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种球蛋白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探析

2021-12-09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3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亚群血小板

杨 站

(山东省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泰安 271000)

免 疫 性 血 小 板 减 少 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此病可发生于任一年龄段的人群,但以儿童为高发群体。据统计,儿童群体ITP 的年发病率可达4 ~5/10 万,明显高于成年人[1]。ITP 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严重者甚至可出现内脏或颅内出血。临床上对ITP 患儿进行治疗的主要原则是防止其体内的血小板被过度破坏及促进其体内血小板的生成。丙种球蛋白是临床上治疗ITP 的一线药物。此药可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2]。槐杞黄颗粒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菌、抗病毒等多重功效。有研究指出,用此药治疗ITP可取得确切的疗效[3]。本文对在我院就诊的69 例ITP 患儿进行研究,旨在探讨为ITP 患儿用丙种球蛋白联合槐杞黄颗粒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其体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4 月至2021 年1 月在我院就诊的69 例ITP 患儿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1)病情符合《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规范》[4]中关于儿童ITP的诊断标准;2)血小板计数<20×109/L;3)其家长自愿让其参与本研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1)存在由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因素等引起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2)近期内应用过丙种球蛋白等药物;3)存在使用本研究中所用药物的禁忌证。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 例患儿中男、女患儿的例数分别为19 例、16 例;其年龄为3 ~12 岁,平均年龄(7.50±4.50)岁。对照组34 例患儿中男、女患儿的例数分别为18 例、16 例;其年龄为4 ~12 岁,平均年龄(7.89±4.11)岁。两组ITP 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为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的ITP 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包括对其进行限制活动、抗感染、改善血小板功能等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儿采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方法是:为患儿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生产厂家: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F20023011),每次0.4 g/kg,1 次/d,连续用药3 ~5 d。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儿采用槐杞黄颗粒进行治疗。槐杞黄颗粒(生产厂家:启东盖天力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0 g×6 袋/ 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B20020074)的用法是:开水冲服,1 袋/次,2 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参照相关标准将患儿的临床疗效分为完全反应、有效和无效。完全反应:治疗后,患儿的血小板计数≥100×109/L,其出血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治疗后,患儿的血小板计数为30×109/L ~100×109/L或比治疗前提高≥2 倍,其出血症状完全消失;无效:治疗后,患儿的血小板计数<30×109/L 或比治疗前提高不足2 倍,其出血症状未消失。(总例数- 无效例数)/ 总例数×100%=总有效率。2)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BD FACS Calibur 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血清CD3+、CD4+、CD8+ 的水平。3)对比治疗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包括腹泻、咳嗽、荨麻疹等)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中的数据录入SPSS 23.0 软件中进行分析,患儿血清CD3+、CD4+、CD8+ 的水平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治疗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73.53%),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例(%)]

2.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CD3+、CD4+、CD8+的水平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CD3+、CD4+ 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其血清CD8+ 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情况(%,± s )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情况(%,± s )

组别 CD3+ CD4+ CD8+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5) 71.45±4.37 79.43±5.21 23.27±3.25 35.17±3.62 42.78±3.56 28.35±2.14对照组(n=34) 71.38±4.42 75.31±4.67 23.29±3.24 28.94±3.21 42.69±3.63 34.26±2.35 t 值 0.066 3.456 0.026 7.556 0.104 10.928 P 值 0.948 0.001 0.980 0.001 0.918 0.001

2.3 对比治疗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中有4 例患儿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患儿中有3 例患儿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1.43%)与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8.82%)相比,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治疗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例(%)]

3 讨论

儿童ITP 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约有80% 的此病患儿病情可在得到确诊后1 年内自行痊愈。但为了减少此病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临床上仍应积极地治疗此病。有研究指出,儿童ITP 主要是由患儿的机体对自身抗原免疫失耐受引起的。此病患儿会出现机体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反应增多的情况,进而可导致其出现与血小板不足相关的症状。临床上治疗儿童ITP 应从控制血小板过度破坏、促进血小板生成等方面入手。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73.53%),P<0.05。这表明,用丙种球蛋白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儿童ITP 的临床效果显著。丙种球蛋白属于免疫调节剂。此药可有效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特异性地阻断免疫性炎症反应[5]。槐杞黄颗粒的主要成分为槐耳菌质、枸杞子和黄精。此药具有益气养阴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此药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作用,可激活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促进淋巴T 细胞的增殖、成熟、分化,增强免疫应答[6-7]。有研究指出,用此药治疗儿童ITP 可取得良好的疗效,能够有效地提高患儿的血小板计数,改善其细胞免疫功能[8]。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CD3+、CD4+、CD8+ 的水平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CD3+、CD4+ 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其血清CD8+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P>0.05。这表明,用丙种球蛋白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儿童ITP 可有效地改善患儿血清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用丙种球蛋白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儿童ITP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地改善患儿血清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且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亚群血小板
肺腺癌中成纤维细胞亚群临床及免疫特征的生物信息学分析①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TCF3基因突变至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对川崎病患儿退热时间以及冠状动脉损伤的影响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入侵云南草地贪夜蛾的分子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