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探索

2021-12-09曾贱吉张学树

文教资料 2021年23期
关键词:学术论文方法课程

曾贱吉 张学树

(广东药科大学 医药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型,习近平同志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2019年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提出要落实本科毕业论文要求,重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随后在2021年初,教育部出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抽查方法,抽检结果将对相关高校招生、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等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国家全面重视教育质量的背景下,本科毕业论文作为大学毕业生的学业综合成果是其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因此,对于普通高校而言,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任务。

要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必须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社会研究方法”正是一门培养社会科学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学术论文写作水平的课程,该课程具有涉及面广、应用性强的特点。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在该课程教学上存在如下问题: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理论与实践脱节;教材及授课内容仍然围绕学科的系统性进行;考核方式停留在传统的试卷层面上,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考核。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不能从研究方法层面上为社会科学类学生提高学术写作水平起到应有作用。

广东药科大学是一所“以药为主,药医结合,药工融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院校。为提高社会科学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论文写作水平,近年来教学团队对“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如优化课程内容,构建以学术论文写作模块为核心的课程内容;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组织方式;制订了多元化评价体系等。目前课程探索取得初步成效,近500名学生从中受益,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学习激发了他们的学术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提升了他们学术论文的规范性和质量,为30余名学生成功申请香港中文大学等国内外名校提供了帮助。但“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同全国其他高校的同行进行交流,以便共同提高社会研究方法教学质量,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一、“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概述

社会科学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学科体系,一般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社会研究方法一般以社会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社会研究中的各种方法,[1]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2]。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作为高校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为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科学的研究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明白理论与研究的关系;学会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设计、测量、抽样,懂得运用实验研究、调查研究、田野研究等方法进行社会研究,并能够独立撰写出合格的社会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为学生从事实际工作提供必备的专业知识。

目前,“社会研究方法”的教材大多是由西方学者编写的,其中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纽曼所著的教材为代表。该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与研究、研究的维度、理论与研究、文献回顾与伦理关怀、定性与定量设计、定性与定量策略、定性与定量测量、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定量资料分析、实地研究、定性资料的分析和撰写研究报告等。[3]

二、当前“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数量少难度高

相对于别的课程教材而言,“社会研究方法”的教材不多。国内以风笑天、袁方和陈振明等主编的为主,国外以纽曼、巴比等所著的为主。这些学者编著的教材针对的对象是研究生和青年学者,教材内容多、难度大,难以匹配普通高校大学生在学习和研究实践上的实际水平。因为大多数大学生具有的统计学知识有限,实际研究经验不足,对学术研究充满畏惧,特别是对非重点高校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广东药科大学社会科学类的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大多学文科出身,数理知识不足,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跟老师做过研究,也甚少阅读专业学术论文和书籍。而这对培养大学生基本的学术研究能力,提高他们毕业论文的水平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对于普通高校社会科学类大学生而言,“社会研究方法”的教材不需要高深的理论推导,只要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学术规范,对学术论文各部分内容写作给予具体的指导即可。

(二)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社会研究方法”本来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这就决定了该课程教学不能仅仅采用传统的理论讲授模式,而是要重视学生参与,加强实践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仍习惯于进行理论知识传授[4],广东药科大学“社会研究方法”课程在改革前的教学也基本上是这样,重点讲解研究方法的概念、理论知识以及方法的推导等,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理论知识传授,缺乏实践。同时,学生感到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全程没有参与、互动,其中一些学生干脆就缺席上课,这种现象在学期末的时候尤其明显;很多学生虽然人在课堂,但却没有用心听讲,可能在玩手机或者做其他事情,教师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成绩评定缺乏全面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的评价仍然采用30%——40%的平时成绩和60%——70%的期末考试成绩的模式,其中平时成绩一般由学生的出勤率、参与课堂讨论以及完成作业等决定,学生差距一般不会太大;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仍然是评价学生的主体。这种考核方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试卷层面上,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考核。学生哪怕在考试中获得了高分,在实践中仍然可能不会利用所学研究方法进行社会科学的研究,形成典型的“高分低能”,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某些学生平时不认真听讲、考试前再抓紧时间复习的不良学风。以前,广东药科大学的“社会研究方法”课程同样存在类似问题,期末考试前,学生花时间背相关概念、知识点,以应付考试,甚至有部分学生还请求老师画考试重点。但考后,基本上教师所教的知识就全忘了,不会运用相关方法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甚至连基本的学术规范都不知道。

