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析
2021-12-09阮云志戴玉珊
阮云志, 戴玉珊
(陕西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大众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不特定多数人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它与对特定多数人所进行的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共同构成了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则是相对于个体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1]。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通过纪念活动对不特定多数人开展大众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系统研究其最主要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等,对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研究视域、推动大众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探讨、深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专门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意义,对于当前和今后通过纪念活动开展大众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一、政治功能
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功能是指中国共产党通过纪念活动对不特定多数教育对象在政治心理、行为倾向或现实行为上产生符合教育主体期望的积极影响的功能,其中最主要的是政治认同功能和政治动员功能。
(一)政治认同功能
政治认同功能是指中国共产党通过纪念活动向不特定多数人开展大众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对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有充分全面的了解,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从而增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政党认同和领袖认同等政治认同感,积极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党的领导和树立领袖模范。
1.从民族角度看,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
作为中国共产党大众思想政治教育的纪念活动能够带领人们找寻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展望中华民族的光辉前景,从而获得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自觉促进民族团结。以黄帝陵祭祀活动为例,祭祀对象是被称作“中华民族始祖”的轩辕黄帝,寻根问祖、民族认同是祭祀活动的重要目的和价值指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组织和参与黄帝陵祭祀活动强化人民群众的民族认同感,促进各民族团结,进而号召实现全民族统一战线。自1937年至1939年,中共中央多次应邀派出代表与国民党代表共同祭祀黄帝陵,意在增进民族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发扬民族大义。1937年4月《新中华报》刊登毛泽东撰写的祭文,他在文中高度赞扬祭祀活动意义,称其为苏区全体民众“对中华民族之始祖致敬,并表示誓死为抗日救亡之前驱,努力实现民族团结计”[2]。国共两党共同参与的祭祀活动,增强了两党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并为中华民族团结抗日起到了积极作用。随后自1948年黄陵县解放至1963年以及1979年恢复祭祀活动后,中国共产党每年举行黄陵祭典时保留轩辕黄帝“始祖”的身份象征,通过强调中华儿女同根同源、中华民族辉煌成就来强化全国人民和海内外同胞的民族认同感。
2.从国家角度看,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
中国共产党多数纪念活动都着重强调国家的安定和团结,号召维护国家统一,并强化不特定多数人的国家认同。吴学谦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十周年之际提到,“祖国统一的前途是光明的”,呼吁“一切热爱中华民族的人们联合起来,为早日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共同奋斗”[3]。通过纪念这一历史性文告的发表再次阐明党和政府“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大政方针,“是符合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文告发表十年来两岸关系积极变化“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是不可逆转的”,呼吁两岸人民团结起来维护和促进国家统一。最能够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国家认同感,维护国家统一的纪念活动非建国纪念莫属。每年的国庆盛典是展现我国国力、树立国家形象的最佳时机。在建国七十周年庆典上,由二十余万军民参加的盛大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等活动使中国国富民强的形象跃然眼前。习近平发表讲话回顾新中国七十年的飞速发展,称“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4],激起全国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增强国家认同感,维护国家统一。
3.从政党角度看,有助于维护党的领导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起,中国共产党常在具有革命性质和政党性质的纪念活动中宣传其政策理论、塑造其政党形象、树立政党权威,从而强化人民群众的政党认同,自觉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开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活动,在大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学说的同时形塑马克思主义政党形象[5]48-49,使不特定多数受众产生和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从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决策和行动;通过“五一”节纪念活动,中国共产党在呼吁寻求工人阶级的解放的同时树立其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政党形象,有效强化了无产阶级等广大劳动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和支持;通过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活动,通过回顾建党初心和奋斗历程,树立起其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形象,有助于强化国内外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政党认同。1941年6月毛泽东在庆祝建党二十周年纪念时指示称,要在党外深入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是“为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历史”[6]140,这有助于增强全民族对党的认同,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
4.从领袖角度看,有助于树立领袖形象
在党和国家领袖的相关纪念活动中实事求是评价其历史功绩,提炼其崇高的精神品格,有利于树立起杰出领袖形象,增强不特定多数人对领袖的认同和追随。对毛泽东、邓小平等党和国家杰出领袖的诞辰、重要讲话、文章、题词等的纪念有助于充分树立伟大领袖的光辉形象,增强全国人民的领袖认同。以毛泽东为例,中共中央在其诞辰逢十逢百周年纪念活动上,都会高度赞扬其历史功绩和个人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时高度评价毛泽东为“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7],深情刻画出毛泽东的伟大领袖形象。除此之外,纪念领袖著名讲话、文章等相关事件有助于突显领袖人物思想和行为的先进性,发挥领袖的榜样模范作用,强化人民群众对领袖的认同。中国邮政曾在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五十周年时发行纪念邮票、举办大型主题展览等纪念活动,都有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领袖毛泽东的崇敬和认同。除了上述节点性纪念外,建造毛泽东纪念堂,常年供不特定多数人自发纪念伟人,瞻仰伟人遗容,缅怀伟人业绩,因其具有自发性、仪式性、具象性、在场性和相互感染性特点,使其树立领袖形象、增强领袖认同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更加突出。
