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编-赛”互驱案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以安徽开放大学为例

2021-12-09赵敏

关键词:案例技能企业

赵敏

(安徽开放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2)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对技能型人才的质量和数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据国家人才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多行业存在技能人才匮乏情况。数据智能科技平台Mob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职业教育行业白皮书》也指出,我国技能型人才缺口较大,与此同时职业教育的受认可度偏低。企业需要实务操作能力强的技能人才,而职业教育学校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能提供给学生进行实操训练的条件不足、机会难得,严重制约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如何通过教学模式改革,调动教师、学生、企业的积极性,在学校现有条件基础上,创设实训情境,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愈加重视职业教育,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更是提出了20条改革措施,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安徽开放大学以培养职业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面向社会大众开展终身教育,学员多是各行业的基层员工或中层干部,正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对象。为更好地创设实训情境,培养学生实操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项目组通过对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教学实践的不断探索,总结出“教-编-赛”互驱的案例教学模式。该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案例教学为切入点,以“课堂案例教学-实践案例编写-参与教学赛事”为引线,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教师与学生、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互促互进,充分调动了学生、教师、企业的积极性,实现了多方共赢,体现了开放大学教育教学的特色和优势。

一、理论基础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基础,通过构建近乎真实的案例情境,将现实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以亲历者身份进行多角度深层次地思考,在互动与讨论中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理论知识,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思辨和实操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1]。案例教学是学生最喜爱的教学方式之一,与传统教学相比,其在教学目标、载体、方式方法和师生地位等方面都有显著特点[2]。案例教学是围绕现实案例开展的教学,它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思辨能力、实操能力和创造力,学生群体是问题探讨和求解的主力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核心主体地位,教师则需要适时给予学生启发、引导和督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起辅助作用。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和核心。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应具有社会实践性、情节完整性、问题导向性、时空限制性、结局开放性、典型性和启发性。案例编修的质量和案例选择的深度、广度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案例教学与示例教学或案例分析不同,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精选和编修案例、创设情境、分配和扮演角色、调研或实践体验、交流讨论问题,设计并优选方案,点评和关键点总结等一系列环节,一堂完整的案例教学课,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筹备、设计和实施[3]。因此,要做好案例教学必须从精编案例入手,做好整体教学设计。

(二)沉浸理论

沉浸理论指出,当个体被其感兴趣的活动完全吸引并全身心投入时会处于沉浸状态。在沉浸状态下,个体会将其所有注意力和精力都投入到某一活动中,使其能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忘却自我、忘记时间、不计付出,实现一种高水平的自我满足和身心愉悦[4]。

个体要达到沉浸状态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即清晰明确的目标、及时有效的反馈、个体技能与挑战任务难度的匹配[5]。其中个体技能与挑战任务难度的匹配程度是个体能否达到沉浸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的匹配程度会令人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沉浸理论强调,只有当挑战任务难度与个体技能处于平衡状态时,心流即沉浸体验才会产生。然而当挑战和技能均处于低水平时,只会令个体淡漠对之,当挑战和技能均处于中等水平时,只能令个体感到安心,只有当挑战和技能都处于高水平时,个体才会感到兴奋、拥有较高的掌控感,达到沉浸状态[6]。

在教学领域,沉浸理论主要关注个体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效率。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动态可变的,无论学生当下处于怎样的心理状态,教师均可以从提高个体的技能水平和增加挑战任务的难度两个方面双管齐下,促使技能和挑战在较高水平上实现平衡,达到沉浸状态。此时,沉浸感将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促使其聚精会神、浑然忘我地投入挑战任务,不知疲倦、创造条件、迎难而上、不断进步,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高质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教-编-赛”互驱的案例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创设学生自身企业的案例情境,设计案例任务,并引导学生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达到沉浸状态,实现知识技能的提高和思政素质的提升。