(四)师资队伍力量不足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近年来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素质在不断提高,从原来的以硕士学历为主、博士学位教师数量很少,提高到现在的博士学位教师占有相当比例,而且现在新进教师必须具有博士学位,可以说现在的青年教师均具有高学历、高知识,大多也在本专业的核心期刊上发表过一定数量的论文,对研究方法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大多数青年教师对研究方法的了解不够深入、全面,或者自己会写论文,但缺乏社会研究方法的教学经验。而老教师大多没有经过严格的社会研究方法的训练,对国际前沿研究方法不太了解,因而在教学时大多只能根据教材进行理论讲解,不能给学生带来他们想要的知识。广东药科大学的社会研究方法前教学团队存在相同问题,有的资历较深的老教师没有受过实证研究方法的训练,只会传统的规范研究方法;年轻教师相对于老教师来说稍好一些,但也只熟悉定量研究方法,对质性研究方法不了解。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是制约社会研究方法课程质量的关键因素。[4]

三、“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的探索

作为一所普通高校,广东药科大学近年来致力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想方设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教学团队在对同行和社会调研的基础上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一)优化“社会研究方法”课程内容,构建“项目驱动、能力本位”为导向的多维度阶梯式“社会研究方法”课程内容

通过对传统“社会研究方法”课程内容的重构,构建了以学术论文写作模块为核心的课程内容设计,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实现对学生学术论文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初步形成了基础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和学术能力培养三层次阶梯式的课程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以科研立题、理论与研究、文献与假设、研究设计、数据分析、总结与建议等模块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论文写作基础能力;以项目报告、课程论文、毕业论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竞赛项目为依托,培养学生论文写作的创新能力。在前述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最终提高学生学术论文写作能力。

图1 多维度阶梯式“社会研究方法”课程内容

(二)建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的“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教学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压缩理论教学时间,提高学生实践训练时间,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组织方式,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具体来说有以下方面。

以项目化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设计,根据学术论文写作的实际需要设计教学项目,打破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加实践教学模式,而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实现教学和实践的零距离对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

通过在“在做中学”和“在学中做”,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零距离结合,即将“社会研究方法”各模块的内容以项目的形式呈现,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术论文质量。

(三)制订多元评价体系,建立“模块项目报告+课堂讨论+课程论文”全程跟踪式考核体系

教学考核完全舍弃了传统的期末考试模式,侧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全过程形成性评价”,为此设计了“模块项目报告+课堂讨论+课程论文”多阶段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学期开始之初,即将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模块项目等课程资料打包发给学生。教师在讲授每个模块时,都会根据模块项目要求学生写出相应的项目报告,教师根据学生的项目报告给出成绩。在“社会研究方法”课程进行中,定期举办课堂讨论会、项目报告会,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相应的成绩。随着课程的结束,学生将各模块项目报告整合起来,形成一篇逻辑清晰、文理通顺、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的课程论文,并由教师评改,给出课程期末成绩。

(四)建设一支高水平“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团队

建设一支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突出的教学团队是提高“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我们首先从近年来招聘的青年教师中选取了3名对“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抱有浓厚兴趣的优秀博士加入团队,为团队增添新的血液;其次建立沟通机制,定期就“社会研究方法”课程进行集体备课、讨论,并撰写讲稿,组织编写教材;再次组织教学团队到兄弟院校进行调研、学习,委派教师参加“社会研究方法”课程专题培训,提高教师的社会研究方法教学水平;最后教学团队同时作为一个研究团队,一起申请研究项目,一起进行科学研究,一起撰写论文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这样不但密切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而且提高了团队成员的社会研究方法水平,真正实现科研先行,教学相长。

四、结语

大学生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是其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对大学生学术论文质量越来越重视的今天,“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但是现有的“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在教材建设、课堂教学、课程评价以及师资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社科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普通高校必须重视“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采取措施以促进“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重构“社会研究方法”课程内容,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制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总之,在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背景下,相关高校要携手共同推进“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

猜你喜欢

学术论文方法课程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