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技能大赛视域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2021-12-09薛海英

文教资料 2021年23期
关键词:产教职业技能大赛

薛海英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一、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研究现状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肯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和模式,表明国家非常重视产教融合。2018年9月,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推进产教融合,创新培养模式,培养更多高技术人才。[1]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提出大力支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优先发展一批优质高职学校和专业群。[2]中央、各地省政府等职能部门相继发布一系列文件,充分体现要深化产教融合,必须与区域发展、相关产业的结构紧密结合,实现地方政府、职业教育院校、地方企业的互利共赢。

职业技能大赛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运而生,为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同时有效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大赛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相关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参加过大赛的尤其是获奖的学生在就业时特别受企业青睐。但是高职院校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并没有融入技能竞赛的精神,没有惠及普通学生。如何利用竞赛加强产教融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使更多学生从中受益,成为研究的热点。

当前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研究不多,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研究更是稀少,而且大都缺乏实践性的研究,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研究指导性不强。[3]产教融合的质量评价受多方面多因素的影响,目前为止,研究者对于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研究尚不充分,使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实际应用中存在各种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探索提高产教融合质量的评价方式,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和以赛促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成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 质量!

二、职业技能大赛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对产教融合态度不一致、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概念相近,容易混淆,两者在某些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是不断完善、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但是企业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不愿意参与校企合作,对学校的课程建设更是不屑一顾。同时,有些企业投入明显大于回报,增加了企业成本,虽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是事与愿违,“校热企冷”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导致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二)产教融合深度不够、浮于表面,违背了职业技能大赛的初衷

校企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出现脱节现象,企业对顶岗实习在校生没有认真进行专业上的技术指导,顶岗实习出现趋于形式化的状态。某些赛项,为了加深与企业的合作交流,主办方在赛场拉起校企合作基地的横幅,同时高薪诚邀企业的相关人员做大赛的裁判、顾问,某些赛项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虽然取得了一点效果,但是大多数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比赛结束后,校企合作戛然而止,以大赛为导向的实训课、技能素养培养等方面缺乏持续性,违背职业技能大赛的初衷,失去与企业对接的意义。

(三)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缺乏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标准

高职与普高具有不同的办学特色,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侧重点等很多方面都有别于普高,但是一些高职院校“原封不动、照搬照抄”普高的人才培养方式。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社会后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影响校企合作的效果,就业率普遍偏低。教育部2004年对产学研教育制订合格标准和优秀标准,但是这些标准中的描述相对来说较模糊,实操性不强,尤其是对于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没有具体的指导意见或者建议,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标准尚未明确确立。

(四)缺乏长效合作机制,产教供需双向对接困难重重

为了提高产教融合的质量,我国在产教融合方面陆续出台了系列相关文件,但对于具体的实施细则及法规还比较缺乏。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标准未定,导致一些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动力不足,没有明确双方的权责利,缺乏长效的合作机制,制约产教融合向更深层次继续发展。高职院校与企业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缺少高校与企业的沟通协调组织者,双方的对接困难较多,导致一些优秀的资源很难被高校的教学活动所吸收。

三、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策略

(一)以职业技能大赛为纽带,加强与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的有效沟通,拓宽合作路径,建立健全校企双方合作的保障机制

产教融合的顺利推进,离不开领导的支持,特别是高职院校的领导层、管理层对产教融合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高度重视,围绕技能大赛的具体规则,不断发挥高校的教学资源和产业优势,有效利用优质资源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就业率。在产教融合质量评价过程中,要注重产教融合的质量,同时也要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等相关研究部门的积极沟通,共同探讨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实现共赢。

互联网时代,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内部积极创建“智慧教室”,利用云平台有效将学生、教师、企业联合起来,实现信息互通、精品资源共享。学校除了要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践,也要多安排教师去企业顶岗实践,了解当前行业发展的最新情况,通过企业的锻炼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这样可以更好地传授技能。高校要多聘请行业企业的优秀职工到学校进行实践授课,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提前了解企业所需人才的技能要求。以赛促教,以赛促练,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实现产教融合的目标。为了保障产教融合有效实施,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比如提供组织保障、政策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等,确保将产教融合落到实处。

(二)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拓展产教融合的深度,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大赛视域下深化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化产教融合,双方要坦诚相见,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实现良性循环发展,共同寻找双方的利益平衡点;深化产教融合的方式,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深化产教融合,深化双方合作两利的理念,共同商讨研究管理机制,同时制订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对质量评价监督、监管,及时完善,构建健全的组织机构,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推进产教融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高职院校的专业核心竞争力,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

(三)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导向,联合相应部门制订行之有效的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已经悄然成为高校和企业选拔、培养人才的连接桥梁,有效促进了产教研的有机融合。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是衡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4]以大赛为导向,打破传统思想,与时俱进,紧跟大赛的步伐,以校企互利双赢、合作育人的原则为基础,制订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在质量的评价标准、导向、机制、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确立新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实现“工学合作、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根据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可建立如图1所示的人才培养方案。这个方案可以让学生“忙”起来、课堂“活”起来、校企“联”起来、技能大赛“火”起来,做到教学数据同步反馈、多方环境督促教学。对监控、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改进,形成有效的监控、评价、诊断和反馈机制,将人才培养的关键评价环节落到实处,打通高技能人才培养通道。

图1 人才培养方案

(四)以职业技能大赛为指引,构建基于“智慧教室”的一流课程教学“云”平台,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创新产教融合合作模式

在技能大赛的指引下,将传统的线下授课模式拓展为线上+线下的智能混合学习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网络教学互动、优质资源共享。同时紧密结合技能大赛的比赛规程,校企共同研制网络精品课程。将课程内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真实案例项目、题库、网上互动答疑、教学视频等所有资源统一在如图2所示的基于“智慧教室”的一流课程教学“云”平台上展现,方便学生、教师、企业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托技能大赛,创新产教融合合作模式对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办学的水平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加强校内教师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对高职院校、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图2 基于“智慧教室”的一流课程教学“云”平台

四、总结与展望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检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还是高职院校教学实践水平的重要体现。大赛对于深化产教融合具有积极作用,建立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标准,实现校企互利共赢,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产教职业技能大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职业技能竞赛国内外现状分析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