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中药方治疗脾虚型胃脘痛的效果观察

2021-12-09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3期
关键词:胃脘脾虚证候

王 涓

(南京市江宁医院药剂科,江苏 南京 211100)

胃脘痛(即胃痛)为中医病名,是指上腹近心窝处出现的疼痛症状。《黄帝内经》中有“胃脘当心而痛”的记述。西医认为,胃痛多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消化性溃疡患者、急慢性胃炎患者等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目前,西医对胃痛患者主要是进行增强胃动力、保护胃黏膜、根除幽门螺杆菌等治疗[2-3]。中医学认为,胃脘痛的病位在胃,其病机多为忧思烦恼、嗜食生冷、饮食不节,导致气机不畅,进而引发胃病[4]。研究指出,胃的消化、腐熟、受纳功能需依赖于肾阳的温煦、肝气的疏泄、脾气的运化,故胃脘痛在一定程度上与肾、肝、脾有关[5-6]。胃脘痛的常见中医证型包括寒邪犯胃型、胃热型、脾虚型、胃阴虚型、肝气犯胃型、瘀血停滞型、宿食停滞型等,其中脾虚型胃脘痛较为常见[7]。本文主要是探讨用自拟的中药方治疗脾虚型胃脘痛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编号为KY-2020-068),选择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2 例脾虚型胃脘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中医关于脾虚型胃脘痛的诊断标准;知悉本研究方案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认知功能正常且能严格遵医嘱用药;病历资料完整。其排除标准是:中途退出本研究;同时参与其他临床试验;合并有严重的消化性溃疡、血液系统疾病、糖尿病或原发性心肝肺疾病;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66 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41 例,女性25 例;其年龄为24 ~71 岁,平均年龄为(49.52±12.61)岁;其病程为2 ~33 个月,平均病程为(15.12±0.28)个月;其中,经西医检查被诊断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的患者分别有12 例、28 例、26 例。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39 例,女性27 例;其年龄为21 ~72岁,平均年龄为(47.09±14.07)岁;其病程为3 ~34 个月,平均病程为(15.19±0.22)个月;其中,经西医检查被诊断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的患者分别有11 例、30 例、25 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中[8]提出的诊断要点,若患者存在以下表现,可诊断其患有脾虚型胃脘痛:1)存在胃脘部隐痛、恶心呕吐、嘈杂、反酸、嗳气、上腹胀满或痞闷(以上症状在饥饿或遇寒时加剧,在进食、得温熨后缓解)、四肢不温、神疲肢怠、面色不华、胃脘部喜暖喜按、泛吐清水、食少便溏等中医证候,其舌质淡胖、苔白有齿痕、脉迟缓或虚弱。2)发病原因为受寒、劳累、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3)起病缓或急,易反复发作。

1.3 方法

用西医常规疗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让患者口服雷贝拉唑肠溶胶囊和枸橼酸莫沙必利胶囊。雷贝拉唑肠溶胶囊(生产厂家: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1220 ;规格:20 mg×7 粒)每次服20 mg,每天服1 次,于早餐前0.5 ~1 h 服用。枸橼酸莫沙必利胶囊(生产厂家:上海新黄河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73152 ;规格:5 mg×24 粒)每次服5 mg,每天服3 次,于三餐前服用。共用药4 周。用自拟的中药方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自拟中药方的组方是:茯苓12 g、白术10 g、甘草6 g、木香6 g、砂仁6 g、浙贝母6 g、陈皮10 g、法半夏10 g、黄芩10 g、黄连6 g、干姜6 g。纳差严重者于方中加入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各10 g,反酸严重者于方中加入煅瓦楞子30 g、海螵鞘30 g、白芨12 g,气虚者于方中加入党参、黄芪各20 g,阴虚者于方中加入北沙参12 g,嗳气频繁、胁胀闷者于方中加入旋覆花10 g,恶食呃逆、胃脘痞塞不通者于方中加入广藿香、佩兰、厚朴各10 g。水煎服,每天服1 剂(300 ~400 mL),分早晚两次服用(分别于早餐和晚餐后温服),连续用药14 d为1 个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本研究选取的中医证候包括胃脘疼痛、四肢不温、嗳气、反酸、痞满五个,每个中医证候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 分、1 分、2 分、3 分,总分为15 分。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越高,表示其病情越严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根据治疗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将其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9]。治愈:治疗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0%。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89%。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69%。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的评分。VAS 的分值为0 ~10 分,患者胃脘痛的程度与其VAS 评分呈正相关。在两组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1 年的随访,观察其病情复发的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3%,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的总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的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的总积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分,± 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分,± s)

注:*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 <0.05。

组别 胃脘疼痛积分 四肢不温积分 嗳气积分 反酸积分 痞满积分 总积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66) 2.55±0.12 1.68±0.22* 2.61±0.21 1.79±0.32* 2.47±0.18 1.85±0.16* 2.61±0.15 1.62±0.15* 2.71±0.11 1.85±0.16* 13.15±1.28 9.96±0.58*观察组(n=66) 2.57±0.15 0.25±0.08* 2.63±0.19 0.62±0.11* 2.52±0.13 0.57±0.11* 2.63±0.12 0.46±0.13* 2.73±0.09 0.53±0.12* 13.19±1.23 3.12±0.11*t 值 0.846 49.627 0.574 28.090 1.829 53.556 0.846 47.477 1.143 53.619 0.183 94.130 P 值 0.399 <0.001 0.567 <0.001 0.069 <0.001 0.399 <0.001 0.255 <0.001 0.855 <0.001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 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 评分的比较(分,± 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 评分的比较(分,± s)

注:*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 <0.05。

组别 治疗前的VAS 评分 治疗后的VAS 评分对照组(n=66) 5.36±0.28 3.28±0.19*观察组(n=66) 5.42±0.23 1.12±0.28*t 值 1.345 51.859 P 值 0.181 <0.001

2.4 两组患者病情复发率的比较

在两组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1 年的随访得知,观察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为3.13%(2/64),对照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为34.55%(19/55),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病情复发率的比较

3 讨论

胃脘痛为中医病名,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等疾病[10]。胃脘痛之名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中。如《黄帝内经· 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中说:“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脾虚型胃脘痛是此病常见的中医证型。中医学认为,脾虚型胃脘痛的病因主要是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先天禀赋不足、肾阳不足、脾胃受损等,导致中焦虚寒、脾胃虚弱,进而引起四肢不温、纳呆、胃部疼痛等症状[11]。在脾虚型胃脘痛发病的过程中,脾胃虚寒为本,血瘀、痰湿、气滞等为虚,在治疗上应以和胃止痛、温中健脾为主[12]。本研究中,笔者采用自拟的中药方对观察组66 例胃脘痛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本方中,茯苓可健脾止泻、利水消肿、补益心脾,白术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甘草可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木香可行气止痛、消食健脾,砂仁可化湿行气、止呕止泻、温脾开胃,浙贝母可润肺化痰、泄热散结,陈皮可燥湿化痰、健脾开胃,法半夏可燥湿化痰、止咳平喘,黄芩、黄连可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干姜可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诸药合用,可共奏和胃止痛、温中健脾之功。另外,在治疗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对本方中的药物进行加减,可使本方更具针对性,从而能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其病情。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用自拟的中药方治疗脾虚型胃脘痛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预防其病情复发。

猜你喜欢

胃脘脾虚证候
萧山地区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复合证候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中医观点:脾为什么重要 脾虚症状的自查与调理方法
中医治疗胃脘痛的方法探究
脾虚表现的五大症状不可不知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