包括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根据计划进行锻炼。家长与学生之间开展阶段性双向评价,评价方式应多元化,在练习时间、完成率、有效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从力量、耐力、灵敏、速度、柔韧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体育教师可提供参考意见),以挖掘长处积极弥补不足。同时,家长可在练习过程中观察孩子的身体素质特点并以此发展运动特长。反之,学生亦可按照上述几方面对家长的锻炼结果进行评价,亲子双方亦可结合锻炼过程进行过程性评价。有计划、有评价、有监督、有激励是开展家庭全员参与体育锻炼的有效手段。

(四)搭建赛事平台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同时,应为家庭体育锻炼成果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基于此,学校设置了面向全校各年级的坐位体前屈、一分钟短绳、一分钟踢毽子,面向三年级以上学生的一分钟仰卧起坐、排球自垫球等项目的吉尼斯挑战,横向评出年级纪录,纵向评出校级纪录,并将挑战胜利者照片等信息公布在荣誉墙上。大型挑战赛时间设置在每年的运动会前一周,一个月后其他学生可以找擂主挑战,要求体育教师做裁判,如挑战成功,在周会课上由裁判员予以宣布并对荣誉墙进行更新。

总之,在贯彻“教会、勤练、常赛”的教改精神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学校可提供的运动项目或校外新兴体育进行较长时间的专项化课外体育锻炼,最终实现让学生在小学阶段爱上1~2项体育运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5/content_5551609.htm.

[2]徐敏,徐胜,蒋海明,等.“学—练—评”一体化视角下区域学生运动技能测评的实践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9,39(03).

猜你喜欢

原则小学评价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