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1例血液标本出现冷凝集现象病例的报告

2021-12-09熊颖婕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3期
关键词:效价冷凝计数

熊颖婕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佛山 528000)

冷凝集素是一种能在低于37℃的条件下凝集细菌、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等颗粒性抗原的抗体,其引起凝集反应时的温度条件通常小于30℃,当温度上升至37℃时相关凝集现象可消失[1]。本文主要是介绍1 例红斑狼疮患者血液标本出现冷凝集现象的具体情况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30 岁,发热4 d(体温最高39℃),存在畏寒、干咳、咽痛、头晕、乏力不适等症状,自行服用感冒药后症状无好转,遂至我院就诊。后于我院被确诊为红斑狼疮。

2 实验室检查情况

在对该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后,我们发现其RBC 计数极低,其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tentration,MCHC)均明显偏高。对其血液标本的外观进行检视发现,试管壁上明显附着有斑块样凝集颗粒,摇动试管即可见到颗粒出现(说明血液标本出现了冷凝集现象)。可见,之前测得的RBC 计数不准确,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及分类结果也可能有误。因此,我们根据以往的经验对上述血液标本进行了多种预处理及重新检测,并最终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检测结果。具体的处理过程及检测方法如下:1)将血液标本置于37℃的水浴中,约30 min 后发现其中的凝集颗粒略有解离,遂立即以闭盖急检模式进行上机测定。但检测结果与第1 次检测的结果类似,肉眼检视标本外观,可见血液冷凝集现象未消失。2)将血液标本用37℃的温生理盐水稀释4 倍后立即上机测定,然后将测得检测结果中RBC、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的计数结果均×4,所得测定结果仍不理想。3)采用传统的显微镜法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将血液标本置于37℃的水箱内孵育30 min,用加样器取孵育好的血液标本10 μL,并迅速将其稀释于2 mL 的温生理盐水(温度为37℃)中。混合均匀后,滴到计数板上进行计数[2]。在显微镜下仍然可见有少许聚在一起的RBC,无法准确计数。用力振摇几下稀释后的血液标本,然后再次滴到计数板上观察。发现RBC 在计数板上分布均匀,随后采用显微镜计数法对RBC进行了计数。在完成RBC 计数后,分别使用WBC 稀释液和PLT 稀释液对孵育后的血液标本进行了稀释,并同样采用显微镜计数法对其进行了WBC 计数和PLT 计数。为了进行WBC 分类计数,我们制作了血涂片。但在将血液标本滴于载玻片上后,其中的RBC 立即出现聚集。因此,我们尝试先将载玻片放在暖气片上进行预温,然后再将血液标本滴在载玻片上,并立即进行推片。虽然涂片上的RBC 仍存在聚集的情况,但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散在的WBC(见图1)。随后我们采用显微镜计数法完成了WBC 的分类计数。

图1 冷凝集血液标本血涂片的瑞-姬染色图像

3 讨论

由血液标本出现冷凝集现象所导致的血常规检验无法完成的情况并不少见,相关文献中多有报道,其解决方法也有多种[3]。针对本病例,我们尝试用了3 种方法对其血液标本进行了处理和检测。相关的研究指出,冷凝集现象可对部分血液标本WBC、PLT 计数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4-7]。在本研究中,经显微镜计数法确认,冷凝集现象对仪器法测得的WBC、PLT 计数未产生明显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冷凝集素效价过高可导致血型鉴定错误和交叉配血不合[8-9],在临床采供血工作中应对上述情况予以重视。冷凝集素是一种冷反应型抗RBC 抗体,在0 ~4℃时最易与RBC 抗原相结合。正常情况下,其效价<1:32,不会出现与RBC 的凝集反应[10-11]。冷凝集素综合征又叫冷凝集素病。此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体表皮肤温度降低时出现肢体末端血管内红细胞凝集、皮肤微循环障碍、手足紫绀等情况。其血液标本在20℃以下时会出现明显的冷凝集现象。有研究指出,冷凝集素与RBC 抗原的结合是完全可逆的。将出现冷凝集现象的血液标本置于37℃的水浴箱中,其RBC 凝集情况可自行消失。使用冷凝集现象消失后的血液标本进行上机测定,仍然可以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但血液标本的冷凝集现象若非常严重(出现RBC 凝集成大团块现象),仅对其进行水浴处理可能无法完全消除其中RBC 凝集的情况或从水浴箱中将其取出后其中的RBC 会再次迅速凝集。对于存在上述情况的血液标本,需要采用震荡等方法对其进行处理。相关的研究指出,冷凝集素效价显著增高主要见于原发性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的血液标本,其效价可高达1:1。而冷凝集素效价轻度增高常见于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间质性肺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非霍奇金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病毒感染性疾病、肺炎支原体肺炎等疾病患者的血液标本[12-14]。本研究中的病例后续接受了多项检查。血常规检查提示其存在重度贫血,其进行直接、间接COOMB’S 试验的结果均为阳性,考虑其存在溶血性贫血。其抗核抗体定量检测的结果>500 AU/mL,抗双链DNA 抗体检测的结果呈阳性,补体C3、C4 的水平较低,尿蛋白检测的结果呈阳性(2+),最终考虑将其病情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笔者认为,在进行血液检验的过程中,尤其是冬季室温较低时,检验人员应注意观察血液标本是否出现冷凝集现象。一旦发现出现冷凝集现象的血液标本,应先对其进行妥善的处理,然后再对其进行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猜你喜欢

效价冷凝计数
超疏水高/低黏附表面的冷凝传热特性
我院2例红细胞冷凝集现象的案例分析
词汇具体性对情绪名词效价加工影响的ERP研究*
产前IgG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ABO溶血病病例分析
深圳地区10~40周岁健康人群血清抗A(B)IgG抗体效价参考区间的建立与应用分析
古代的计数方法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有机化学基础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开水速冷装置
维生素的国际单位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