(二)政治动员功能
政治动员功能是指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某种政治目标,通过纪念活动向不特定多数人进行政治宣传或政治鼓动,使其提高政治觉悟、自觉参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功能。中国共产党纪念对象通常被不特定多数人所熟知且广泛认可,是不特定多数人努力奋斗的动力源泉。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氛围极富感染力和影响力,有助于激发群众热情,提高其参与积极性。因此,中国共产党将纪念活动作为政治动员的有效载体,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当中充分发挥了革命、生产、建设、改革等方面的动员功能。
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常开展作为大众思想政治教育的革命性纪念活动,引导和动员不特定多数人投身革命。1925年4月中国共产党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向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致信,信中称工农联盟是国民运动中,“能够加敌人以最后致命的打击者”,号召工农团结奋斗,必将获得中国国民革命和全世界工农专政的最终胜利[5]407。该“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高度肯定工农群众的伟大历史作用,指明国民革命的光辉前景,起到了动员各革命阶级参加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政治功能。192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为辛亥革命纪念告民众书》中,中共中央号召民众“自己拿起枪来打倒这些新旧军阀”,“变军阀的战争为民众反军阀的战争”[8]38。呼吁工人们组织“真正的工会”、农民们组织“农军”,实行“耕者有其田”、贫民兵士们“打杀新旧军阀”等,继续团结奋斗获取革命的最后胜利[8]384-385。这一纪念活动有助于凝聚革命力量,动员全国工农兵士投身土地革命。1939年7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在纪念抗战两周年时发表对时局宣言称,要“动员一切人力、财力、物力,展开全民族的全面的抗战”[9],这是为支援全面抗战所做的生产动员。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常通过发表纪念活动有关讲话等形式,号召不特定多数人继承先人遗志,展望未来前景,动员人们投身国家建设伟大实践。2018年11月习近平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展览”时强调,要通过展览,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10]11,从而坚定走改革开放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二、教育功能
这里讲纪念活动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功能是从狭义上说的。广义上讲,其教育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狭义上的)教育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狭义上纪念活动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功能主要有历史教育功能、现实教育功能和传统文化教育功能。
(一)历史教育功能
历史教育功能是指中国共产党通过纪念活动将纪念对象包含的历史信息传达给不特定多数人,从而使不特定多数人获得历史教育的功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通常在开展纪念活动时,回望纪念对象的发展历史,深刻阐述党的历史和国家历史、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辩证关系。因此组织和参与纪念活动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不特定多数人获得历史教育的过程。1941年6月中共中央在为建党二十周年的纪念指示中指出,通过纪念活动“在党外要深入宣传中共二十年来的历史”[6]140,将纪念活动视为对不特定多数人开展党的历史教育的重要途径。1961年7月刘少奇在建党四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和成就,不仅改变了中国国内阶级力量对比,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11]。使人民群众对党的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和认识,对不特定多数人发挥了建党纪念活动的历史教育功能。
(二)现实教育功能
纪念活动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的纪念对象通常是历史性的,但其目的指向却是现实性的。现实教育功能是指中国共产党借助历史性纪念对象与现实性世情国情之间的历史关联和相通之处,以古论今,向不特定多数人阐明纪念活动开展时的政治局势、社会状况等现实内容,使其对现实状况有清醒的认识,从而实现现实教育的功能。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了纪念活动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教育功能。1926年5月,针对北方政局的局势变化,中共中央在第一百零三号通告中曾提出要“将援助英国罢工问题及‘五卅’周年运动联合在一块做很广大的群众宣传”[12]。利用纪念“五卅”运动和援助英国罢工问题对当时存在的错误思想予以回击,用事实回答问题,使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现时局势,引导人民群众树立起团结意识和抗争意识。1952年11月全国举行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活动,将俄国十月革命历史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现状和前景相结合,宋庆龄评价此次活动就是对全国民众“一次很广泛很有力”[13]的社会主义美好前景教育。
(三)传统文化教育功能
历史和文化发展都具有接续性、传承性。大众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目的之一是连通古今、传承文明。传统文化教育功能是指中国共产党通过纪念活动,向不特定多数人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达到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以作为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节日为例,传统节日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2005年6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传统节日活动要“充分展现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清明节“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14]等。清明节具有慎终追远、缅怀祖先的民族文化传统。在新中国成立后,清明节又增加了缅怀革命先烈的节日主题。在清明节期间全国上下举行祭拜祖先、祭扫烈士墓、召开烈士追悼大会等活动,是对中华民族孝亲、感恩等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弘扬,发挥了纪念活动对人民群众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功能。此外,炎黄祭祖等活动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一部分,是人民了解中华民族祖先和历史的重要方式,具有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功能。
三、导向功能
人类发展历史既具有规律性又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其领导人民创造历史的过程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选择性的辩证统一。其中后者,对大多数不特定多数民众而言,需要得到正确引导才能做到。导向功能是指中国共产党通过纪念活动引导不特定多数教育对象在历史合规律性的基础上做出符合教育主体所期待的政治、价值、文化和行为选择。
(一)意识形态导向功能