二、“教-编-赛”互驱的案例教学模式构建

(一)构建思路

案例教学是以模拟社会经济环境及商业竞争情境为特征的教学方式[7],案例情境的现实感越强,案例问题越有争议性,越能吸引学生兴趣,越有利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锻炼和提升。然而传统案例教学使用的案例实效性欠佳,与当今社会发展现状有一定差距,且案例企业也大多是学生不熟悉的企业,这些都让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时产生割裂感和旁观者心态,难以产生共鸣,角色带入感差[8]。而开放教育的学生大多具有工作背景,且其工作性质与所学专业高度相关,许多学生正是由于在工作中感到不足,或是想提升个人专业能力而选择报读的,其学习动机和目的本身就具有较强的问题驱动性。因此,如何根据开放教育学生的学情特点,通过设计和创新案例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促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沉浸状态,激发学生爱岗敬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实操技能、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高质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和教学目标就成为了开放教育工作者有待深思和解决的问题。

“教-编-赛”互驱的案例教学构建流程首先以传统的案例教学为基础,让学生对案例及案例教学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学生工作实践中的困惑和难题,并以此为素材,让学生与教师共同编写现实案例,这一过程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精神、活跃学习思维、提升学习能力;接着以参与教学竞赛为契机,加强学生、教师与案例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自编案例进行优化和打磨,得到更广泛深刻的修改意见和及时明确的成果反馈,让学生在开拓视野、提升专业实操技能的同时,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获得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最后将优选方案交由学生或案例企业在其工作或经营实践中进行实施和调整,培养学生的工匠意识,实现问题的改善或解决,并反馈形成最终的现实案例,该案例将作为示范和标杆,用于课堂的传统案例教学,成为新一轮“教-编-赛”互驱案例教学的起点,实现案例教学的闭环。“教-编-赛”互驱案例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彼此融合、环环递进、螺旋上升的,在不同的案例教学阶段需以其中一环为主导,其他各环为辅助,共同完成案例教学的培养任务。

(二)构建内容

“教-编-赛”互驱的案例教学模式主要由课堂案例教学、实践案例编写和参与教学赛事三个环节构成。

1.课堂(面授、网络)案例教学环节。该环节重在让学生对案例和案例教学有一个基础、感性的认识,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技能水平。首先,由教师精选教学案例。挑选的案例要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融入思政元素。案例选题要紧密结合思政内容,案例描述部分应具有较强的情节性和吸引力,案例问题应具有层次性和争议性,案例解析部分应具有理论指导性和实操可行性,以确保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接着,由教师组织开展传统的案例教学。通过文字、视频或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呈现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让学生了解并熟悉案例教学的基本流程,案例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优秀案例应具备的特性等。让学生通过课堂案例教学,了解如何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指导解决案例问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提高其灵活运用理论的能力和获取新知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工匠精神和职业使命感。

2.实践案例编写环节。该环节重在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案例情境及任务,这比传统通过听、看、演来模拟案例情境的方式更有临场现实感,任务更具挑战性,也更能吸引学生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其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让其自觉完成对知识和技能的重构,主动寻求团队协助,达到沉浸学习状态。首先,进行案例调研。通过线上、线下的讨论或答疑等方式收集学生关于专业技能、经营管理、实践操作等各方面的疑问,由教师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争议性并蕴含理论知识要点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深入地沟通交流,全面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和发展阶段,完成现实案例素材的收集工作。然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运用头脑风暴法商讨、设计案例情节,选定故事叙述方式,对素材进行取舍和整编,提炼出案例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出案例情境描述部分和案例问题部分的内容。接着,将此案例情境和问题引入面授或网络课堂,先让学生和教师分饰不同的案例角色进行问题分析,提出或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案,再让学生和教师从案例角色中抽离出来,从客观的角度对各个方案进行点评和优选,然后将优选出的方案反馈给提出该案例问题的学生或企业,收集他们的意见建议,让其在工作或经营中实施,并跟踪解决实施中的具体问题,进一步优化方案细节,最终形成完善可行的案例解决方案。通过编写案例,能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角色、多层次、全面地看待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3.参与教学赛事环节。该环节重在为案例编写和案例教学提供助推器和检验剂。以参加“网上精彩一课”、“案例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等教学赛事为契机,将竞赛、教学和案例编写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在赛事准备阶段,可由学生牵线,由教师组织团队,到企业进行深入地实地调研,并邀请校内专家和行业专家共同为相关企业提供企业诊断服务;在比赛进行阶段,对于解决方案的提出和修订,学生可与教师、企业人员及专家评委间进行互动交流,增长见识、启发思维、查缺补漏,同时实现教学相长,也帮助企业解决现实问题,实现多方共赢。参与教学赛事不但能大大提高学生及教师对案例教学和案例编写的热情,提高企业的参与意愿,为开展深入的案例调研、促进校企合作提供更多有利条件,而且竞赛的过程和结果也能为案例编写和案例教学的质量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有助于学生实现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实现知识、技能、素质和思政教育的总体目标。

