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让学引思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2021-12-09金阳慧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让学引思研究小学数学

金阳慧

摘  要:让学引思指的是新课改背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其目的是充分结合教学学科的特色,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重视对学生思考问题方式的正确引导。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主要科目,小学期间打好数学基础,可以为学生在日后的数理化等不同学科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让学引思这一大背景下,开展数学教学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小学数学本身的知识,而是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对数学运用的能力,改变原本的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与思想,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时的数学思维,同时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  让学引思;小学数学;研究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善思善创的新型人才,对于小学生的培养要求当中加入了让学引思的新提法。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更是国家的希望,要求每一名学生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逐步学习、强化数学思维,满足目前教育理念中对人才的发展需求。教师应当以耐心和责任心帮助学生打好小学数学学习的开端和基础,不断地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就是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较为落后。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容易受到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对数学思维的培养并不是格外重视,导致了在教学实际行动当中无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来进行让学引思,这些情况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一方面,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存在一定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只有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并且能逐渐提高学生在学习时的学习质量。如果采用十分单一的教学方式,并不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开拓,同时也会导致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其知识和记忆的思考能力逐步下降。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仍旧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只会利用强化记忆的思维将数学知识强行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在知识的实际运用过程中,会出现极大的问题,很多学生虽然通过课堂上教师所讲述的知识掌握了基本的数学学习技能,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导致数学学习并无法帮助其提高核心素养,更无法帮助学生锻炼数学学习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忽略了对教学评价的发展,很多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认可,教师也没有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进行长远的教学计划。

二、基于让学引思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其最重要的教学方式就是提升兴趣。只有让小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特别是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年纪相对较小,其对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快,但也会受到外界的诱惑,导致学生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状况。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将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数学课堂中,这是当下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对小学生而言,如果某一件事物自己感兴趣,就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例如,运用情景教学法、举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等,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调动学生在学习时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并且让学生呈现多感官共同融入到数学中,对大脑思维进行不同程度的刺激,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后续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质量得到提升,让学生一点一点地开展实践与探索活动,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如何与日常生活相融合,如何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并且展现出其真实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可以将一些原本相对抽象化的数学知识,渐渐地转化成为更为形象的、更加具有趣味性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主动性。

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题中应有之义。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数学学习的思维,提高数学学习的自主能力。例如生活趣味法,一直以来,生活与数学的关系都极为密切,正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看见大量的数学问题,利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加简单。教师可以通过生活趣味法将常见问题引入到课堂,进而促进学生在对数学感兴趣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地开展数学学习,提高数学思考的整体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在学习有余数除法的过程中,创设一个独特的教学情境。小明的妈妈准备了11颗草莓,却需要平均分给5个客人吃,应如何分草莓?学生可以利用数学算式进行草莓的数量确定:10÷5=2,但是还剩下一颗。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说如何将剩下的一颗草莓利用算式表现出来,由于学生并没有学过这一课,对于该内容不了解,这时教师将11÷5=2……1这一简算式写出来,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有余数除法,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在进行学习时的兴趣。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如何进行提问,利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帮助学生对后续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并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进而使得学生既可以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也能够增强自身对数学的兴趣,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得学生在当下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

(二)开展小组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思考

在让学引思的教学指导下,应当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数学思考。结合目前我国实际教育教学的状况以及教学条件,教师可以选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合作学习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并且确保学生与学生在日常沟通的过程中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学生在进行思考时,思考的效果也能够得到提升与改善。例如,教师在实际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将班级内的学生根据学习成绩或是性格等进行分组。让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大量的交流,既能够提高班级内学生的团结性、合作性,同时也可以让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去带动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小组成员在选择时,要保证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氛围是活泼的。这种方式能够调动整个小组的学习氛围,并且小组内能够产生更多具有創造性的想法,能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在学习层次上,则需要在每组安排一到两个,相对优秀的学生,其能够带动组内学习的整体氛围提升。在开展合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提出问题,让小组内的成员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然后汇总每一个学生的结论与想法,进行课堂分析,在小组教学合作中,一定要注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所有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数学课堂的整体效率。

例如在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章节的教学当中,教师可先从现实生活中找寻一些素材,比如黑板、黑板擦、书本、文具盒、手机等,导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组成因素及概念,让学生在体会概念和观察物体中发现规律和特征。为使学生深刻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及性质,教师可按照上文所述的方法,组织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并给各小组分配具有思考性、启发性、探索性的学习任务。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从上、下、左、右、前、后多个角度上展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状态,帮助学生完善立体几何思维。比如在探究“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性质特点”时,可以引导各小组观察长、宽、高,深入思考二者不同的对角线长度,以挖掘出更多的性质特点;在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数、边长性质特点的了解,引入几个有梯度性的表面积求解问题。题型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cm,宽是5cm,高是4cm,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题型2: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为148cm2,它的长为6cm,宽为5cm,求这个长方体的高;题型3: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cm,宽是5cm,高是4cm,现要在这个长方体的上端扣除一个棱长为4cm的正方体,求扣除正方体后的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为深化学生的立体几何思维,可要求各小組利用实践操作的方式,使用纸张、格尺、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相应的长方体,然后再按照题中要求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正常答案。这样一来,既能优化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考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利用实践操作证明思考过程,升华数学思维情感。

(三)将数学知识进行逆向运用

在让学引思的教学指导下,逆向思维的培养也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方式。在学习时往往存在着数学知识和概念的运用模糊和实践能力差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应当不断地帮助学生对所学的数学概念进行逆向思考,让学生在了解基本的思维模式的同时,不断地从反向的角度出发,获得问题的解决,在学习中要善于结合书本的知识和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所学的概念进行深刻剖析和解读,强化知识的逆运用过程,打开数学学习的新世界,学会换一种思维方式处理数学问题。另外一方面,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多种知识的运用问题,因此在学习当中,教师应当以数学思维的培养为基础,利用学生逆向思维的优势,帮助学生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注重对解题步骤和解题原则的创新和记忆。在使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时,学生应当不断使用互逆法则等基本的数学思维定理,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思维深度和广度,加快数学思维的形成。

例如在小学数学加减法这一章节教学当中,教师可采用举反例的方式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依托已知的错误结果导出正确命题,再结合题意进行求解,以此促进学生深化对加减法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比如一个粗心的同学把加数个位上的3看成了8,把十位上的9看成了6,把百位数上的5看成了3,最后得出和为389,那么正确的和应该是多少?在以往的计算训练中,学生习惯了正向思维方式,在面对此题时难免会手忙脚乱,一时找寻不到解题方向,所以教师要渗透数学知识之间的互为因果关系,引导学生反向思考问题。以解此题为例,个位上的3看成了8,也就是说正确和应减少8-3=5。十位上的9看成了6,也就是说正确和的十位应增加(9-6)×10=30,百位上的5看成了3,也就是说正确和的百位应增加(5-3)×100=200,再将百位、十位及个位进行抵充,从而得出正确的和应为错误和389再加上225,最终结果为614。

综上所述,结合让学引思这一教学背景,在目前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明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并且在课堂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合作学习等不同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确自主思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够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真正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使数学教学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曹雪菲.基于“让学引思”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20):133-134+137.

[2]邹君君.小学数学“让学引思”理念的渗透方式[J].华夏教师,2019(30):81-82.

[3]章盼男.让学引思打造精彩小学数学课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1):101-102.

猜你喜欢

让学引思研究小学数学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让学引思”
基于“让学引思”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让学引思”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