意识形态导向功能是指中国共产党通过纪念活动引导不特定多数人了解和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合规律性),相信中国共产党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探索形成和始终坚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的合目的性(代表和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提出,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坚持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10]60,坚持全面正确的历史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问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借助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将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意识形态导向融入大众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引导教育对象了解、选择和坚持正确的社会意识形态导向。
(二)价值导向功能
价值导向功能是指中国共产党通过纪念活动向不特定多数人宣传正确价值观,引导不特定多数人追求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功能。以五四运动为例,五四运动纪念一直被中国共产党视为引领青年价值导向的重要途径。将五四精神所蕴涵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价值取向与时代发展需要相结合,从而引导教育对象树立更具有时代特色的价值取向。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九十五周年时发表重要讲话,引导广大青年及全社会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守和践行“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核心价值[15]。
(三)文化导向功能
文化导向功能是指中国共产党通过纪念活动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不特定多数人选择科学、先进文化,树立正确文化观的功能。2014年恰逢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吐故纳新,促进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相互融合,服务时代任务的文化导向[16]。面对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通过纪念革命事件和革命人物等方式坚持继承和发扬革命文化的导向。中共中央在批转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关于纪念五四运动四十周年的请示报告时就曾明确指出,要将纪念五四运动作为广泛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17]的活动,从而引导教育对象传承和发扬革命历史文化。
(四)行为导向功能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人的政治行为总是受到一定思想观念支配”[18]。行为导向功能是指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在发挥意识形态导向、价值导向、文化导向功能的基础上,具有引导教育对象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外化为符合社会规范的社会行为的重要功能。以重要历史人物纪念为例,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通过纪念活动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参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胜利做出自己的现实贡献。《人民日报》曾在周恩来诞辰81周年之时发表社论,引导人民群众“努力生产,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并以此“促进四个现代化的实现”[19]。通过周恩来总理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望和巨大影响,以及他为党和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和高尚的德行,为人民群众树立起榜样模范,从而引导不特定多数人做出教育主体期望的行为选择。
四、激励功能
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功能是指掌握不特定多数人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求,通过纪念对象和纪念话语强化不特定多数人政治参与、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等各方面积极性的功能。激励功能具体包括政治激励功能、经济激励功能、文化激励功能等。
(一)政治激励功能
政治激励功能是指中国共产党通过作为大众思想政治教育的纪念活动激励教育对象树立政治意识、强化政治参与的激励功能。1928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在为纪念“双十”节发布的宣传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提高群众之革命的政治意识”,深切解释和说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统治”,“中国才能独立与统一”,“一切被压迫被剥削的阶级才有出路”[20],以此激励人民群众树立政治意识,提升革命斗志。2016年7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习近平在庆祝大会上强调:“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21]。可见,纪念活动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能够激励人们开拓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力勇为的政治激励功能。
(二)经济激励功能
经济激励功能是指中国共产党通过纪念活动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民众参与经济生产、加快经济发展的激励功能。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纪念活动激励全国人民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建设来支援革命。1946年《解放日报》为纪念“二七”工人运动二十三周年时发表社论,号召各解放区的职工们为“加速法西斯的死亡”而加紧生产[22],实现了为加快解放战争胜利而发挥纪念活动的经济激励功能。改革开放后,胡锦涛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时高度赞扬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成就,强调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要“推动经济特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23],以此激励深圳经济特区的经济更好发展。由此可见,纪念活动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经济激励功能,有助于激励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文化激励功能
文化激励功能是指中国共产党通过开展作为大众思想政治教育的纪念活动,尤其是与文化界重要事件和人物相关的纪念活动激励先进文化创作、宣传先进文化,从而推进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常见的具有文化激励功能的纪念活动包括鲁迅、茅盾、郭沫若等文化先驱的诞辰纪念,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等相关事件和节庆纪念。2021年9月黄坤明在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努力创作无愧于民族、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汇聚起同心同德、接续奋斗的精神力量”,鼓励人们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24],以此激励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不断前进。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够在实现党和国家任务、满足人民群众发展需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就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掌握并有效运用其政治、教育、导向、激励等功能,使纪念活动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充满生机。因此,未来要更好地实现纪念活动的大众思想政治的时代价值,始终要把握好纪念活动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其在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人民群众在坚定“理想信念”“奋斗意志”和“恒心韧劲”[25]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鼓励人们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拼搏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