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胃蛋白酶原与胃泌素-17联合检测在诊断萎缩性胃炎与早期胃癌中的应用价值

2021-12-09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3期
关键词:胃泌素萎缩性胃炎

刘 贞

(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 沛县 221600)

萎缩性胃炎是指因胃黏膜上皮固有腺体萎缩而引起的一种慢性胃炎。此病的病理特征是胃黏膜上皮固有腺体萎缩,胃黏膜变薄、变平滑,黏膜基层增厚,皱襞变浅,伴有或不伴有肠上皮化生[1]。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上腹部隐痛、腹胀、嗳气、食欲不振等。临床上普遍认为萎缩性胃炎属于胃癌的癌前病变。胃癌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早期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仅局限于胃黏膜层或黏膜下层,其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对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2]。进行胃镜活检是临床上诊断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最准确的方法[3]。但该检查属于侵入性检查,故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文主要是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与胃泌素-17联合检测在诊断萎缩性胃炎与早期胃癌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选取2019 年10 月至2020 年12 月我院接诊的75 例萎缩性胃炎患者、75 例早期胃癌患者及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75 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75 例萎缩性胃炎患者设为胃炎组,将其中75例早期胃癌患者设为胃癌组,将其中75 例健康人设为对照组。三组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4-5]:胃炎组患者的病情符合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胃癌组患者的病情符合早期胃癌的诊断标准,且均经病理学检查得到确诊;意识清楚、认知功能正常;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在入组前的2 周内服用过治疗胃肠疾病的药物;合并有精神疾病或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病历资料不全。研究期间,胃炎组患者中有3 例患者因中途退出本研究而被剔除,最终纳入患者72 例;胃癌组患者中有3 例患者因不配合本研究而被剔除,最终纳入患者72 例。三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 三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的比较

1.2 方法

检测三组研究对象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 Ⅰ,PG 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 Ⅱ,PG Ⅱ)的水平,方法是:采集其清晨空腹状态下的外周静脉血,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转速为3500 rpm、离心时间为10 min),分离出血清。将血清置于2 ℃~8 ℃的冰箱中保存待检,若存放时间超过24 h 需将血清置于-20 ℃的冰箱中冷存[6]。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胃泌素-17、PG Ⅰ、PG Ⅱ的水平,并计算PGR(PG Ⅰ/PG Ⅱ)。检测所用的试剂盒由深圳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公司提供。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研究对象血清胃泌素-17、PG Ⅰ、PG Ⅱ的水平及PG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估采用血清胃泌素-17、PG Ⅰ、PG Ⅱ、PGR 联合检测诊断早期胃癌及萎缩性胃炎的效能〔包括ROC 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灵敏度、特异度等〕。AUC 越接近1,说明诊断的效能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研究对象血清胃泌素-17、PG Ⅰ、PG Ⅱ的水平及PGR

对照组健康人、胃炎组患者和胃癌组患者血清胃泌素-17 和PG Ⅱ的水平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血清PG Ⅰ的水平和PGR 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组健康人比较,胃炎组患者和胃癌组患者血清胃泌素-17 和PG Ⅱ的水平均更高,血清PG Ⅰ的水平和PGR 均更低,P<0.05。与胃炎组患者相比,胃癌组患者血清胃泌素-17 和PG Ⅱ的水平均更高,血清PG Ⅰ的水平和PGR 均更低,P<0.05。详见表2。

表2 三种研究对象血清胃泌素-17、PG Ⅰ、PG Ⅱ的水平及PGR(± s)

表2 三种研究对象血清胃泌素-17、PG Ⅰ、PG Ⅱ的水平及PGR(± s)

