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情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2021-12-09高斌
高 斌
(武陟县木城卫生院,河南 武陟 454950)
世界范围内每年约100万人病死于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所致肝硬化、肝衰竭及肝癌,我国乙肝发病率高,且进展为肝硬化、肝纤维化的患者5 a发生率可达12%~15%,其中2%左右肝硬化患者可导致肝癌[1-3]。同时,准确评估乙肝患者病情对指导临床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保证疾病控制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明确乙肝病情危险因素极为重要[4-6]。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慢性乙肝患者98例进行分析,旨在明确其病情危险因素,从而制定针对性干预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5年1月—2020年6月武陟县木城卫生院慢性乙肝患者98例,其中31例中重度患者为观察组,67例轻度患者定义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7]中慢性乙肝诊断标准。②知晓本研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甲型肝炎、丙型肝炎者。②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及免疫性肝炎者。③既往采取或正在采取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者。④合并肝癌及其他良恶性肿瘤者。⑤存在全身性感染性病变者。⑥合并代谢系统、血液系统病变者。⑦合并肝内胆管结石、肝内巨大血管瘤者。
1.2 方法 ①统计2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饮酒史、吸烟史等。②抽取血液样本4 mL,离心取上清液,以美国Bio-RAD公司Bio-RAD550型酶标仪与配套试剂盒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经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经Abbott Architect I2000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以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水平。
2 结果
2.1 乙肝病情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2组患者年龄、性别、饮酒史、血清ALT、TGF-β1、Tim-3、HBsA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吸烟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乙肝病情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2.2 乙肝病情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logistic检验可知,男性、年龄、有饮酒史、血清ALT、TGF-β1、Tim-3、HBsAg水平较高,为影响慢性乙肝患者病情程度的重要危险因素(P<0.001)。见表2。
表2 乙肝病情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乙肝具有较高发病率,近年来受诸多因素影响,其发病率持续增高,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8-9]。若慢性乙肝治疗不及时,随病情进展可导致肝硬化、肝癌等,对疾病良好转归造成极大威胁[10-12]。因此,明确乙肝患者病情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年龄较大、具有饮酒史、血清ALT、TGF-β1、Tim-3、HBsAg水平较高为影响慢性乙肝患者病情程度的重要危险因素,主要是因随年龄增加,机体功能及抵抗力降低,而男性患者中饮酒率较高,大量饮酒自身即可造成肝脏损伤,其可加剧慢性乙肝患者肝脏损伤程度,并能和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产生协同作用。而血清指标中,Tim-3为新发现的负性免疫调节因子,其可促使Th1细胞凋亡,对Th1型免疫反应予以抑制,以此调节乙肝患者免疫功能;TGF-β1能体现Treg功能及特性,可调节免疫功能,其表达水平过高可影响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清除,且可增高胶原基因表达、加速成纤维细胞生成,引起细胞外基质合成和堆积;HBsAg水平和乙肝患者肝细胞内HBV DNA水平密切相关,其表达情况可反映肝脏中共价闭合环状DNA水平,还能反映免疫功能;ALT活动形式和乙肝患者病情进展、肝硬化发生等具有密切关联性,其水平反复或持续增高不利于病情改善和疾病转归[13-15]。因此,为帮助乙肝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有效控制病情,临床可采取如下措施:①加强疾病健康宣教,通过小卡片、播放视频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包括乙肝基础知识、防治措施、消毒隔离措施、用药知识等,加深患者对自身疾病正确认知,特别是针对男性、老年患者,叮嘱其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乙肝发病与进展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相应干预。②针对存在饮酒等不良习惯的患者,向其讲解长期过量饮酒对乙肝发病、病情加剧、预后转归的不良影响,从而促使患者主动减少饮酒量或戒酒,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③针对血液相关生化指标(ALT、TGF-β1、Tim-3、HBsAg等)存在异常者,参照检查结果和异常程度给予药物干预等,并叮嘱患者定期复查。总之,男性、年龄较大、具有饮酒史、血清ALT、TGF-β1为影响乙肝病情的重要因素,临床可据此制定对应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