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学前特殊教育

2021-12-09王慧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发展途径融合教育

王慧

摘  要:教育部提出当前的普通学前教育应当接纳残疾适龄儿童,满足他们的受教育需求,而融合教育有着尊重人权、提倡公平、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正逐渐成为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大家也发现了融合教育在对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本文将探究融合教育背景之下的学前特殊教育的重要意义,面临的压力与发展途径,期望能够帮助一线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学前特殊教育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融合教育;学前特殊教育;发展途径

特殊儿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被隔离于正常教育环境之外的,但随着“平等”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大家不断呼吁儿童应当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特殊儿童不应当“被孤立”,因此“融合教育”的思想应因而生。融合教育主张全面消除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在受教育方面的差距与阻碍,化解特殊儿童在心理上的障碍,让特殊儿童在接受正常教育的同时也能激发自己的潜能。然而我国的融合教育发展并不顺利,不仅仅是由于从事学前特殊教育的专业教师数量稀少,更是因为家长与社会对学前特殊教育缺乏足够的了解与理解,致使融合教育在我国发展步履维艰。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探究一条符合实际的、具有可行性的融合教育发展之路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学前特殊教育与融合教育

特殊儿童在医学上的定义为:在身心发展上具有缺陷的儿童,包括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语言残疾、视力残疾与肢体残疾等。而符合教育学要求的,广义上的特殊儿童则是指那些发展水平异于同龄正常儿童的儿童,如天才儿童、低智儿童、问题儿童等。特殊儿童一般都有着独属于自己的特点和问题。学前特殊儿童便是指那些处于3~6岁区间的,需要在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特殊儿童,而学前特殊教育便是指根据学前特殊儿童的特点进行的教育。

融合教育就是指一种将特殊儿童安置于正常教育环境中的教育方法,融合教育提倡对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一视同仁,尽力消除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在教育方面存在的物理隔阂与心理隔阂,不对特殊儿童设置封闭的学习环境与居住环境,消除特殊儿童在接受教育方面面临的阻碍,以达到让特殊儿童健康成长、激发特殊儿童发展潜力的目的。在不断的发展中,融合教育这样一种饱含人文精神的教育方法,逐渐转变并升华为一种教育理念,不仅仅只存在于教育领域,而是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

二、融合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一)融合教育有利于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融合教育并非是專门面向学前特殊儿童的一种教育,而是面向所有学前儿童的教育,是一种为普通儿童与特殊儿童提供共同的、全面的、适合的教育方式的教育方法与教育理念。国务院早已提出“保障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学校接受正常教育”的要求,而根据北京、上海等学前融合教育试点的实践情况来看,融合教育能够有效地降低特殊儿童的心理隔阂与心理障碍,减轻儿童因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带来的不适感,增强了特殊儿童在主动交流、主动学习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让普通儿童增加了对特殊儿童的了解,降低了对特殊儿童的排斥感,提升了教育环境与生活环境对特殊儿童的接受程度,这对于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融合教育有利于提升学前教师的专业能力

我国的专业学前特殊教育教师极为稀缺,而大多数普通教师则缺乏有关特殊教育的相关知识技能学习与培训,这些教师在面对有关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情境时,因为没有足够的经验,不能及时发现特殊儿童在心理行为上与普通儿童的不同之处;另外,部分特殊儿童的家长出于各种原因有可能会对自家儿童的特殊性进行隐瞒,也导致了特殊儿童的特殊性没有得到教师的重视。一线教师在教学中面对特殊儿童,首先具有同情的心理,但由于没有特殊教学的相关经验技能,反而会使得自己的正常教学因特殊儿童的存在而出现变故。因此,充分探究融合教育的可行性与实践性,能够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继续提升,帮助他们找到在教学日常中针对特殊儿童教育的合理方式,发现能够妥善处理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特殊儿童与家长之间相处的合理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融合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

为保障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国家明确提出了“让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这一目标。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场所,幼儿园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一环。将融合教育引入学前教育之中,是推进教育公平化的重要举措,是保障特殊儿童受教育权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保障社会教育整体向公平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融合教育背景下学前特殊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需要创设完善的融合教育环境

要想进行学前融合教育,幼儿园就必须提供一个适合融合教育发展的环境,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尽可能地在基础设施、教学环境等方面能够容纳特殊儿童的特殊要求,例如建筑的安全性能、楼层的高度、户外活动区域的规划与活动器材的设置等,有无障碍设施,是否有专用休息区域等;2.要有符合特殊儿童需求的管理方式,根据不同特殊儿童的不同特征进行合适的管理与安置,例如设置资源与辅助室,设置家长沟通平台等。