组别 胃泌素- 17(pmol/L) PG Ⅰ(μg/L) PG Ⅱ(μg/L) PGR对照组(n=75) 3.57±0.86 128.22±16.40 8.49±0.77 15.10±2.46胃炎组(n=72) 9.56±1.54 53.45±10.36 11.46±1.80 6.68±1.33胃癌组(n=72) 12.43±2.08 42.91±8.23 17.63±1.58 2.26±0.49 t 值对照组与胃炎组比较 29.267 25.241 13.097 18.475 P 值对照组与胃炎组比较 <0.001 <0.001 <0.001 <0.001 t 值对照组与胃癌组比较 33.990 40.990 44.859 27.841 P 值对照组与胃癌组比较 <0.001 <0.001 <0.001 <0.001 t 值胃炎组与胃癌组比较 9.510 12.319 21.859 11.570 P 值胃炎组与胃癌组比较 <0.001 <0.001 <0.001 <0.001

2.2 用血清胃泌素-17、PG Ⅰ、PG Ⅱ与PGR 联合检测诊断早期胃癌的效能

将胃炎组患者和对照组健康人作为阴性组,将胃癌组患者作为阳性组,绘制用胃泌素-17、PG Ⅰ、PG Ⅱ、PGR 联合检测诊断早期胃癌的ROC 曲线。结果显示,用血清胃泌素-17、PG Ⅰ、PG Ⅱ、PGR 联合检测诊断早期胃癌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49、92.4%、85.3%。详见表3。

表3 用血清胃泌素-17、PG Ⅰ、PG Ⅱ与PGR 联合检测诊断早期胃癌的效能

2.3 用血清胃泌素-17、PG Ⅰ、PG Ⅱ与PGR 联合检测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效能

将对照组健康人作为阴性组,将胃炎组患者作为阳性组,绘制用胃泌素-17、PG Ⅰ、PG Ⅱ、PGR 联合检测诊断萎缩性胃炎的ROC 曲线。结果显示,用血清胃泌素-17、PG Ⅰ、PG Ⅱ、PGR 联合检测诊断萎缩性胃炎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12、89.3%、82.7%。

3 结论

胃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我国是世界上胃癌高发的国家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所有恶性肿瘤中,胃癌的致死率居第二位,仅次于肺癌[7-8]。胃癌起病较为隐匿,多数早期胃癌患者都没有特异性的症状。因此大部分胃癌患者的病情在得到确诊时已发展至晚期,失去了手术的机会[9]。萎缩性胃炎是指存在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基层增厚和(或)肠腺化生等病理表现的一类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被临床上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除术后病理学检查外,进行胃镜活检是临床上诊断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最准确的方法。但该检查存在有创、患者痛苦较大且费用较高等局限性[10]。胃蛋白酶原是胃蛋白酶的前体,分为PG Ⅰ和PG Ⅱ两种类型。PG Ⅰ主要是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黏液细胞分泌,PG Ⅱ可由胃底腺、贲门腺、胃窦幽门腺和近端十二指肠的Brunner 腺分泌[11-12]。当机体存在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时,分泌PG Ⅰ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减少,从而可导致血清PG Ⅰ的水平下降,且早期胃癌患者该指标下降更为明显[13]。采用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筛查早期胃癌的方法在日本、芬兰等国家早已普及[14]。胃泌素-17 是由胃窦G 细胞分泌的具有促进消化道平滑肌收缩作用的胃肠激素,是反映胃黏膜结构和功能状态的非侵入性生物学指标。血清胃泌素-17水平的升高与萎缩性胃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5]。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血清胃蛋白酶原与胃泌素-17 联合检测在诊断萎缩性胃炎与早期胃癌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且具有操作简便、可操作性强等优点。

猜你喜欢

胃泌素萎缩性胃炎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四逆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如何通过胃泌素G17检查结果判断疾病
“胃溃疡”反复发作警惕胃泌素瘤
“四问”慢性胃炎
胃泌素-17 无创检测胃部疾病
健脾益气方对化疗性胃肠功能紊乱大鼠血清GASEGF水平的影响
加味异功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
谈谈萎缩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