“教-编-赛”互驱案例教学模式中的三个环节是相互交叠、相辅相成、螺旋上升的。该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学生是绝对的主角,负责进行整场演出,教师则负责打造完美舞台,提供必要指引和辅助,让学生能通过该舞台发光发热、成就自我。学生在该模式中拥有最大的自主权,可以自由发表观点、出谋划策,不论是谁,只要其观点和方案能通过集体推敲和实践检验,就能被正式采纳和实施,这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大的动力和褒奖,能有效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该模式中,教师的教也不再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是以教授方法为主,教导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让其在面对现实困难时,懂得如何识别关键问题,如何思考解决途径,如何获取所需的信息和资源等。但这种教却又不是简单的言传,而是在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刻分析、透彻理解、积极拓展和勤奋钻研之后,通过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讨论方向的引导等,实现“干中学、做中教”,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实现知识技能教育与素质思政教育相结合,实现学生与教师、学校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编-赛”互驱案例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

(一)教学实例一

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以学生所在的中小型企业为原型,针对该企业自有运输车队“旺季忙不过来,淡季运力放空”的现状,围绕企业是否该进行物流业务外包这一争议性问题,展开企业调研,编写案例“公司的烦恼”。

教师首先在面授课堂中,通过自制的微视频呈现冠生园集团物流外包的经典案例,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归纳总结出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的“企业进行物流业务外包的动力和原因”这一理论知识,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企业进行物流业务外包应考虑的主要因素”这一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与此同时,教师在网络课堂中,以“我身边的物流问题”为话题,以主题讨论和答疑的方式收集学生工作中遇到的物流问题,从中挑选若干讨论热烈,具有案例开发可行性的话题,与学生们在线交流,进行案例主题的筛选和素材的收集工作;接着,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选定案例主题、组建团队、制定案例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并与企业相关负责人联系,开展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撰写案例初稿,以该案例为主题,开展特色网上讨论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公司经理、财务经理、运输部经理、营销部经理等不同角色,以辩论的方式发表自身观点,选择和拟定解决方案,并邀请行业专家参与交流和点评,对案例进行深入打磨。在此过程中,学生从企业、专家、教师和同学处获得诸多启发,对最初的“企业是否该进行物流业务外包”这一问题有了更全面、深入、系统的认识。最终,团队按照企业该不该进行物流业务外包,是进行全部外包还是部分外包?部分外包中物流业务内容和比例该如何进行内外划分?划分外包的物流业务该如何进行监管?这样一条层层递进的分析思路,完成了案例解析部分内容的撰写,并将具体解决方案反馈给企业,在实践中进行修改和完善。

(二)教学实例二

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中,从学生切身感受到的痛点出发,围绕薪酬设计问题,开展企业调研,编写案例。

教师首先在面授课堂中通过知名企业薪酬体系设计的经典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薪酬设计应包含的内容和需要注意的方面,然后以“薪酬之痛”为主题开展网上讨论,让学生思考并交流自身在薪酬方面的痛点,从中锁定具体问题作为案例主题,并挑选发言积极、感悟力强、知识和技能较扎实的学生组成团队参加竞赛。经由学生与相关企业接洽后,团队成员针对痛点问题,对企业薪酬体系设计方案、设计背景及各部门员工对该方案的态度进行了调研。根据调研资料,由团队学生和教师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先进行组内讨论,后进行组间辩驳,再邀请专家进行总结和点评,让学生从多角度看待问题、辨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完成案例编写。