(二)教师的特殊教育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将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放置在一个生活空间之内,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差异、距离与隔阂,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拥有更高的特殊教育能力。首先,教师应当摆正心态,正确客观地看待特殊儿童,特殊儿童同样是儿童,享有基本的人权与受教育权利,因此,教师既不能过分贬低他们,也不能过分溺爱他们,而是要以特殊儿童的特点为依据,找到一个能够正确对待他们的方法,避免特殊儿童出现心理上的问题;其次,教师要加强对特殊教育知识的学习,要钻研有关特殊儿童的心理学、疾病学知识,掌握能够充分了解特殊儿童身心特征的方法,尽可能地满足特殊儿童在教育方面的独特需求,同时掌握与特殊儿童沟通交流的方法,降低对特殊儿童进行全面了解的难度;最后,要适当地变更教学方法,以更加适应特殊儿童的需求。特殊儿童往往有着独特的身心特征,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活动时,面对一些特殊儿童往往要掌握特殊的教学技巧,例如手语、盲文等。

(三)需要更加关注特殊儿童的身心特征

对于特殊儿童群体来说,正常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虽然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更多的是对他们的固有生活习惯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目前,对于特殊儿童的社会主流态度仍然偏负面,即使学校、教师与同班同学做到了对特殊儿童的正面看待,也很难保证家长与社会转变对特殊儿童的偏见,甚至部分特殊儿童自己的家长对自家孩子的特殊情况也抱持着逃避甚至否认的态度。这样的背景下,特殊儿童想要完全放下戒备融入群体环境仍然是非常困难的,实际情况是即使幼儿园开展了特殊教育的项目,特殊儿童依旧可能在幼儿园中承受着他人不理解甚至排斥的情绪。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自己的方法,加深对特殊儿童身心特征的了解与理解程度,并帮助他们调整心态,主动融入集体环境之中;也要向普通儿童普及相关知识,劝解他们接纳特殊儿童,为特殊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学习氛围。

四、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学前特殊教育发展途径

(一)转变教育观念

要想在学前教育阶段完全开展融合教育,首要条件便是以幼儿园、教師为基础,全面转变自身的传统教育观念。当前的实际教育之中,绝大部分学校与教师对学前特殊教育缺少足够的了解甚至存在偏见,会由于“社会不认可”或是“家长有意见”等原因放弃对特殊儿童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与幼儿园必须转变对特殊教育的观念。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特殊儿童的生活背景与身心特点,了解其“特殊性”的成因与表现,加深对他们“特殊性”的接纳程度。因为学前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增长期,他们的情感价值、性格能力等都极具可塑性,因此如果给予正确的引导,能够改良与消除他们的不良行为,弥补他们生命中存在的缺陷;其次,要尊重与理解特殊儿童的人格,对他们的“特殊性”表达支持和鼓励,增强特殊儿童的自信心理与表达欲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程度的把握,避免因过度关注而导致特殊儿童出现不适的感觉。

(二)为学前特殊教育提供足够的支持

对于融合教育的开展,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许多教学活动的开展就是因为资金不足而导致无法开展,而学前特殊教育因其特殊性,所需的资金量相较于其他教学活动要更多,对于不同的特殊儿童,需要提供不同的教学条件、教学环境与教学用具等,这就需要非常丰富的资金支持来保障了。而特殊儿童在安全性上的需求同样高于普通儿童,无论是教学环境还是教学方法,都必须有更高的安全保障措施,例如使用安全材料、制定心理疏导型的教学方法等,这些都需要提供足够的资金来进行安置与制定。在进行专项安排的时候也要注意适度进行,设置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都能使用的场地、道具等,避免过犹不及。

(三)提升教师的学前特殊教育能力

首先,高校与社会要增加对学前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的培育力度,政府要鼓励各大师范类高校开设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并给予足够的专项支持,同时适当整合专业课程,将特殊教育教学融入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课程之中,让学生接触并学习特殊教育的相关知识,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好基础;其次,也要对已经上任的学前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定点、定期对教师进行学前特殊教育的知识普及与实践练习,可以邀请园外学前特殊教育的专家与专业教师来进行教学讲座与教学示范,以增强任职教师的综合能力。也应当适当增加任职教师的数量,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学龄前儿童的数量有着非常大的增长,这使得原先的教师数量难以满足现实的教学需求,更不要说顾及到特殊儿童的教学了,因此应适当增加教师数量,分摊教学压力,也有利于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最后,要提高现有学前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的待遇条件,增强他们的职业自我价值认知程度,减少出现职业懈怠的现象,也可以通过专项资金援助,鼓励专业教师进行教学讲座与示范,增加他们的教学积极性。

五、结语

融合教育的背景之下,学前特殊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同时也有着宝贵的发展机遇。因此,无论幼儿园还是教师,都应当在深入理解融合教育理念的前提之下,提供合适的学前特殊教育环境,制定合适的学前特殊教育方法。另外,政府与社会也应当为学前特殊教育提供充足的支持,确保学前特殊教育能够正常、稳定的发展,保证特殊儿童能够与普通儿童一起,享受到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

[1]任晓华. 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幼儿园特殊幼儿教育[C].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672-673.

猜你喜欢

发展途径融合教育
我国内陆地区口岸发展现状、成效与途径
少林武术发展途径及建议
探析校园体育文化发展途径
农民发展致富途径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贵州布依傩戏传承发展研究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
融合教育中的同伴支持:一个未被利用的资源
产学研相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途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