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匹多莫德口服液辅助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效果分析

2021-12-09项红霞葛桂芝吕贞燕董自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3期
关键词:莫德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安 娜,项红霞,葛桂芝,吕贞燕,董自娟

(无锡市儿童医院儿童感染性疾病科,江苏 无锡 21402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是一种由EB 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引起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此病在儿童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此病患儿的典型临床表现为三联征(即发热、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部分患儿可合并肝脾肿大、外周淋巴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多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预后良好,少数患儿可出现肝脏衰竭、噬血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匹多莫德口服液是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剂,可调节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起到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近年来,此药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中逐渐得到应用[1]。本文主要是探讨用匹多莫德口服液辅助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我院2019 年3 月至2020 年3 月期间接诊的64 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年龄为4 ~13岁;其家长知悉本研究内容,并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或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存在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或沟通障碍;近期使用过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病历资料缺失。根据掷硬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2)与观察组(n=32)。在对照组患儿中,有男18 例,女14 例;其年龄为4 ~13岁,平均年龄为(7.46±2.05)岁;其病程为7 ~15 d,平均病程为(10.52±1.46)d。在观察组患儿中,有男20 例,女12 例;其年龄为4 ~12 岁,平均年龄为(7.66±2.29)岁;其病程为7 ~15 d,平均病程为(10.57±1.39)d。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方法是:为其肌内注射重组人干扰素,每次用药1 μg/kg,每天用药1 次;对合并有细菌感染的患儿采用青霉素G、红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让患儿尽量卧床休息,并加强对其进行护理,避免其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在此基础上,用匹多莫德口服液(生产厂家:意大利Doppel Farmaceutici S.R.L.;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50635 ;规格:7 mL×10 瓶)对观察组患儿进行辅助治疗,其用法是:口服,每次服7 mL,每天服2 次。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 ~2 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退热的时间、咽峡炎缓解的时间、颈部淋巴结肿大缓解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A(immunoglobulin A,IgA)、CD3+T 淋巴细胞、CD8+T 淋巴细胞的水平及CD4+T 淋巴细胞/CD8+T 淋巴细胞的比值。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3.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退热的平均时间为(5.25±1.24)d、咽峡炎缓解的平均时间为(6.11±1.23)d、颈部淋巴结肿大缓解的平均时间为(8.23±1.31)d、住院的平均时间为(10.36±4.23)d,对照组患儿退热的平均时间为(7.91±1.53)d、咽峡炎缓解的平均时间为(7.58±1.59)d、颈部淋巴结肿大缓解的平均时间为(10.29±2.05)d、住院的平均时间为(14.86±5.47)d。治疗后,观察组患儿退热的时间、咽峡炎缓解的时间、颈部淋巴结肿大缓解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13,P=0.0005;t=11.8999,P<0.0001;t=4.1366,P=0.0001 ;t=4.7899,P<0.0001)。

2.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免疫功能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IgG、IgA、CD3+T 淋巴细胞、CD8+T 淋巴细胞的水平及CD4+T 淋巴细胞/CD8+T 淋巴细胞的比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IgG、IgA 的水平和CD4+T 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其血清CD3+T 淋巴细胞、CD8+T 淋巴细胞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免疫功能指标(± s )

表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免疫功能指标(± s )

组别 IgG(g/L) IgA(g/L) CD3+T 淋巴细胞(%) CD8+T 淋巴细胞(%) CD4+T 淋巴细胞/CD8+T 淋巴细胞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2)7.82±1.22 10.03±1.25 0.82±0.23 1.23±0.25 67.63±8.51 63.26±5.86 37.12±7.22 27.52±6.56 0.71±0.23 1.42±0.35对照组(n=32)7.85±1.25 8.85±1.46 0.83±0.19 0.98±0.22 68.15±8.52 67.26±5.14 37.25±7.23 32.13±5.29 0.70±0.22 0.95±0.32 t 值 0.0971 3.4729 0.1896 4.2466 0.2442 2.9028 0.0719 3.0945 0.1777 5.6063 P 值 0.9229 0.0009 0.8502 0.0001 0.8078 0.0051 0.9429 0.0030 0.8595 <0.0001

3 讨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是由EBV 感染所致。该病毒多潜伏在B 淋巴细胞中,且有长期潜伏的趋势。儿童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发病人群。有研究指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体内的EBV 活化后有继发恶性肿瘤(如鼻咽癌、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2]。目前,临床上常采用重组人干扰素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采用此药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进行治疗可增加其体内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的活性,进而可起到抗病毒的作用[3]。匹多莫德(pidotimod)是现阶段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生物利用度较高的口服类免疫调节剂。此药可加强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活性,提高其趋化性,并能激活NK 细胞,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进而可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纠正病理状态下T 淋巴细胞紊乱的情况[4-6]。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儿退热的时间、咽峡炎缓解的时间、颈部淋巴结肿大缓解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IgG、IgA 的水平和CD4+T 淋巴细胞/CD8+T 淋巴细胞的比值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其血清CD3+T淋巴细胞和CD8+T 淋巴细胞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任淑红[7]、张余转等[8]的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用匹多莫德口服液辅助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效果显著,能快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其住院的时间,改善其免疫功能。

猜你喜欢

莫德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低氧暴露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CD16+单核细胞变化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性研究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异形淋巴细胞与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分析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一张白纸, 一个故事
食药总局公告:匹多莫德,3岁以下儿童禁用!
绿山墙的安妮(四)