四、“教-编-赛”互驱案例教学模式的特色及实施效果

“教-编-赛”互驱的案例教学模式经过多名教师在多个专业和多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其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教学特色明显,教学效果日渐突显。

(一)实现了两个课堂的互促互补

该教学模式实现了面授课堂与网络课堂,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的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一方面,该模式以面授课堂的案例教学为基础,让学生经由现场生动的案例学习,在有限的面授时间内,理解晦涩的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同时,又通过形式多样的网络课堂,对面授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补充和拓展,利用网络课堂宽裕的时间和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提出疑问、相互交流、畅所欲言,该模式巧妙地将面授与网络两个课堂实现紧密连接,同时也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了各自的功能;另一方面,该模式将在学校理论课堂中学到的抽象知识,通过案例的问题引导与学生的工作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学会运用理论框架来指导分析现实问题,编写的实践案例既能帮助企业解决现实问题,又能反哺学校的理论教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闭环。

该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学习热情高涨,学生有话说、想要说,大大减少了面授课堂的“低头党”和网络课堂的“标题党”,课堂气氛热烈,发帖量和回帖量达到传统网络课堂的6倍以上。学生普遍反映,通过两个课堂的教与学,拓宽了其考虑问题的思路,锻炼了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了解决问题的信心,提高了决策和执行的能力。

(二)实现了课内课外的共进共享

该模式中教师是总策划师,从筹备到实施的全过程和各项细节都需要精心设计和充分考虑,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内容,还要收集大量拓展知识和思政素材,不仅要通过理论框架引导学生的分析、讨论过程,还要及时对学生的各类观点进行归类整理、有效反馈、重点提示和拔高升华等,这都要求教师在课外和课内下苦功夫、真功夫,在修炼内功的同时,不断提高课堂驾驭能力。该模式中学生是闯关者,在最初面授课的经典案例教学中,学生依靠课内教授的知识和技能基本能完成案例解析任务,但随着现实案例问题的引入,任务难度不断升级,就需要学生在课外通过查阅资料、实践调研、向师长和专家请教等各种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该模式下,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能自觉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获取知识、提高技能,有时为了解决某个问题,甚至达到沉迷和废寝忘食的境界,真正体会到求知若渴、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而当团队经过努力攻克难题并获得肯定的时候,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又成为其不断前进的动力和养分,激发其努力不懈、奋斗不止。

(三)实现了多个主体的协同发展

该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教师、企业三方的能力提升和协同发展。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小组讨论(辩论)、与企业洽谈、实地调研、撰写案例等,提高了自学、思辨、表达、外联、写作、决策等能力,培养了自信心、坚韧性和执行力;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方案、制作趣味教学资源、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实地调研、引导学生讨论、指导案例写作、带领学生参赛等,积累了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经验,提高了教学能力和素养,加强了内外联系与交流;企业通过参与交流、接受企业诊断、共同参赛等,发现了企业问题、获得了专家咨询服务、改善了企业现状,也增进了与校内外专家的交流与合作。

该模式下,学生、教师(专家)和企业经由案例教学和赛事串联在一起,不但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单个主体的潜能和创造力,而且能促进多个主体间的互联互通,实现教学相长、联合培养和校企合作。为进一步加强校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落实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培养,开展特色教学活动(企业高管进校园、校友创业经验交流会)等搭建平台、奠定基础,最终实现多方共赢,协同发展。

五、结论

“教-编-赛”互驱的案例教学模式针对开放教育学生社会工作经验丰富的特点,通过“教-编-赛”三个环节,引导学生通过编写案例,创建自身企业的案例情境,打破了传统案例教学的隔阂感,让学生与案例紧密融合,并借由赛事打磨,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思政素养,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加强与企业及校外专家的交流,实现了多方共赢。但该模式对教师的知识积累和教学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水平直接决定了该模式的教学效果。同时,如何调动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案例编写也是需要深思的问题。未来还需要对三个环节进行更细致的教学设计,加强三个环节的联动性和互促性,将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巧妙地融入各个环节,实现开放教育培养职业性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案例技能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